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及应用

2016-12-14范平花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大学新生应用研究

范平花

【摘 要】文章提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的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采用科学的研究数据模型,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为大学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目标实现、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提供参考和咨询依据。

【关键词】大学新生 综合素质测评 研究 应用

有关大学新生综合测评体系的研究文献较多,提出了众多侧重点不一的指标体系,所采用的方法也各式各样。可以肯定的是,不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实务操作,都已经普遍从以往过分强调采用学生学习成绩来评估学生素质的思想误区中解放出来,逐步将目光集中在新时代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上,即更加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更加强调创新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各方面的结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对大学新生上述能力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估。本文以××大学为个案进行研究。

一、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的意义

构建合理科学有效的大学新生综合素质综合测评体系,对大学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从优质产品生成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高校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和专业特质要求,选择更合适的高考生入校培养,把好产品输入质量关;从教育理论角度来说,可以帮助大学新生了解自身素质结构的整体情况,为大学期间做好大学生涯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依据,也可以为教师和辅导员因材施教、因材引导提供依据,促使学生在全面提升时得到优势发展;从教育角度来说,能够为教育管理者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全面提升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提供充分依据。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理论逻辑

其一,需遵循导向性、系统性、可测性、科学性等指导原则。注重德、智、体全面发展方向,指标定义明确,操作性强,主要指标必须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评价的结果具有可信度。其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要体现发展和责任意识。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的实施关注新生入学前后特别是将来可能的发展潜力。必须意识到,对新生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不仅仅是总结其过往,为改善招生工作服务,更应该着眼于将来,为大学具体落实因材施教理念服务。其三,指标权重严谨性。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充分利用影响大学新生今后学习成绩的输入信息以及输出信息,使得评价体系有机联系新生过往与现有状况及将来可能的发展情况,不至于僵化,指标权重设定联系新生学院与专业特征,其评价结果将更为客观。

三、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研究

(一)研究数据模型

本文选择样本考查大学生入学前后成绩之间的相关性,着重探讨高考成绩对新生入学后专业成绩的显著性影响,基本假设即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必须视专业不同而赋予不同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基本思想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主要包括指标选择与赋权两方面内容,侧重点是综合素质测评的指标设置,提出了改进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工作及具体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若干建议。研究模型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及样本容量基本要求,选择××大学2013级会计学与财务管理两个专业学生为样本,具体数据包括其文理科背景、生源地、入学科目成绩、大学阶段专业课成绩等。研究采用评价相对有效性的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理论与方法,采纳无输入项的DEA模型:

(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建构

新生综合素质无疑是多方面的,从测评角度来看,表现为一个多维度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思想道德、学习能力、文体素质与实践创新等多个维度,其下可继续细分出更为具体的二级乃至三级指标,并分别赋予相应的权重。权重设计特别是学习能力下属指标的权重设计是需要着重考虑的一个问题。就学习能力而言,根据前方实证分析结论,不同专业大学新生不同科目的入学成绩对大学阶段学习的重要性明显不同。这表明大学新生综合素质不能单纯以高考总分为依据进行评价,不同专业也不能赋予相同科目同等权重;换言之,不同专业应该实施不同的测评标准。进一步说,如果考虑到大学生个性化教育与发展的普遍性,即便分专业地赋予指标固定权重的做法仍值得商榷。

构建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需要注意若干问题,特别是指标权重设计僵化问题。由于高考各科目分数相对重要性与分院、专业各自特征相联系,必须在大量数据训练基础上方能确定各科目的权重。

四、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研究应用

(一)因材施教

进行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最终目的在于因材施教。所谓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由此可见,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明确每个学生的长处与短处,是贯彻落实因材施教理念的前提与基础。

1.因材施教要求具体落实到学院、专业乃至个体实际情况,必须根据学院、专业不同和对入学成绩的要求不同这一基本事实考虑招生录取调配、专业调配及大学生培养问题;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课程设置特别是通识课设置与选修问题等等。

2.因材施教的前提是对新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个体综合素质进行测评,以把握其基本特征。这就要求大学招生处、学生处与教务处之间充分协调,有效衔接新生入学先后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学习方案与计划,为因材施教提供前提条件。

3.因材施教具体举措。招生录取调配、入校后专业调配合理;选拔精英型人才培养须依据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结果;进行分级分类教学和小班教学;合理设置通识课程。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它包括学生大学期间的学习规划、职业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直接影响到大学期间的学习生活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求职就业甚至未来职业生涯的成败。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来看,大学阶段主要是职业的准备期,主要目的在于为未来的就业和事业发展做好准备。客观而言,进行系统的学习和实践至关重要。对大学新生来说,大学四年是他们今后职业发展的关键期,良好的职业发展规划与学生个体个性的特征、能力特征、素养结构等密切相关,教师可以根据新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供有力指导。

(三)优化本科人才培养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学校可以比较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也能够把握各专业的特点,并结合两者情况,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和社会对各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完善优化本科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在课程体系、培养过程、实践创新等方面不断进行优化,能让每个学生在其中得到最大的发展和最有利的帮助。

(四)开展身心健康教育

从很多案例可以看出大学生身心健康存在隐患。通过大学新生综合素质测评,教师可以较为全面地把握刚入学的大学生身心健康情况,为开展身心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支撑。

毫无疑问,大学新生入学前后成绩相关性的研究还可以进一步拓展。比如,相类似的分析可以拓展到学生性别、文理科背景、生源地等数字特征,考查学生相关特征对大学阶段专业学习与发展的影响。进一步,还可以对毕业生工作状况开展调查,考察大学阶段所修课程成绩对其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这是后续要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戴国立.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构建[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92-94.

[2]董卓宁,张江,张驰.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方法研究[J].教育探索,2012(12):120-121.

[3]张阳.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和优化——基于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培养视角[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02):21-25.

猜你喜欢

大学新生应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