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途径

2016-12-14潘小怀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幼儿教师途径培养

潘小怀

【摘 要】培养高素质幼儿教师的途径,一是要重视幼儿教师师德教育,二是要加强培训,三是要不断提升基本功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幼儿教师 培养 途径

一、把加强幼儿教师师德教育放在首位

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师德要素在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中非常重要,这是由幼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的。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其影响是全方位的。也就是说,教师总归是“人师”,教师对知识的态度、对人与社会的态度、对工作的责任心等这些师德的要素,甚至兴趣、打扮,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这就是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教育过程中的以身作则永远具有必然性。用今天的话套到幼儿教育中来说,主要有两点:一是幼儿教师敬业乐业,对幼儿有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心,这属于师德要素;二是幼儿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才艺,这属于业务要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的师德要素和业务要素是统一的、交融的。教师的职责是育人,而师德具有教育效应和教育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它也是业务要素。教师敬业,追求科学精神,严谨笃学,业务精益求精,这也是师德的要求。也就是说,教师的业务素质提高也具有道德上的意义。

加强思想建设,把师德修养放在首位。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德育纲领性文件,了解教师德育内容和精神;组织青年教师学习《弟子规》,明白最基本的为人处世原则;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除了爱岗敬业,教师还要爱学生,要有一颗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的心,发现每位学生美好、可爱、纯真的一面。

二、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培训

(一)有思想引领的培训

教育思想观念是教师的根本素质。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以及由此生发出来的教育行为、教育方式、教育态度和幼儿观等构成了教师影响幼儿的重要中介。教育思想观念对教师的极端重要性意味着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首先是一种有思想的培训。通过培训,充分发挥先进教育理念的引领作用,并帮助幼儿教师转变传统陈旧的教育观、教学观、管理观和幼儿观等,这也是幼儿教师做好幼教工作的内在思想与观念基础。

(二)专业示范性的培训

有效的教师培训离不开高水平的培训教师。当前幼儿教师对培训意见较大的一点是认为培训教师的水平不够,在培训中没有发挥专业引领和示范作用。因此,提升培训质量还需要有高水平的培训队伍,目的让幼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有可资学习、借鉴和模仿的对象。

(三)有适当内容的培训

有效的幼儿教师培训一定是与适当的培训内容相关的,它至少应有以下要点和含义。

一是培训内容要反映当前幼儿园的重点工作和热点问题。如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幼儿园教师专业质量标准》等文件,各个省区也出台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政策等,对这些文件、意见和政策的解读就应该成为培训内容中的重点。

二是培训内容要与幼儿教师的实际需求相吻合。如在幼儿园中实际存在管理人员、教学人员和保育人员,他们对培训内容的具体需求是有差异的;同样的情况还表现在幼儿园老、中、青教师对培训内容的不同需要上。因此,“差异性”“个性化”和“分类指导”等特质是适当培训内容的应有之义。

三是培训内容是基于幼儿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实需要的。

(四)形式多样的培训

传统幼儿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培训方式和形式比较单一,主要以培训教师的讲授和灌输为主,参加培训的教师往往处于消极被动的状态,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因此,采用多样化和多元化的培训方式与形式,尤其是在培训者和培训对象之间建立起双向交流、相互对话和积极互动的关系,对提高幼儿教师培训的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内心自愿的培训

培训对象的参与程度是影响培训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当前不少幼儿教师参与培训是迫于外在的压力和要求,而非自愿,这导致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对培训敷衍了事。这与当前幼儿教师培训中的形式主义和培训费用个人负担等有直接关系。增强幼儿教师培训的有效性在客观上就要求增加经费投入,提升培训的层次和效果,让广大幼儿教师切实感受到培训的有用和有效。如此,才能激发他们参与培训的热情和积极性,并真正成为培训过程中的主体。

(六)有收获感的培训

培训的实际效果是衡量培训质量最为核心的标准。培训形式和内容等的改进最终还得落脚到培训的实际效能上。理想的教师培训就是要让幼儿教师理解并认同新的教育理念,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与理论,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技巧,了解幼儿教育的发展前沿和动态以及形成新的情感体验等。培训的收获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还能被幼儿教师真切体会和感受。

三、不断加强幼儿教师基本功训练,提升综合素质

加强基本功建设,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师是关键。而教师的基本功又是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教师素质也是关系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只有教师的基本功扎实、素质高,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才能为下一步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奠定基础。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要有爱心和童心,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组织教育活动的能力,有良好的才艺基础。

【参考文献】

[1]任淑萍.新课标下历史教师的转变[J].晋东南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03).

[2]史献平.教师信仰:实施素质教育的内动力[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1).

[3]辛涛,申继亮,林崇德.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校因素关系的研究[J].教育研究,1994(10).

[4]石中英.论教育实践的逻辑[J].教育研究,2006(01):3-9.

猜你喜欢

幼儿教师途径培养
构造等腰三角形的途径
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三个维度
减少运算量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