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应对媒体的策略

2016-12-14陈智慧

师道·教研 2016年7期
关键词:伤害事故报导舆论

陈智慧

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学校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很快就会在校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就会满天飞,给学校造成极大的伤害。媒体对事件的报导会影响公众事件关注程度和看法。不适当的报导,常让问题扩大造成难以补救的伤害,学校能否妥善应对媒体,甚至成为决定整个事件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学校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将危机事件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危”为“机”。

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学校首先要成立校园伤害事故领导小组,下设危机处理小组和善后处理小组,危机处理小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事件成因、责任方、媒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进行初步的危机评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从客观角度分析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如果学校负有处理应对不当的责任或者主要责任人为学校教职工,学校就应该以低姿态入手,诚恳理性地去解决问题,重在改正的举措;如果学校负有轻微责任或不负责任,则应将问题的重点放在澄清事态方面。例如在某起重大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学校领导对记者大谈自己在学校安全方面的成绩和荣誉,结果媒体报道后引起大众的反感。

二、确认事态,表明态度

根据事态情况,适时选择信息公布途径方式。如果事态并不严重或影响较小,学校可以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不予报导或者适当延期报导,让舆论压力过去,失去新闻点,如校园暴力事件和学生自我伤害,如果学校本身无过错,就可以尽量防止媒体对相关枝节新闻的挖掘;如果事态严重,不可能做到淡化处理,学校应及时在可靠、广泛的信息平台公布事实情况,占领舆论的高地,使媒体失去前期舆论创作的空间。对于公布的信息量应仔细斟酌,但切不可捏造事实。

三、确定立场,口径一致

学校发言人不可仓促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事先要对有关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事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记者可能关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记者出现尚未有准确答案问题时的处置方案等等。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受电话采访要特别慎重,因这种方式难以确认对方身份和意图,且有可能被录音,谈错了改不了,语气也容易产生误解,效果很难控制。所以,一般情况下尽量不接受电话采访。如确实需要接受电话采访,必须制定接受电话采访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确定好接电话的人及其职责。负责接电话的人不能随意回答问题,一定要遵循口径一致的原则,并且事先请示。

四、及时处理,效果可见

事件的处理应该有媒体可见的具体的表示,给予媒体和大众以学校正在积极有序的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印象,如及时的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整改措施、相关责任人的处理、问题的补救等。如果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发生了人员伤亡,学校要及时通过媒体向事件遇难者表示悲痛和衰悼,对受害者表达同情和关心;要通过媒体显示学校对师生生命财产的关心和尊重,并承诺对受害者按有关规定给予物质补助和精神补偿,尽快追究责任,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五、尊重学生,维护学生

对于学生,如果问题严重应及时澄清事态,对于问题的处理应从主流价值出发,不应作出过激的行为,而应认识到学校的功能,以早日平息事态,对学生影响最小为根本,同时也可尽量避免媒体的进一步挖掘。同时,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如果事件涉及到未成年学生的隐私,学校要对其加以保护,不得泄露。

六、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是非常迅速,试图捂住人民群众的口舌,在当今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加强与媒体沟通和合作,对于媒体的合理要求尽量配合,考虑其时效性等因素配合公布信息,切不可将其惹怒防止报复性舆论。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可以拖延,但不要拒绝。不要等到网络舆论等社会集中质疑之时,才予以报道引导,那时为时已晚,会给学校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社会对校园伤害事故公布有较大的质疑时,学校要及时引入第三方如警方、司法机关、专家学者等迅速介入调查,及时公布真相。学校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尽快澄清事实,消除社会影响,避免消极不良舆情扰乱人心、激化矛盾,遏制谣言传播,促进事件的处置,达到媒体为我所用,积极凝聚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黄日暖

实习编辑〓王思静由于新媒体的出现,学校一旦发生校园伤害事故,很快就会在校内外引起轩然大波,各种未经证实的消息就会满天飞,给学校造成极大的伤害。媒体对事件的报导会影响公众事件关注程度和看法。不适当的报导,常让问题扩大造成难以补救的伤害,学校能否妥善应对媒体,甚至成为决定整个事件处理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就学校而言,关键在于如何将危机事件通过自己的努力转“危”为“机”。

一、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学校首先要成立校园伤害事故领导小组,下设危机处理小组和善后处理小组,危机处理小组针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事件成因、责任方、媒体情况有大致的了解,进行初步的危机评估,主要涉及以下方面:从客观角度分析危机的主要责任方。如果学校负有处理应对不当的责任或者主要责任人为学校教职工,学校就应该以低姿态入手,诚恳理性地去解决问题,重在改正的举措;如果学校负有轻微责任或不负责任,则应将问题的重点放在澄清事态方面。例如在某起重大事故的新闻报道中,学校领导对记者大谈自己在学校安全方面的成绩和荣誉,结果媒体报道后引起大众的反感。

二、确认事态,表明态度

根据事态情况,适时选择信息公布途径方式。如果事态并不严重或影响较小,学校可以采取淡化处理的方式,不予报导或者适当延期报导,让舆论压力过去,失去新闻点,如校园暴力事件和学生自我伤害,如果学校本身无过错,就可以尽量防止媒体对相关枝节新闻的挖掘;如果事态严重,不可能做到淡化处理,学校应及时在可靠、广泛的信息平台公布事实情况,占领舆论的高地,使媒体失去前期舆论创作的空间。对于公布的信息量应仔细斟酌,但切不可捏造事实。

三、确定立场,口径一致

学校发言人不可仓促接受媒体记者的采访,事先要对有关的内容进行充分的准备。准备的内容包括事件的全部过程和细节、记者可能关注的问题及其应对方法、记者出现尚未有准确答案问题时的处置方案等等。学校领导和有关人员接受电话采访要特别慎重,因这种方式难以确认对方身份和意图,且有可能被录音,谈错了改不了,语气也容易产生误解,效果很难控制。所以,一般情况下尽量不接受电话采访。如确实需要接受电话采访,必须制定接受电话采访的工作程序和规范,确定好接电话的人及其职责。负责接电话的人不能随意回答问题,一定要遵循口径一致的原则,并且事先请示。

四、及时处理,效果可见

事件的处理应该有媒体可见的具体的表示,给予媒体和大众以学校正在积极有序的对发生的事件进行有效处理的印象,如及时的安全教育、心理辅导、整改措施、相关责任人的处理、问题的补救等。如果在校园伤害事故中发生了人员伤亡,学校要及时通过媒体向事件遇难者表示悲痛和衰悼,对受害者表达同情和关心;要通过媒体显示学校对师生生命财产的关心和尊重,并承诺对受害者按有关规定给予物质补助和精神补偿,尽快追究责任,及时公布处理结果。

五、尊重学生,维护学生

对于学生,如果问题严重应及时澄清事态,对于问题的处理应从主流价值出发,不应作出过激的行为,而应认识到学校的功能,以早日平息事态,对学生影响最小为根本,同时也可尽量避免媒体的进一步挖掘。同时,按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如果事件涉及到未成年学生的隐私,学校要对其加以保护,不得泄露。

六、善待媒体,善用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递是非常迅速,试图捂住人民群众的口舌,在当今社会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学校要善待媒体,善用媒体,加强与媒体沟通和合作,对于媒体的合理要求尽量配合,考虑其时效性等因素配合公布信息,切不可将其惹怒防止报复性舆论。对于媒体的采访要求可以拖延,但不要拒绝。不要等到网络舆论等社会集中质疑之时,才予以报道引导,那时为时已晚,会给学校造成极大的伤害。当社会对校园伤害事故公布有较大的质疑时,学校要及时引入第三方如警方、司法机关、专家学者等迅速介入调查,及时公布真相。学校要借助媒体的力量尽快澄清事实,消除社会影响,避免消极不良舆情扰乱人心、激化矛盾,遏制谣言传播,促进事件的处置,达到媒体为我所用,积极凝聚社会正能量的作用。

责任编辑 黄日暖

实习编辑 王思静

猜你喜欢

伤害事故报导舆论
从陕西省司法案件数据看学生伤害事故预防的关键点
机械伤害事故案例分析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发达国家大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经验及启示
亮相台反思学校体育伤害事故案例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