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州市农民科学素质特征分析*

2016-12-12陈少婷贺丽容邓红生梁容欢黎影兰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广州市科普农户

陈少婷 贺丽容 邓红生 梁容欢 黎影兰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财务处,广东 广州 510225;2.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3.广州市番禺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1400;4.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920)

广州市农民科学素质特征分析*

陈少婷1贺丽容2邓红生2梁容欢3黎影兰4

(1.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财务处,广东 广州 510225;2.广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520;3.广州市番禺区农业技术推广管理办公室,广东 广州 511400;4.广州市从化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广东 广州 510920)

对广州市番禺区4个镇街和从化区7个镇街共430农户的农民科学素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调查对象年龄结构以35~60岁者最多、占81.9%,35岁以下、60岁以上者各占14.4%和3.7%,反映农民务农思想较稳定;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51.9%,高中和小学分别占16.3%和15.5%,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农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分别占91.1%和8.9%;生产规模在10亩以下者占大多数、达66.2%,10~30亩、30~50亩和50亩以上等3类生产规模各占12.7%、9.1%和12.0%,农户生产规模总体偏小。农户家庭年收入万元以上者居多、占57.1%,五千元至一万元者次之、占23.1%,五千元以下者占比最少、仅19.9%,农户家庭年收入总体较好。农民半信半疑和相信风水者共占40.8%,半信半疑和相信迷信者仍占27.9%,反映移风易俗仍然任重而道远。农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65.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人数较多、关注系数达36.9%,反映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良好。农民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58.5%,其次为太空育种和数码技术、分别达15.8%和11.9%,反映转基因技术受到普遍关注,太空育种、数码技术在部分农民中也有所认识。

农民;科学素质;科普

公民科学素质的建设,素来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质的主要内涵:一是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二是对科学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三是对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2006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标志着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什么是科学素质?张慧欣等[1]认为科学素质构成要素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科学方法和品质等;龚雄[2]认为公民科学素质大致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态度、科学意识和科学精神等四个方面;《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提出了“官方”的定义:“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

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秦丹丹[3]对农民科学素质做了明确界定,认为农民科学素质由六种意识和六种能力组成;许佳军等[4]提出了一套全新的公民科学素质测评指标体系。伴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步伐,广大农民对科学技术普及的需求日益高涨并呈现多元化趋势,他们非常渴望学习更多关于环境保护、卫生健康、食品营养等方面的知识,非常渴望依靠科技致富、提高生活质量、拓展发展空间,接受教育、参与科普等活动的积极性不断高涨。广州现代农业必须走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和持续农业之路,对农民科学素质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为此摸清广州市农民科学素质特征,有针对性提高农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农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推进广州现代农业建设,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 材料与方法

(一) 调查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个人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番禺区4个镇街和从化区7个镇街的有代表性科技示范户、规模农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社员以及农户等作为调查对象,共收集了430份调查问卷。

(二) 调查内容及设计

调查主要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特征、生产经营特征、移风易俗特征和科普信息特征等四方面。①调查对象特征: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和任职等情况;②生产经营特征:包括从事生产领域、生产规模、外出打工和家庭年收入等情况;③移风易俗特征:包括对风水和迷信的看法;④科普信息特征:包括科普信息获取渠道、科普活动参与程度、对“三农”政策和高新技术的了解程度等情况。

(三) 统计分析

对调查结果去除未填等无效信息,统计分析和比较各特征量的差异。其中:

关注系数(%) = 实际参与人数÷有效问卷总人数×100

进而分析得出广州市农民科学素质的总体特征。

二、结果与分析

(一) 调查对象特征分析

1.性别与年龄结构

对广州市番禺区4个镇街和从化区7个镇街农户进行调查,接受调查农户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列于表1。从表1看出,调查对象的性别,男性占大多数、达77.7%,女性占极少数、为22.3%;年龄结构,35~60岁者最多、占81.9%,35岁以下者居中、占14.4%,60岁以上者最少、仅占3.7%。这反映广州市农民务农思想总体稳定,与边、穷、远地区大量出现的“九九”、“三八”、“六一”群体充当务农主体的现象形成鲜明对比。

表1 调查对象的性别与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接受调查对象的学历结构列于表2。从表2看出,初中文化程度者最多、占51.9%;其次为高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者,分别占16.3%和15.5%;大专和中专文化程度者较少,分别为占7.8%和7.3%;本科文化程度者最少,仅占1.3%。可见,农民的文化素质总体偏低,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

表2 调查农户的文化程度

3.双带任职结构

接受调查对象担任职务结构列于表3。从表3看出,接受调查对象担任职务者占50.2%。其中,担任农技员最多、占27.9%;其次为科普员、占11.9%;村两委和一般村干部占比不大,分别为4.7%和5.8%。这反映带头致富、带领村民致富已经形成风气。

表3 调查对象担任职务人数

(二) 生产经营特征分析

1.生产领域

调查农户从事的主要生产领域列于表4。从表4可知,接受调查农户主要从事种植业的有380户、占91.1%;主要从事养殖业的有37人、仅占8.9%,而且主要是水产养殖业。这反映政府关于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生态保护等的政策导向和相关决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特别是有污染的畜牧养殖业已经淡出广州地区。

表4 调查农户主要生产领域

2.生产规模

调查农户生产规模结构列于表5。从表5可知,接受调查农户中,生产规模在10亩以下者占大多数、达66.2%;10~30亩、30~50亩和50亩以上等3类生产规模各占12.7%、9.1%和12.0%,占比之间的差异不大。这表明农户的生产经营规模相对偏小,与现代农业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产业化生产要求明显不相适应。

表5 调查农户生产规模

3. 外出打工

调查农户曾经外出打工情况,收到有效问卷407份,统计结果列于表6。从表6看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有外出打工的经历。其中,外出从事第一产业——农业类者占26.3%,居首位;外出从事第二产业——工业类者占14.0%,居第二位;外出从事第三产业——服务业类者占12.8%,居第三位。

表6 调查农户曾外出打工情况

4. 家庭收入

调查对象前一年度的家庭年收入列于表7。从表7看出,家庭年收入万元以上者居多、占57.1%;家庭年收入五千元至一万元者次之、占23.1%;家庭年收入五千元以下者占比最少、仅19.9%。这反映农户家庭收入总体情况较好。

表7 调查农户的家庭年收入

(三) 移风易俗特征分析

1.对风水的看法

调查农户对风水的看法见表8。从表8可知,不信风水者占59.2%,半信半疑者仍占31.7%,而且相信者还占9.1%。

表8 调查农户对风水的看法

2. 对迷信的看法

调查农户对迷信的看法见表9。从表9可知,不迷信者占72.1%,半信半疑者仍占25.8%,而迷信者仅占2.1%。

表9 调查农户对迷信的看法

(四) 科普信息特征分析

1. 科普信息获取渠道

调查统计农户获取科普信息的渠道,收到有效问卷407份,统计结果列于表10。从表10看出,通过电视获取科普信息者最多、关注系数高达55.3%;通过与人交谈、互联网、培训获取科普信息者较多、关注系数分别达35.4%、30.7%和25.1%;通过报纸杂志、咨询活动获取科普信息者也不少、关注系数分别为18.2%和17.4%;而通过广播或图书等其他渠道获取科普信息者不多。可见,通过电视、交谈、互联网和培训,是获取科普信息的主要渠道。

表10 科普信息获取渠道

2.科普活动参与程度

调查农户近一年来参与科普活动,收到有效问卷387份,统计结果列于表11。从表11看出,近一年来参加技术培训班人次最多,关注系数高达66.9%;参加科技下乡咨询、知识讲座和田间观摩等3类活动的人次也较多,关注系数各达39.0%、37.7%和34.6%;参加入户宣传、宣传栏等活动人数较少,关注系数分别为15.2%和14.0%;参与科普走廊和科学馆等活动的人次最少,关注系数分别为9.6%和3.1%。可见,开办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咨询和田间现场观摩等活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是农户获取科普知识的好形式;入户宣传、宣传栏、科普走廊和科学馆等其他科普形式,农户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可作为科普活动必要的辅助性的形式。

3. “三农”政策了解程度

调查农户了解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政策情况,收回有效问卷377份,统计结果列于表12。从表12可知,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65.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人数较多、关注系数36.9%;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普法》的人数较少、关注系数15.4%;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的人数最少、关注系数分别只有9.0%和6.6%。可见,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较高,但是普法宣传、普法教育总体仍然较薄弱,其任重而道远。

表12 调查农户了解三农政策情况

4. 高新技术了解程度

调查农户对高新技术的了解程度,收回有效问卷335份,统计结果列于表13。从表13可知,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58.5%;其次为太空育种和数码技术,分别达15.8%和11.9%;对克隆技术、DNA技术和航天技术等了解人数相对较少,关注系数各为9.6%、9.0%和7.2%。这表明转基因技术受到普遍关注,而太空育种、数码技术在部分农民中也有所认识。

表13 调查对象知道或了解最新高科技知识

三、结论与建议

(一) 对广州农民科学素质特征的基本看法

接受调查的农民年龄结构以35~60岁者最多、占81.9%,反映农民务农思想较稳定;文化程度以初中最多、占51.9%,总体文化程度偏低。农户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分别占91.1%和8.9%,这反映政府关于米袋子工程、菜篮子工程和生态保护等的政策导向和相关决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实施,特别是有污染的畜牧养殖业已经淡出广州地区;生产规模在10亩以下者占大多数、达66.2%,50亩以上只占12.0%,农户生产规模总体偏小。农户家庭年收入万元以上者居多、占57.1%,五千元以下者占比最少、仅19.9%,农户家庭年收入总体较好。农民半信半疑和相信风水者共占40.8%,半信半疑和相信迷信者仍占27.9%,反映移风易俗仍然任重而道远。农民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65.5%;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人数较多、关注系数达36.9%,反映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良好。农民了解转基因技术的人数最多、关注系数高达58.5%,其次为太空育种和数码技术、分别达15.8%和11.9%,反映转基因技术受到普遍关注,太空育种、数码技术在部分农民中也有所认识。

(二) 提升广州农民科学素质的对策建议

1. 丰富“三农”科普内涵

面向农民宣传科学发展观,宣传“三农”富民政策,宣传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重点开展发展都市农业、科技农业和可持续农业,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耕地、防灾减灾,倡导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健康卫生和反对愚昧迷信、陈规陋习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围绕科技生产和增效增收,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广大农民参与科学素质建设的积极性,不断提高获取科技知识的能力、依靠科技脱贫致富的能力、以及发展生产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并将推广实用技术与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结合起来,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2. 畅通“三农”科普渠道

调查表明,通过电视、交谈、互联网和培训,是获取科普信息的主要渠道;开办技术培训班和知识讲座、组织科技下乡咨询和田间现场观摩等活动,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是农户获取科普知识的好形式;入户宣传、宣传栏、科普走廊和科学馆等其他科普形式,农户也有一定程度的参与,可作为科普活动必要的辅助性的形式。为此,建议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下乡和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及时总结凝炼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行之有效的做法,探索科技人员与农民互动的科技咨询服务长效机制。

3.夯实“三农”科普基地

科普示范基地是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5]。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引导、多元投入的运行机制,加强农村基层科普能力和科普示范基地建设。依托农村中小学、村党员活动室、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文化站和有条件的乡镇企业、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等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乡村科普活动场所。推动乡村科普橱窗、宣传栏、科普走廊和科学馆等建设,充实适应需求、富有特色的展示教育内容,切实提升农民科学素质。

[1] 张慧欣,王仁波.试论科学素质的构成要素[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55-157.

[2] 龚雄.论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D].厦门大学,2007.

[3] 秦丹丹.中原经济区农民科学素质问题研究——以河南省为例[D].河南师范大学,2014.

[4] 许佳军,马宗文,董全超.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与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5(11):162-169.

[5] 朱明,邵新贵,高振江.山东农村科普示范基地研究报告[J].科协论坛,2005(8):29-33.

F328

A

1672-0385(2016)05-0096-06

2014年广州市科普项目“广州市‘三农’科普工作基础研究”(项目编号:K201505-13-1);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专项“广州市‘三农’科普工作路径与方法”(项目编号:2015SX005)。

2016-10-17

陈少婷,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三农财经研究。贺丽容,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邓红生,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梁容欢,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黎影兰:女,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农技推广。

猜你喜欢

广州市科普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麓湖春天观景
广州市岭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广州市一元文化有限公司
广州市中淲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科普达人养成记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科普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