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及工作创新研究

2016-12-14张嫦莉

教育界·下旬 2016年8期
关键词:角色定位网络时代

张嫦莉

【摘 要】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模式受到严重冲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如何改变当前的被动局面,已经成为高校思政辅导员亟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探究了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又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创新策略,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 思政辅导员 角色定位 工作创新策略

高校不仅是传授大学生文化知识的场所,还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地方。大学生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成熟,但其人格素养、道德意识、价值观念仍然处于发展完善阶段。因此,高校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采取相应措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以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任务和职责。在新时期,高校应及时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计划,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水平,进而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一)鼓励大学生进行网络创业

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他们更愿意尝试新事物,接触新媒体,探究新知识。同时,大学生也是主要的网络消费群体。因此,在当前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形势下,高校思政辅导员可以鼓励大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创业。这样一方面可以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大学生在反复实践中不断磨炼自己,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拥有更多的就业机会,最终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

(二)引导大学生正确地运用网络

网络中蕴含着海量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难免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需要思政辅导员及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观,认真辨别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的侵袭,并拒绝网络诱惑,避免情绪化和思想冲动。同时,思政辅导员还要教会大学生正确筛选有用的网络信息,并加以归纳、总结,为自己的创业和就业做好积累。

(三)通过网络加强师生之间交流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普及,高校思政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便捷性优势,加强与大学生的沟通交流。例如,通过飞信、QQ、微博、微信、邮箱等网络媒介,向大学生传递信息,并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以及他们在生活、工作、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

二、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的工作创新策略

(一)注重人文关怀

思政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过于重视统一化和全局性,缺乏针对性,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应当是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网络时代,思政辅导员更需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思政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便捷性和时效性,及时为大学生送上关心和问候,并了解不同层次、不同性格、不同家庭条件的大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有计划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二)加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思政辅导员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性、针对性和系统性,增强大学生的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首先,应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性。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是搞好大学生心理咨询和思想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应当遵循“专业互补、兼职精干、专兼结合、专职专业”等原则,努力建设高水准、专业化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其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建设,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辅导员必须不断地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并利用网络普及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例如,建立相关的网站、QQ群、微信群、论坛等,通过多种途径来引导大学生热爱生活,端正立场,团结互助。此外,高校思政辅导员还可以运用网络媒体,组织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讲座或辩论赛、知识竞赛,鼓励大学生就当前社会热点问题,展开广泛讨论,并适时介入引导,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感染力。

(三)提高思政辅导员的工作水平

高校思政辅导员首先必须拥有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并具备正确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个人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性,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其次,思政辅导员还应当具有广阔的文化视野,了解多门学科的相关知识,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思政辅导员还应当学习相关的心理学知识,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再次,思政辅导员还应当熟练操作计算机,了解相关的网络知识,通过网络来加强与大学生的交流。最后,高校应当为思政辅导员提供更多的专业培训平台,拓展他们的专业视野,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石霞香.大学生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的机遇与挑战[J].青年与社会,2012,60(02):154-155.

[2]张金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对网络化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04):113-116.

[3]谢婧.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J].青年与社会,2012,60(02):137.

猜你喜欢

角色定位网络时代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
社交网络时代的“新青年”
电视新闻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角色定位
浅析《南方周末》网络版的角色定位
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与需求
网络时代“人”的再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