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成良好习惯,奠定美好人生

2016-12-14刘斌贤

师道·教研 2016年7期
关键词:良好习惯规矩独立思考

刘斌贤

学习不是很难的事,如果养成良好的学习状态,将学习这个状态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那么学习就如同起床刷牙、一日三餐一样简单而平常,学生也就都能够感觉到学习带来的乐趣,生活就更加充满动感。当学生都充满积极向上的活跃状态时,那么整个学习体系也将积极、健康、充满活力。

一、良好习惯的内容

1.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

教会学生思考,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知识,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遇到生活中的问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能够经过思考后大胆提出来,并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能创造条件并能激发学生思考,要让学生在对学习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判断的过程中,掌握思考方法。思考的方法是要靠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来领悟。只有学生不断地体验到思考的乐趣,才能逐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讨论中,不但要认真听取、分析别人的意见;而且要多动脑筋,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能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语言讲出来。

2. 认真倾听是良好修养的标志

认真倾听是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与人交往中良好修养的重要标志。课堂是进行习惯培养的好地方,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应努力做到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解,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做到多思、多讲、多说。这样,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活而不乱,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教师要用爱心吸引学生听课。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听他的课。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爱每一个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当发现学生认真听讲、用心思考、大胆回答或提出各种问题时,要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二、培养良好习惯的策略

1. 立规矩,贵坚持

教育犹如海上行船,必须按正确的航线行驶,否则,船越大越有触礁沉没的危险。学生也是一样,在成长的道路上,要立下一些规矩,使其沿着正确的航线航行。定规矩的时候我会和学生一起商量,一旦规矩定下来就要严格实行,实行的过程其实也就是检查、督促、落实的过程。如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我就会连续一个星期甚至是几个星期就抓这个习惯,下课前,看看哪些学生有认真倾听的,哪些学生没有认真倾听的,有认真倾听的大力表扬,没有认真倾听的课后教育。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学生就能养成习惯。在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时要注意:低起点,严要求,小步子,反复抓。有研究表明:一个习惯的养成一般需要21天,关键在头三天。因此,立下规矩后,在头三天里加大训练的力度,在头一个月里多训练、多检查、多反馈,直到学生养成习惯。

2. 开展各种竞赛活动

国外心理学家曾对小学五年级两个等组的儿童进行了10天(每天10分钟)加法练习的对比实验,其中无竞赛组只是由于兴趣和严肃地对待学习而参加实验活动,有竞赛组做加法时则有一个“为了每天在统计表上登记分数和红星”的诱因。结果发现,竞赛组的成绩优于无竞赛组。我自己在所教学的班上也进行了实验,开展了“课前准备我最好”“课堂听讲我最棒”的竞赛活动,只要课前准备做好的,认真听讲的就可以加红花,每天把学生的获花情况记录在一个表格里,两周统计一次进行颁奖。一学期下来,开展竞赛活动对培养良好的习惯确实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教育在家校合一时最容易成功

习惯是在教育过程中和个人的实践中经过反复练习形成的,小学生的一半时间在学校度过,还有一半时间在家里度过。他接触社会的机会不多,因此教师应加强与家庭联系,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让孩子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的作用也是不可忽略。家长也经常反映孩子在家中和在学校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那么问题究竟在哪呢?其实,这个责任很大程度上在家长。因为家庭是儿童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与孩子的成长同步,并且带有持续性与稳定性等特点;家长的言传身教、情境影响对孩子更具有感染性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此,我利用家长会了解孩子们在家的情况,与家长交流育子心得等,就是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共同将孩子培养成人。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教育贵在坚持,只要每一位教师都提高认识,常抓不懈,那么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必将奠定成功美好的人生。

责任编辑 罗峰

猜你喜欢

良好习惯规矩独立思考
教育的目的是独立思考的培养
“按规矩办”
谈独立思考
新来的主任“立规矩”
循乎规矩 本乎天然
谈独立思考
小学生学习英语良好习惯培养策略
良好习惯与成功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