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端正适龄中专生的学习态度

2016-12-14朱永泰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现状措施

朱永泰

【摘 要】在当前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适龄中专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一些不良状况,相当一部分适龄中专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态度散漫、应付、消极,并伴随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逃课、请假、考试作弊、重修等。因此,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成了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适龄中专生 学习态度 现状 原因 措施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深入推进,大量适龄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同一所学校甚至同一个班级同一专业学习,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有着较大的差异并相互影响。在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下,适龄中专生的学习态度出现一些不良状况,相当一部分适龄中专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态度散漫、应付、消极,并伴随产生一系列不良反应,例如逃课、请假、考试作弊、重修等。

苏联教育家斯卡特说过:“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习态度。”所谓学习态度,一般是指学生对学习及其学习情境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1]。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是开展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适龄中专生学习态度现状

近几年随着中专学生人数不断增多,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不断下降,这是教育者们不得不承认的一种现象。

(一)课堂上非听课行为明显

适龄中专生在课堂上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十分钟刷微博,十分钟刷微信,无聊十分钟,睡觉十分钟,最后五分钟准备下课。他们学习的目的不是为自己,更多的是为了父母;课堂上缺少自控力,耍手机、聊天、睡觉,比比皆是。

(二)不把学习放在中心位置

有些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到考试时再突击;有些学生不去上课,也不交作业;不少学生通宵打游戏,打牌,根本无心学习,也从来没有仔细想过学习的问题;很多学生挂科门数超出学业预警范围,但还是保持无所谓的态度。

(三)把逃课当成时髦,认为不逃课人生就会充满遗憾

许多学生对中专学习形成一种误区,认为只要考试及格就行,学习过程并不重要;有的学生认为中专生活是自由的,甚至把不上课当成一种荣耀,把逃课当成一种时髦;也有学生认为教师教学效果差,上课没意思,于是选择了逃课。

(四)学习惰性明显

适龄中专生虽然能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与自己的前途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他们总是不自觉地对学习感到厌倦,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对学习任务有抵触情绪,缺乏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等。

二、适龄中专生产生消极学习态度的原因

教育主管部门多次要求学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学校也积极制定相关的学风建设方案,但是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适龄中专生消极的学习态度长期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主观原因

第一,学习目的不明确。适龄中专生缺乏对学习意义的正确理解,因而从根本上缺少学习动机。父母对他们有期望,但并未形成稳定的内化的压力和动力。适龄中专生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意志品质薄弱,缺乏克服困难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在学习上稍微遇到一点困难或感觉自己不喜欢所学专业,就本能地选择逃避退缩,遇到外界诱惑时,就更容易放弃学习。

第二,学习方法不当。很多学生还停留在初中应试的学习模式,无法快速适应中专的主动学习方式,跟不上教学的进度,产生消极的情绪,上课、写作业和考试缺乏积极主动的思维,成绩较差,进而对学习失去信心,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厌学的不良情绪产生。有学者对初中起点的护士生学习态度进行过调查,在“你是否有自己的学习方法”的问题上,选择“没有”的占42.6%[2]。这说明很多适龄中专生的学习是应付、被动式的学习。

(二)客观原因

第一,家庭因素。父母对子女学习的不当态度,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例如, 有些家长喜欢用高压的办法,逼迫孩子学习,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厌学;有些家长对孩子放任自流,导致孩子懒于学,勤于玩;有些家长对孩子百般溺爱,过度迁就,使孩子滋长惰性;父母关系不和或关系破裂的家庭,会给孩子的心灵造成创伤,使孩子意志消沉而影响学习。

第二,学校因素。有些学校未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教学上,教学课程体系陈旧,教师水平较低,课堂教学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与指导。学校的教学资源不符合实际岗位要求,理论学习过多,实习实训太少。

第三,教师因素。目前许多中专学校是在原有高中办学基础上,开办一些中专专业,任课教师的专业水平较低,专业课程设计不合理。教师还是沿袭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堂课讲到底的传统教学模式,并形成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教师教得冷漠呆滞,学生学得无精打采,课堂氛围死气沉沉。

第四,社会因素。适龄中学生正处于对社会各种新鲜事物的敏感期,网络中的虚拟世界很容易使贪玩的学生学习分心,偏离学习轨道。随着教育产业化、教育市场化的实施,现在许多大学生、研究生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许多毕业生找工作碰壁的新闻被媒体大肆渲染,再加上社会上流行着一种“读书无用”的论调,一夜暴富的现象比比皆是。于是一些学生就认为,既然读书都找不到工作,那就不如不学习。

三、端正学习态度的措施

(一)严格执行学习时间规定,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有调查表明,在旷课的学生当中,有31%是因为贪玩而旷课[2]。现在,许多适龄中专生学习缺乏主动性,自制力差,需要教师、同学不断地监督和督促。当然,监督是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首先,班主任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盯住学生,让学生养成坐得住的习惯,最终让习惯变成学生的自觉行为。在对适龄学生进行监督时,可以充分发挥大龄学生的作用,如采取“一帮一”措施,让一名自觉性强的大龄学生监督一名或两名适龄学生。其次,班主任一定要多关注学生的变化,发现学生取得进步时,要立即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努力的肯定,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这样,经过教师长时间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将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二)班主任加强家校沟通,加强与任课教师的沟通

学校、家庭是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首先,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把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和在家里的表现情况,与家庭进行充分沟通,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一种外在的约束力,也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其次,要主动加强与各任课教师的沟通,向任课教师反应自制力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情况,让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关注这些学生;同时,向任课教师了解这些学生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解决,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三)承认学生的差异性,给予不同形式的期望

学业水平较低的学生对教师期望的感知程度与学业水平较高的学生有明显的区别[3]。学业水平低的学生往往学习态度偏差,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自我认识能力也相对偏低,容易感知到教师对学生的差异行为。所以,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应承认学生的差异性,运用暗示性言语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帮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心,让学生产生积极主动的内在动力。

(四)培养学习兴趣,转变学习方式

有研究者对中专一年级和二年级机试(实验组)和笔试(对照组)的效果进行研究,发现实验组两个年级的及格率和平均分分别为76.13%、71.42分和75.32%、73.53分;对照组的及格率和平均分分别为74.12%、66.35分和70.16%、64.54分[4],这表明不同的考试方式对成绩有较大的影响。所以,教师通要过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所学课程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李祖华,邹立.英语学习态度的几个基本概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23(08):10-12,22.

[2]运怀英,王彦杰.初中起点护士生惰性学习态度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J].中国市场,2013(29):88-90.

[3]刘红霞,赵蔚,王龙静.混合式学习环境下教师期望对大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4(01):63-70.

[4]王建民.不同考试方式对中专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4):99-100.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现状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
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对学习态度的影响研究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学习态度、学习动机与家庭背景关系的实证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