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2016-12-14钟春果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就业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

钟春果

[摘要]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构成包括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基本工作能力、求职技能。从用人单位角度分析,制约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缺乏核心竞争力、求职信心不足、就业市场管理不规范等。要整体上提高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要从加强学校内涵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强化核心竞争力培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转变社会用人观念等七个方面着手,以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11-0034-02

一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构成

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是指毕业生找到工作岗位的能力,并且是以自身才能得到发挥和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为目标,同时又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评判标准。在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战胜竞争对手,其实质是一种技能和素质的综合能力。

1专业技能

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从事特定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是通过学习培训而获得,并且随着工作时间、工作经验增加而逐步提升。高等教育要培养学生掌握扎实前沿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毕业生求职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因素,特别是一些应用型学科专业,毕业生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

2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在求职过程中还表现为一个人的诚信意识、责任意识、科学素养、敬精精神、法治意识、创新精神等,包含非智力因素能力的集合。综合素质也可判断出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对于其他素质能力的形成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3基本工作能力

基本工作能力包括创新能力、学习能力、环境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基本工作能力是一项可迁移能力。很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基本工作能力都会进行考察,这也是从事技能型、管理型工作的基本前提保证。

4求职技能

毕业生求职除了需要自身的实力,更需要掌握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才会使求职变得更加顺畅。毕业生求职技能包括对国家就业政策的了解掌握、求职信息的收集获取、识别就业机会能力、自我推销能力及自我保护能力等。其中关键是自我推销能力,包括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充分掌握求职技能在求职过程中会起到重要辅助作用。

二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近几年,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国范围内涌现,这为平衡我国高等教育均衡全面发展,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起到重大作用。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等。

1毕业生整体素质不高

由于高考录取分数偏低、学校办学层次上的差距、学生自我评价不高等原因,造成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名牌大学的学生比较总体上不高。毕业生找工作中,其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会有所落后。学生在校期间全国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考试通过率偏低。学生参加校外各类文体项目比赛人数较少,且获得好的名次比例较低。以上所述情况都直接或是间接反映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

2毕业生缺乏核心竞争力

毕业生在求职市场中缺乏核心竞争力,很多毕业生求职市场上除了重要的一纸毕业证书外,很难再找到其它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专业技能和突出特征与岗位相匹配。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导致毕业生求职成功率低和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

3求职信心不足

根据宁德师范学院问卷调查了解,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有26%的毕业生在求职找工作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自信和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求职懈怠、求职胆怯、被动就业、选择性失业。这类人群中多数学生对自己缺乏认知,没有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求职市场上经过几次碰壁后缺乏求职信心。也有部分学生对专业技能、综合能力和学校知名度不自信,认为会影响求职成功。

4就业市场管理不完善

当前,毕业生就业政策已经完全放开,双向交流、自主择业已成为毕业生就业主渠道,但与之匹配的人才市场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存在人才高消费现象,用人单位招聘过程往往不必要地拔高招聘门槛,动辄就要硕士、博士或是985、211名校毕业生,人才高消费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毕业生求职经常吃闭门羹。

三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路径

1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学校要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合理设置学科专业,加强学校内涵建设,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上,力求特色、精品、优质。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办学机制,以“好就业、就好业”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同时要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道路,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

2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重视学生在校期间的综合素质培养,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人才市场需要的是高素质人才,当前一专多能型、综合应用型人才深受用人单位青睐。也只有这种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才能担负得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学校开展专业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基础能力教育,要拓宽专业口径,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拓展性。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与素质培养关系上,要注重素质教育,融合专业教育、能力培养与素质提高于一体综合协调发展。同时,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紧紧围绕人才培养方向,实施因材施教,注重个体发展。

3强化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的较量。在人才竞争激烈的今天,大学生要超越对手,必须具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要在就业市场上取得优势,要树立“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观念。要增强毕业生的核心竞争力,需要引导学生在学科专业、个人特长爱好、技能等方面加强培养,学校要提供良好的平台供学生施展各方面才华,如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培养学术型人才;加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综合能力。

4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当前,国家提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创新创业工作已经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建本科院校要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当前毕业生就业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从事固定职业不是所有学生的唯一选择。大学期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毕业生就业可迁移能力,为毕业生今后多元化就业打下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一是要注重个性化差异,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创新意识,播洒创业种子;二是要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引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是要通过创新创业活动,增强创新创业能力,如高校开展创新项目训练、创业计划大赛、创业实践孵化有效提升创业能力。

5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实施贯穿大学四年全程式学业、技能、职业的生涯规划与设计,建立学业导师制,进行全程跟踪指导,真正做到“一对一”辅导。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中,要提前做好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认识的规划的目的与意义,增强规划的主动性与自觉性。要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全方位实行就业指导,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的生涯设计,确立科学的职业目标。同时要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树立专业信心。

6提升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

拥有良好的就业心理素质对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成功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提升毕业生就业心理素质:一要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客观理性地看待当前国家的就业形势,端正就业态度,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求职观,努力实现社会的需求与自身价值的统一;二要保持健康的求职心态,做到胜不骄败不馁。针对毕业生就业中存在自卑心理,高校在毕业季要加强就业的心理辅导,辅导员要深入学生做好毕业生求职思想的跟踪反馈,及时了解最新求职思想动态,对那些有问题学生要积极开展心理疏导。

7转变社会用人观念

我国就业结构性矛盾相对突出,当前大学生就业难也仅是相对的。全社会要积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用人单位要积极转变用人观念,择优录用毕业生不等同于一味追求名牌大学和高学历毕业生,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录用毕业生,招聘中不能有学校、性别、专业等歧视,要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参考文献

[1]锡锦,周树红,吴丽玉.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7).

猜你喜欢

就业竞争力新建本科院校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河南省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的基本原则与路径选择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分析
学习手语翻译,提升外语学院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地方院校项目驱动式企业化外语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