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

2016-12-12莫秀彬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6年9期
关键词:德育功能生活实践初中语文

莫秀彬

[摘要]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无以伦比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途径有:1.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塑造健康人格。2.利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健康人格。3.利用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健康人格。4.利用生活实践的力量,塑造健康人格。

[关键词]教师人格魅力 初中语文 德育功能 审美教育功能 生活实践 健康人生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250008

教学不应只是传授学生知识与技能的过程,更应是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过程。初中阶段是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在人格塑造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我认为语文教学中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有:

一、利用语文学科的德育功能,塑造健康人生

语文学科中大多课文本身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语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动性,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思想教育,达到提高学生人格思想素质的目的。如在学习《最后一课》这篇文章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国家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一定要热爱自己的国家,好好学习,从小打下基础将来才会为祖国作贡献。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中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为了希望去奋斗,勇于开拓、勇往直前,那么就能实现自己的希望,实现自己的理想,迎来美好幸福的新生活。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战斗精神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道德观,他们的优秀精神品质,在教材中闪闪发光,通过对他们事迹的讲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自身特点,引导塑造学生自己的良好个性,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二、利用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功能,塑造健康人格

语文教材中很多课文是文学作品,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作品的审美陶冶功能,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感情,指导学生辨别真假、是非、美丑、善恶,提高鉴别欣赏能力,以饱含情感的“可讲因素”诱发学生感应的心灵,使之在美感共鸣中得到净化,达到人格塑造的目的。如《窗》中临窗病友忍痛给他人带来快慰和享受;朱自清的《背影》,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教会学生去感恩亲情,深深地体会父爱;《散步》的语言朴实、富有真情。文字的温暖,让学生学会珍惜生活,珍惜他人,珍惜一切美好的事物。朱自清的《春》是一篇脍炙人口的美文,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中去欣赏和感悟自然美、人情美和语言美,如文章的结尾朱自清先生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和健壮的青年,写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使读者感受到春天里人们和谐生活的人性和人情的美;春天五彩缤纷的花色,蜜蜂的低吟,蝴蝶的翻飞,野花活泼俏皮的眨眼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充满神韵的春天水彩画,文中还对“鸟儿的鸣叫、流水的声响、牧童的短笛声”进行细致的描写,使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奏出了一曲欢快、动听的春之交响曲。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领悟作者笔下的美并加以具体的分析感受,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人格更加健康完善。

三、利用语文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培养健全人格

作为教师,有丰富的知识、娴熟的教学技巧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一个具有自尊,自爱,自律,自强,诚实可信,言行一致,爱学生,工作认真负责,待人热情有礼,心胸开阔,管理得法,决策果断,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是非观,等等优良品格的语文教师,就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和爱戴。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折射出来的优秀品质,是任何教科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学生在无声、平淡中感受教师的品质,长此以往,便会转化为自觉的行为,终身受益。文明、向上、和谐的课堂气氛,互动、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扬民主,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语文教师也只有不断地完善自身的人格,才能长久地在对学生的人格培养过程中扮演好教育者的角色。

四、利用生活实践的力量,塑造健康人格

在进行语文课程教学期间,想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完善的人格,就需要将教学和学生们的生活密切关联在一起。多开展丰富多彩的集体课外活动,把理论运用于实践当中,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思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应让学生多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及创新能力。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多为学生创造课外活动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通过开展课外语文实践活动(爱护环境、关爱弱者、关注社会中不良现象或榜样行为)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开展书信交流拉近同学、父母、老师之间的距离,进行心灵最真实的对话,消除误解,相互体谅;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培养动手动脑能力,摆脱依赖思想。通过上述手段可达到消除学生孤独、冷漠、依赖、人际交往障碍等不良心理问题,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责任编辑 韦淑红)

猜你喜欢

德育功能生活实践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数学课堂如何实施生活化教学的探究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发挥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的五个转变
浅析充分发挥中学党建的德育功能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