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2016-12-14胡咪娜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策

胡咪娜

【摘 要】文章阐述了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针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出现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师资结构、培养途径等问题展开了思考,并对面临的困境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湖南湘绣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现状 对策

一、引言

湘绣作为一门传统的手工艺,千百年来代代相传。在如今工业化、信息化的市场环境下,对于传统的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已有了十分丰富的经验和传承效果。学校要想更好地将湘绣传统手工艺传承下去,需要抓住问题的关键,对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不断优化。

二、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够准确,人才培养模式不够完善

湘绣是湖湘地域一项传统的工艺美术产业。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政策的支持下建设了众多以湘绣为核心的展示展销机构及活动;在产学研发展研究上,有湖南湘绣研究所、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长沙市湘绣创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中国湘绣之乡”——沙坪湘;在湘绣产业发展方面,政府重点打造湘绣产业园,湘绣已成为湖南文化强省战略的主力军。而要振兴湘绣产业,迫切需要一大批高素质、高艺术设计水平的技能型人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于2006年开设了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2011年成立湘绣艺术学院,为各大企业及其他绣种企业培养既懂刺绣又懂营销的人才数百名。

就目前情况而言,湘绣专业的人才培养只存在于一些专科层次的院校,其专业设置了湘绣设计与工艺、湘绣设计与营销两个方向,其中,湘绣设计与营销已于2015年停止招生。湘绣设计与工艺专业定位主要是培养湘绣刺绣和湘绣管理高技能型人才,湘绣设计与营销主要是培养湘绣营销人员,只涉及了生产和销售两个环节,对于完整的专业群来说,应该涵盖其完整的产业链,保证人才适销对路。如今的湘绣专业致力于培养初级工和大专学历人才,这样的人才仅掌握了基本的刺绣技能、基本的湘绣设计能力,职业性不够典型,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未来的发展。不仅如此,湘绣的历史渊源研究发展资料和其他研究资料还相当欠缺,在刺绣技艺上,以师傅经验传授的方法学习为主。

几千年来,学徒制作为传统工艺美术技艺薪火相传的主要方式,是手工业时代职业教育的典范。湘绣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长期的发展中,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收徒传艺,已形成了独立的技艺体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湘文化名片。

(二)市场需求与培养目标存在偏差,师资结构有待完善

人才培养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人才培养目标,它是对受教育者提出的教育标准。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的时候应遵循规律。首先,实时做好市场调研,了解人才需求现状;其次,考虑本区域实际,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跟随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湘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根据湘绣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制定,这需要学校到湘绣行业企业进行广泛调研,听取企业的合理建议,通过校企合作专业委员会等机构论证后确定。

在师资结构方面,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师资队伍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湘绣唯一传承人刘爱云大师领衔,以省级刺绣大师赵蓓英、任亚华、彭慧霞、周慧春等人为刺绣专任教师,从目前情况来看,以国家级工艺大师和外聘的省级工艺大师为主。学校现阶段教师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不够合理;除此之外,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薄弱,教师学历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目前湘绣专业教师出现老龄化倾向,老年和青年教师教师居多,中年教师出现了断层。为适应高校的发展需要,针对专任教师不足这一问题,学院应重点培养刺绣工艺教师,做好刺绣工艺教师的梯队式规划。

(三)培养途径过于单一

湘绣专业的前几届学生培养途径以订单培养为主。目前,学生可以选择订单就业为主,自主选择为辅的培养途径。选择订单模式培养的企业多是中型企业,它们一般将大学毕业生作为企业骨干或者储备人才来培养。对湘绣工艺与设计的大学生而言,他们既要懂刺绣又要懂绣稿设计,最好还能营销。就学生培养而言,在三年学习内,学生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刺绣本领,还需要掌握绣稿设计能力,这样其实是入不敷出的。就算学校事先进行了市场调研,成立了综合班来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但是这种方法不具备时效性。因为培养一届毕业生需要三年的时间,不同时间段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也是不一样的,学校经过三年时间培养出的人才可能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现实需要了。除此之外,企业所需人才一般由人力资源部门确定,所以人力资源对于人才的理解直接决定了订单教育的成功与否。订单学生毕业后从事的是刺绣工作,对于湘绣的设计能力较为欠缺,制约了其未来的发展。

三、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对策

(一)市场需求决定专业发展方向

学校在制订人才培养目标时,对湘绣专业的市场需求进行一定程度的市场调研,了解市场需求、市场饱和度以及当地经济发展趋势,要将当地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人才培养的影响考虑进来,然后根据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学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设社会所需要的专业课程,将其分成与湘绣专业相关的不同的方向,使学生掌握就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最好能拉近湘绣与其他行业的距离,除了湘绣刺绣、设计、管理、销售,还要不断拓宽湘绣专业的就业渠道。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不应该局限于学生的刺绣技能、针法的运用能力,应加强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综合创造能力培养,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人文底蕴。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艺术修为和厚重的人文底蕴,才能创作出湘绣精品。湘绣工艺不应只对传统工艺进行复制,它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底蕴,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二)完善师资无缝对接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维度培养与引进“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水平的高度决定了学生水平的高低。首先,学校应该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比如从企业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学生授课,将最前沿的市场动态、最新的设计思维、最新的市场需求第一时间传递给每位学生,保证学校培养出高质量的人才。其次,学校应探索推行奖励制度,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对一些技术创新的教师给予奖励,实行轮岗制,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考查,提高专任教师的各项能力,重视对专任教师的教育,定期让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巩固、更新其技术和专业知识。此外,学校应积极与企业合作,从企业的技术岗中发掘一些技术骨干,鼓励他们来学校做兼职教师,并给他们相应的福利保障,再让青年刺绣教师、设计研发教师到这些技术骨干的岗位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

(三)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途径

除了订单式培养,学校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机制,创造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实践、实习锻炼机会,让学生参与到企业安排的真实项目中。学生通过亲自参与,培养了自身良好的认知能力、感受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快速了解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做好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在毕业后能更快地融入企业岗位中,上手更快。学校可以通过开展技能竞赛等方法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另外,应注重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创新针法,还应创新绣稿的设计。比如教师主动建立刺绣工作室,接受社会项目、私人定制,为学生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模式——工作室学习模式,跳出学制教育视野,用社会化的工作方式去了解湘绣技法、绣稿设计、市场营销等更具实操性的企业体验;依托刘爱云大师湘绣工作室和企业车间或实体门店,构建岗证融通的项目导向、模块化能力进阶课程体系,导入湘绣企业真实的湘绣设计、绣品制作、营销项目或仿真项目。学校还可整合社会资源,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创业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参加大学生自主创业协会进行创业模拟训练;学生有了好的想法,形成创新创业规划项目课题,可以申请资金资助,学生可利用课余时间,与其他专业学生合作创办诸如“宿舍公司”“小型网店”等实体店。

【参考文献】

[1]王飞.湖南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2]唐小燕.高职院校在湘绣传承与产业化的作为研究——以刘爱云工作室为例[D].湖南师范大学,2013.

[3]孙颖群.湘绣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再研究[D].武汉:湖北工业大学,2012.

[4]唐利群.传统师徒相授与现代学徒制融通的湘绣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50):179-180.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