APP下载

享受富有诗意的教育人生

2016-12-15李迪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弗斯石头工作

李迪

一向喜欢美国诗人谢尔·希尔弗斯坦的诗,日前阅读他写的《累了》,不禁哑然失笑——这不就是我教师职业生活的写照吗?

我工作如此努力,

可你就是不信。

我累了……

我一直静静躺在这里,

将小草复归原位,

尝尝苹果是不是很甜,

让绿叶贴着我的脸,

再数数蜈蚣有几只脚尖。

我默默地记住那块云朵的形状,

提醒知更鸟不要吵吵嚷嚷。

“嘘”的一声为番茄赶走蝴蝶,

还得注意洪水暴雨是否会从天而降……

如何?您有没有从中发现一个极具爱和童心的优秀教师的身影?这应该是一个单纯、认真且富有情趣的女教师吧?当她叹息“我累了”的时候,似乎带着无尽的幸福和满足。我好像听到她满脸含笑着呢喃细语:我如此热爱讲台,可你就是不信。这么多事情要做,我都没时间和你较真生气了。

预备铃响了,我一直静静站在教室门口,等同学们坐回自己的位置,我要带他们一起品味唐诗宋词是不是美得让人心疼,探索物理化学是不是奥妙无穷。我要擦干小明脸上委屈的泪水,还要倾听小红青涩的故事。我默默记住小胖来自单亲家庭需要特别关注,同时提醒孩子们下楼梯不要打打闹闹、推推搡搡……你懂的哦!我在给他们当“监工”。最重要的是,我要带他们了解秀骨清像的北朝雕塑、笔走龙蛇的晋唐书法,还有那意蕴悠长的宋元山水画……

多么富有诗意的教育人生!每一天都在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应是吸引千万个年轻教师怀着梦想走上讲台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理想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我做,是因为我发自内心地想做。没有人在我的面前指手画脚。不用应付层出不穷的考核、检查和评比,不必为了填写各样表格而耽误和孩子们谈心。因为这些事往往隐含着对教师的不信任,容易导致我们心浮气躁,误认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不是为了自己的心和学生的成长,而是为了“上面”——职业倦怠就此产生。

而理想的教育环境是:让老师们有尊严地活着。不必为了买房、孩子上学、老人生病而发愁;不必在业余时间急慌慌补课挣钱、为斗米折腰……这一切让人没有时间学习,也难以高贵起来,还怎么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尊重?

所以啊,很多时候,我们不是讨厌教师这一职业,只是讨厌自己生活中的人穷志短、左支右绌和工作上的疲于奔命、岁月蹉跎。

也因此,很多人把这首诗读成满心疲惫、满腹牢骚、满身伤痕……根据心理学家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所说:让我们开心不开心的,不是事件的发生,而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只要对事件的看法是正确的,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开心。

影响我们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不是课堂上、校园里学生层出不穷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只要认为前面诗中所说的这些事情——让小草复归原位、尝尝苹果甜不甜、提醒知更鸟不要吵吵嚷嚷、给蚂蚁当监工、招呼鱼儿游进我的网中——充满诗意,认为我们这样做为的不是应付上面的检查而是自己的心愿,我们就没有理由不开心。

我很痴迷于和学生一起成长的感觉。十几年前,我的学生有一部分来自农村,他们没有用过抽水马桶。新生入学,宿舍的厕所一天能堵四五次;他们没见过红绿灯、不会用银行卡、不会说普通话……所以,从迎接新生报到的第一天开始,我就要兼任会计并反复提示他们上厕所的注意事项……尤其让我操心的是:他们在农村习惯了往院子里泼脏水,如今住到楼上,还是习惯性地将脏水从阳台泼出去,有时会正好浇行人一身,所以我要不断地提醒他们。很烦琐吗?其实一点也不。看着他们养成了各种好习惯,一天天变得彬彬有礼,真让人开心!

在音乐课堂上,我一旦发现哪个孩子节奏感不好,便会轻轻握住他的手和他一起打拍子。当孩子找到正确的节奏,投给我一道喜悦的目光——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一些年轻教师认为:每天回家前,要把工作抛到脑后。甚至两口子都在同一所学校任教,回家也绝不再提工作。

这些我可做不到。

读书、反思、和学生沟通……已经成了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月下散步、窗前沉思,还是出差时在火车站候车、在航班上飞行……我都在想着课堂,想着学生的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每天都写班级成长日记,反思白天的课堂有哪些经验可保留,与学生谈心有哪些失误需补救。后来,我开始见缝插针地给学生写信。信的内容五花八门,谈自由、谈权利、谈责任,谈男人味儿是什么味儿,谈如何清清爽爽做女人,谈我在外的见闻……看电视剧《芈月传》,我深夜给学生写信《谁害死了魏美人》;看朋友微信圈受启发,我告诉学生“见识少,所以才得过且过”……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听到马云在演讲中说:“我总在想事情,上厕所的时候都在想工作,睡觉的时候也在想工作。对我来说,工作就是生活……”

我不禁会心一笑:马云绝对是个享受到了职业幸福的人。

在我看来,享受职业幸福比成功更重要。如果你身上流淌的血从来都没有热过,怎么能体会到“投入地爱一次,忘了自己”的职业幸福?

也有人对我说:就算你这么用心教书、当班主任,又能怎样呢?几年后,学生还是要毕业,你还是要从头做起,那些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教材一再重复教,有什么新意?到年龄以后,还不是一样退休?

我想起了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因为他触犯了宙斯,宙斯处罚他把一块巨石推到一座山上去。但无论他怎样努力,这块石头总是在到达山顶之前不可避免地滚落下来,于是他只得重新去推,永无休止。

很多人觉得,我们教师行业就像西西弗斯推石头,没有任何意义。但是,如果一个教师不推石头了,那又用什么来证明他的存在呢?

作为普通人,我们都知道自己改变不了终将老去的命运,如同西西弗斯的石头会一次次滚下来。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珍惜自己的每一天,享受这个推石头的过程,拒绝重复、封闭、枯燥,努力在课堂上创造、开启、润泽……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不允许自己在变老的路上,一天天空虚、庸俗、丑陋,因为这种感觉很容易让人倦怠并心生抱怨,进而将工作视为用来换取面包的“劳役”,误认为“真正的生活”似乎在别处,在逛街、看电影、刷微信、网上购物等等之中。

只要我们将工作视为不得不背负的重担,那么,无论“这块石头”有多轻,我们都无法摆脱永无止息的感觉。

行文至此,蓦然想起狄金森的诗《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黑夜要忍受——

我们有一份黎明——

我们有一份欢乐的空白要填充——

我们有一份憎恨——

这里一颗星那里一颗星,

有些,迷了方向!

这里一团雾那里一团雾,

然后,阳光!

(责 编 卢丽君)

猜你喜欢

弗斯石头工作
别小瞧了石头
总得有人去擦星星
石头里的鱼
父亲的祝福
爱心树(上)
捉月亮的网
不工作,爽飞了?
我可以向它扔石头吗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