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目录》的苏中高职专业设置的分析与思考

2016-12-14王欣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适应性

王欣

【摘 要】文章探讨了基于《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的苏中区域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及布局与区域产业对接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增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适应性的对策及路径。

【关键词】新《目录》 苏中高职专业设置 区域产业 适应性

一、新《目录》的调整和变化

2015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新《目录》),目的是引导高职院校科学设置专业,形成合理的专业布局,加强专业建设和管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专业划分的调整

新《目录》采用专业大类、专业类、专业三级框架结构。专业大类数量维持原来的19个不变,排序和划分有所调整。专业类由原来的78个调整增加到99个。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行业分类有所调整;二是适应国家重点产业发展需要;三是本科专业类有所调整。同时还首次列举了766个专业方向。

(二)专业设置的变化

专业总数由原来的1170个调减到748个,其中保留264个(占总数的35%);更名167个(占总数的22%);合并243个(占总数的33%);新增74个(占总数的10%);取消68个。

新增的专业是新《目录》的亮点,主要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产业链延伸交叉、新兴职业与技术进步需要的专业。移动应用开发、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互联网金融、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等专业首次被列入。

新《目录》中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进行专业设置,虽可在新《目录》内自主选择开设专业,但应考虑区域需求、办学条件、学校特色和专业结构优化,科学进行专业设置。

二、苏中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概况

江苏分为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苏中区域包括扬州、泰州、南通三市,总面积约 2.09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20%),人口约1636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的21%)。苏中三市均在长江北岸,地理位置重要,是长三角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介于苏南和苏北之间,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近年来苏中地区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产业结构趋向合理,第一产业比例持续下降,第二产业结构保持稳定,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在近四年的产业结构布局中,苏中地区第二产业产值超过GDP总量的一半以上,年均达54.65%;第三产业产值稳步上升,年均增长18.60%;第一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最小,近四年占比均在7%以上。产业格局具有沿海发展地区“二三一”排序的典型特色。

为了支持苏中产业转型升级,2013年江苏省政府在《关于推进苏中融合发展特色发展提高整体发展水平的意见》中提出加大省级相关专项资金对先进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鼓励重大产业项目落户苏中,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补助,重点支持扬州汽车产业、泰州医药产业发展和南通沿海开发。

三、苏中高职教育专业布局特点及产业属性分析

苏中区域高职院校共12所,占全省高职院校总数的14.6%,平均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0.73所(苏南区域每百万人拥有高职院校数为2.05所)。从统计数据可见苏中高职教育发展水平与苏南尤其是南京、苏州、无锡相比差距较大。

截至2015年底,苏中高职院校共设有16个专业大类,54个二级专业类,187个专业,443个专业点。目前经核准的江苏省新《目录》内招生专业共分为19个大类,79个二级类,606种专业,苏中地区专业大类、二级类和专业种类的覆盖率分别为84.2%、68.3%和30.9%。

通过对苏中高职院校的产业属性分析发现,苏中高职院校的第一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具有较好适应性,三所国示(骨干)院校各自拥有一批行业特色鲜明、专业优势凸显、在全国有影响的专业群。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在新《目录》指引下,可以设置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休闲农业等新专业。

四、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区域产业对接的问题及对策

苏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总体上还存在偏差,与区域产业的适应性还亟待增强。

(一)第二产业设置的专业数和毕业生人数比重远低于第二产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开设的专业和毕业生人数局限在制造大类、土建大类、财经大类,专业重复设置情况较严重。应适当调整招生计划;同时为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苏中高职院校应在新《目录》指引下,主动调整、增设面向产业价值链中的中高端新专业与新方向。如扬州高职院校应设置新能源汽车技术等新专业,泰州高职院校应设置光伏工程技术、清洁生产与减排技术等新专业。

(二)第三产业设置的专业数和毕业生人数比重接近第三产业对地区GDP的贡献率。目前对应第三产业主要设置了医药卫生、旅游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广告设计与制作、应用英语等44个专业。针对第三产业发展特点,为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要求,应增设健康管理与促进等新专业类,设置医学营养、老年服务与管理等新专业,并加强旅游管理、物流管理、酒店管理、艺术设计类等专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武林,倪永宏,范丛山.高职专业设置现状分析与思考——以苏中为例[J].职业时空,2014(01):33-36.

[2]陈强,张忠.基于提升吸引力的高职专业设置理念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1(30):28-29.

[3]丁金昌.高职教育对接区域经济的现状分析与路径选择[J].高等教育研究,2013(3):61-66.

猜你喜欢

适应性
谷子引种适应性鉴定与筛选初报
下诺夫哥罗德仓库适应性改造项目
三种防气抽油泵适应性模拟评价
健全现代金融体系的适应性之“点论”
开放在线课程教法的适应性变革:从OCW到MOOC
大型飞机A380-800在既有跑道起降的适应性研究
既定PSS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适应性分析
台湾嘉宝果引种适应性研究
五个草莓品种在拉萨的适应性初探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与慢性丙肝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