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鲍勃·迪伦诗选

2016-12-12

作文评点报·作文素材初中版 2016年47期
关键词: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鲍勃

一个人要走多少路才能真正称作是一个人?

一只白鸽要翱翔多少海洋才能安息在沙滩上?

炮弹要飞行多少次才能永远被禁止?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一座山要生存多少年才能被冲进海洋?

一个民族要生存多久才能获得自由?

一个人要扭多少次头还是假装看不见?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一个人要抬多少次头才能看清天空?

一个人要长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哭泣?

要死多少人才会知道太多的人已死去?

我的朋友,答案在随风飘荡。

答案在随风飘荡。

对于一位作家来说,如果穷极一生能够获得一次诺贝尔文学奖的殊荣,应该算是对自己的写作生涯无限的安慰与莫大的褒奖,而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却给了世人一个大惊喜。这个满头卷发、身材瘦削、衣着随意、歌声略带沙哑又透着一股子不妥协和颓废的男人——鲍勃·迪伦就是201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或许很多人在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都会感到出人意料,诺贝尔文学奖竟然会颁给一个不是职业作家,甚至是以歌手身份而著称的人。而就在大家感到费解的时候,鲍勃·迪伦的作品与故事也随着舆论的关注,重新回到公众的视野,被世人所重温。就让我们先走近这位堪称传奇与经典的人物,再来讨论这一届的诺贝尔文学奖究竟是否实至名归。

鲍勃·迪伦,美国最伟大的歌手之一,1941年5月出生于一个美国犹太人家庭, 5岁时搬到位于北方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希宾。这个犹太家庭十分富裕,但在镇子上,迪伦没有什么朋友,童年时期,他就靠听收音机里的南方流行歌曲来驱赶孤独。1961年1月,尚未满20岁的迪伦只身奔往纽约,那是他的偶像伍迪·格思里所居住的地方。迪伦在格林尼治村的民歌咖啡馆靠卖唱为生,就在那里,他不仅认识了格思里,还在定期举办的民谣歌手聚会中,成了格思里最喜欢的民谣歌手。

1962年的纽约到处都可以闻到政治的气息。迪伦以一曲《答案在随风飘荡》,第一次将民谣和现代诗歌结合了起来,彻底改变了流行歌曲的面貌,此后,他带动了越来越多的歌手将时事写进自己的作品。集歌手、诗人、作家、民权运动者多重身份于一身的迪伦,还因为自幼习画,后来没事就爱把自己的画当做专辑封面。

他有着吸引人的嗓音,但他在唱片中的演唱曾遭受过很多人的嘲笑;他童年过得很幸福,可又有很多人以为他是孤儿,从小四处流浪;他反抗以金钱为动力的美国社会,却也是这个体制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写过很多著名的反战歌曲,却讨厌政治;他天真、幽默、孤傲、冷漠。这一次,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官方给出的颁奖词是:“用美国传统歌曲创造了新的诗意表达。”迪伦用一种美国流行的大众音乐影射了一整个时代。他可以说是战后美国整整一代人的精神代言人,是一个你要先理解美国社会,理解嬉皮文化,才能准确地去体会他的文化价值的人。

【赏析】

我们常常戏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司机”,或许鲍勃·迪伦心里也有这样的反骨。所以,他在多重领域中自如地转换着角色。但也正因如此,有的人说,迪伦是“三流的歌手,二流的吉他演奏家,一流的作曲人,可却是一位顶级的诗人”。

如果说迪伦是一位诗人,但他的诗都是融入进他的音乐中的。这也正是诺贝尔文学奖有史以来第一次颁给音乐人令人如此惊讶的原因所在,其实细想并不意外——迪伦是一位桀骜不驯、永远都在反叛的音乐诗人,他的个人创作和经历更是一个复杂难解的文化方程式。

少年时期的迪伦便显示出惊人的音乐天赋,10岁时就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人们都说音乐没有国界,没有语言的差别,而迪伦将诗与乐融合在一起,更能够将他所要传达的信息,以美的形式灌注给世人。

不同于当今与情爱交织在一起的流行音乐风格,迪伦所写的内容大多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答案在随风飘荡》中,迪伦究竟在追寻怎样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人的一生要寻寻觅觅走过多少风景才能觅得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还是白鸽需要翱翔多久再能找到心灵的栖息之所,抑是无情的战争究竟要持续多久才能将硝烟散尽……全诗一共有三个部分,前一部分在追问一个答案,在影射一个时代的现实:人生在世,未必有了生命就算是有了真正的人格,迪伦或许看到了世态炎凉,看到了人情冷暖,看到了太多纸醉金迷,或许连他自己都深陷在其中,所以他想要一个答案,究竟要走多少弯路,才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究竟要喂饱自己多大的贪婪,才能懂得一方宁静也是幸福,究竟要有多少生灵涂炭,才能知道和平对人类的宝贵。中间一部分在询问一个心声,抒发一个心愿:迪伦想要推翻一座山,一种压抑自己和世人的统治,可能是一种舆论,可能是一种国家制度,总之这座山阻挡着他,束缚着一个民族的自由,但可悲的是当局者迷,他们视而不见,又或是早已麻木到习以为常,所以迪伦询问到,怎样才能让他们回头。最后一部分在质问一个人:这个人可以掌管着一个国家的存亡,可以掌管着一个人的心灵,这个人是你,也是他。

而迪伦这么多发问,究竟有没有答案?有,答案在风中飘荡,只待落地有声;没有,答案在随风吹散如远方,还待人去寻觅。

猜你喜欢

迪伦诺贝尔文学奖鲍勃
鲍勃·迪伦艺术大展
鲍勃·迪伦
火烈鸟鲍勃可忙了
你好,我是鲍勃
鲍勃·迪伦歌词中的社会正义表现
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2008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欧美音乐 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