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幸福渡上“话幸福”

2016-12-08张建林黄敬华

珠江水运 2016年21期
关键词:渡运新会区新中

文|本刊记者 张建林 图|黄敬华

幸福渡上“话幸福”

文|本刊记者张建林图|黄敬华

江门新会是水乡,区域内水系纵横,尤其是新中渡口所在的磨刀门水道,江深水阔,通航环境复杂。让市民及过往司机安全过渡是新中渡口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任务。江门海事局新会海事处党支部、江门市新会区交通局党组和大鳌镇党委通过三方共建,打造了“侨乡幸福渡”的党建品牌,通过一年多的努力,使新中渡口的渡运管理、船舶技术、环境卫生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几年渡口的变化很大,无论是环境还是渡运秩序,都比以前好上太多。”40多岁的货车司机老王在经过新中渡口时如此说道。如老王一样,众多途经新中渡口的司机和乘客都对新中渡口的变化感到由衷欢喜。

据了解,新会海事处辖区共有渡口28道、渡船51艘、渡工70名,年均过渡群众超过700万人次,过渡车辆超过30万辆次,渡运安全是侨乡群众关注的基本民生需求,但是渡口渡船安全管理在“软硬件基础设施投入、科技投入和管理创新、安全管理主体责任落实、职能部门综合效能发挥、渡运安全宣传教育引导”等方面,与渡运安全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

江门海事局党组审时度势,指导并全力支持,新会海事处主动作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专门共建党小组,主动走访渡口管理相关部门,促成以新会区交通局党组、大鳌镇党委和新会海事处党支部为创建主体,整合三方的的组织资源、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同打造“侨乡幸福渡”党建品牌,印发了品牌共建实施方案、签订了品牌共建协议书、形成了“1+1+1>3”的效果。

在创建工作中,新会海事处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发挥了生力军作用,拟定共建协议、定期检查渡口、组队进行研发,自制了渡运安全宣传栏和宣传片、推行了渡口签单发航制度、在电子海图上的渡口水域上下游设置了“水上斑马线”,共建过程中涌现了江门市“十大党支部书记”廖永洪、“江门好人”高建、陈杰安等先进典型。

现场:待渡车辆秩序井然有序

水泥路、分隔带、安全水马、候渡亭、宣传栏……11月2日,记者在江门新会新中渡口现场看到,这里的渡运秩序井然有序,不少待渡的司机及市民都气定神闲,毫不着急。新中渡口位于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是江门新会区大鳌镇通往中山横栏镇的水路交通咽喉,来往待渡的车辆非常多,在短短的十分钟内,记者就看到有数十辆汽车在渡口排队等候。由于现场设置了出入两个口,所以上船和下船两个方向的车辆并不会产生干扰。“以前这里的候渡秩序非常混乱,由于没有设置分割带和水马,没有人车分离,所以很多车辆都争先恐后地插队,经常抢占市民的候渡空间,险象横生。”在候渡亭内等候的市民陈先生如此说道,“现在整个渡口待渡环境焕然一新,也让市民倍感安全了。”

据了解,新中渡口成立于1998年12月,位于西江下游磨刀门水道,是江门(新会区大鳌镇)通往中山(横栏镇)的重要公路渡口。渡口车客流量比较大,每天渡运的汽车达700辆次,摩托车300辆次,每天过渡的旅客超过2000人次,是江门辖区规模最大的渡口。渡口水域江深水阔,每天航经该水域的商船超过400艘次,最大可通航5000吨级船舶。另外,该渡口附近群众的农用船、自用船、渔船众多,在广东珠三角地区具有鲜明的代表性。

货车司机老王表示,幸福渡最关键要方便快捷。

司机:“幸福渡”最关键要方便快捷

来自安徽40多岁的货车司机老王,常年要途经新中渡口,由江门新会去到中山大涌镇运送家具,然后再折返新会,一天两次,十多年来风雨不改,因此他对新中渡口的变化也体会最深。“我就住在新会这边,工厂也在这里,每天我的工作就是负责运送家具到大涌镇的店面售卖,单程走新中渡口可以节省20分钟。”老王介绍,虽然一旁的大鳌大桥建好后,他也试过开车从大桥去中山,但是要花费的时间还是比轮渡长。“做我们这行的,最看重的就是方便快捷,哪个路线快我们就走哪里,所以最终我选择的还是搭乘轮渡这种方式。”

老王介绍,近几年,新中渡口无论是环境还是管理都有很大的变化。“以前的马路坑坑洼洼,车辆行驶过后路面的粉尘很大,现在铺设了水泥路,又设置了分隔带后,司机开车过来候渡非常省心。”老王表示,目前新中渡口还实施的人车分离,减少了安全隐患,渡船时间也统一规范,不少路过的司机同行们都对这里赞不绝口。每天早上八点半到十一点,晚上七点至九点,是老王开车途经新中渡口的时间。为此,对渡口渡船发船班次,老王有自己的需求和一些建议,他表示,白天这里非常方便,但是晚上由于行驶车辆较少,渡口轮船发船班次就相应减少,“这会导致晚上途经的司机需要等候的时间较长,希望渡口可以根据司机的需求调整发船班次,同时希望渡口方面可以在候车区增设发船LED显示屏,提醒司机下一趟船的发船时间等。”

江门海事局新会海事处处长廖永洪介绍“侨乡幸福渡”品牌党建。

渡工:保证安全才是“幸福渡”的根本

“渡口开设18年来,我们一直都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只有安全才是对群众最大的保障,也才能保证渡口继续运营下去。”新中渡口所所长吴其友向记者介绍,新中渡口是1998年8月份开设的经营性渡口,刚开始经营时环境和管理都没有现在规范,同时渡运量也很少,一天最多也只有300多车次通过。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来往新会中山的车辆逐渐增加,再加上原来的大鳌渡口撤除,新中渡口客运量变得越来越大,目前一个月平均达到21000多车次,年均渡运24万左右的汽车。

“现在我们有7艘渡船,采用的是拖轮拖带平板驳船的渡运形式,由新会去中山单程需要20分钟,每隔15分钟或满员即走,一辆轿车收费10元,货车5元一吨。”吴其友介绍,虽然目前渡口的车流量大,但由于2015年1月份大鳌大桥通车后,多数大型货车选择走大桥,小车走渡口,所以总体收入也仅能维持渡口日常运营。去年开始,通过建立“侨乡幸福渡”党建品牌,江门海事局新会海事处、新会区交通运输局、大鳌镇人民政府几个单位联合共建,以安全为抓手,把渡口进行更规范的管理,并进行升级改造,为过路的司机和市民提供了更舒适的轮渡环境。他说道,同时渡口在技术设备上也获得众多支持,采取了先进的预警服务,气象服务等,切切实实地为渡口的安全运营提供了保障,“渡口安全是我们的硬性指标,也是我们幸福渡的根本。”

新中渡口所所长吴其友介绍新中渡口现状。

海事处:新技术为“幸福渡”护航

据了解,江门市共有34个渡口,新会区占了80%,共28个,其中新中渡口是新会区最大最繁忙的渡口。每天航经渡口水域的船舶流量大,还有高速船通过。渡船的载客载车多、航次密,频繁横越主航道,发生船舶碰撞等事故的概率高,海事监管责任的潜在风险相对较高。同时渡口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如安全管理制度及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渡口硬件条件不理想、车客渡船人车分流过渡难、偶有车客渡船装载危险品车辆与客车乘客同时过渡、存在超重超限车辆渡运现象。同时还有渡运乘客数量清点制度落实不理想、渡运车辆阻挡渡驳拖轮驾驶视线、渡口管理单位没有制定大风、暴雨、大雾等恶劣危险天气停渡及公告制度;渡工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不强等问题。

“去年开始,我们联合新会区交通运输局、新会区大鳌镇人民政府一起共建‘侨乡幸福渡’的品牌,选取一个渡口,即新中渡口,以渡口为基础,建设‘侨乡幸福渡’党建品牌,以点带面。”江门海事局新会海事处处长廖永洪介绍,江门市是侨乡,所以侨乡幸福渡就是要做到过渡群众幸福,附近百姓幸福,渡船船员幸福和一线党员幸福等众多幸福汇集一体的侨乡幸福渡。

新中渡口车辆通行顺畅有序。

“行船视线受阻、船舶碰撞、恶劣天气是影响渡船安全营运的三大影响因素,尤其是新中渡口所在的磨刀门水道,这段约7.5公里的水域因船舶密度大、水流条件复杂、弯曲航段通视效果差而被列为广东十大风险水域。”廖永洪表示,磨刀门水道的航道又弯又窄,途经的船流量也很大,此前更设有6个渡口,现在陆续撤剩2个。“为此,新会海事处结合渡口实际情况,在新中渡口运用了多种高科技技术防范,预防船只出现安全事故,其中更是全国首创了渡船防碰撞预警系统。”廖永洪说道,该系统是江门海事局的的青年党员们从生活中的红外触发报警器得到启示,通过与高校合作进行技术研发,在新中渡口上下游水域两岸,各设置一对激光发射装置,固定在一定高度保持对射,并设定好触发激光物体最小预警高值,船舶在航经这一水域时会触发激光成功,并通过VHF对航经船舶进行“预警声音”安全提醒,要求其减速慢行、注意避让,目前该项技术正在申请国家专利。同时,新会海事处还在新中渡口建设了江门市首个“船载微波实时监控系统”、建设“渡口水域电子斑马线”、渡船配备“船舶自动识别系统”。

记者现场还看到,新中渡口所建立了江门市首个“渡运气象站”。通过渡运气象监测和数据接收装置,可以精确收到渡口实时的天气预报,一旦有极端天气情况,可以立刻采取停航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一般市区的气象预报都是大范围的,所以能够精确预报气象信息对航行是非常有利的。”廖永洪介绍,当渡运气象站提示渡口风力超过5级时,就会立刻停航。

新管理为“幸福渡”提供保障

“管理创新才能让机制有效落实,为提高渡口的管理水平,新会海事处还协助江门海事局编制了全省首个市级渡口渡船安全‘十三五’专项规划。”廖永洪说道,通过安全管理责任制落实、基础设施建设、渡工整体素质、渡运管理智能化水平、公司化公交化运营管理和应急处置能力六个方面内容,规范渡口的五年发展方向。在此过程中,还要不断提升现有渡口运行效率,科学有序开展撤渡工作。对于短期内需保留的渡口,以转型升级为手段,以安全发展为目标,全面构建布局合理、层次分明、安全高效、特色鲜明的现代渡运服务网络,打造一支“安全意识高、服务态度好、驾驶技术硬”的渡运人才队伍。至2020年,基本实现“渡运结构不断优化、管理体系持续完备、发展质量稳步提升”三大目标,为“平安江门”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创建过程中,江门海事局吴满初局长、欧阳锦强政委多次到现场检查督导,海事处党员发挥专业优势主动作为,在新中渡口搭建了一个“三方共建”的“党建促中心”新平台,建立渡口管理“25条”,建立江门市首个渡船签单发航制度。此外,新会海事处还为新中渡口的渡船穿上“安全服”,记者看到,以前船体为暗灰色的平板驳船,现在被重新刷上了亮橙色,并安静地停靠在岸边。“遇到雨雾天气,灰色的船体较难看到,所以为了渡运安全,我们统一为渡船换上显眼的色彩,防止意外发生。”廖永洪解释道。

未来:“幸福渡”要打造成新会名片

2015年6月30日,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参加了江门局“侨乡幸福渡”党建品牌工程创建活动,并为该党建品牌工程揭牌。陈毕伍指出,建设“侨乡幸福渡”是江门海事局党组着眼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建工作、建立党内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的创新实践,是深化基层党建工作的有效形势,是夯实固本强基工程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聚集共建资源,有利于整合工作力量,有利于丰富实践内涵。同时他表示,江门海事局创建党建品牌-侨乡幸福渡符合党建工作宗旨,符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要求,符合上级对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的部署,望深入推进,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力争把江门海事局水上交通安全监管提高到新的水平。

新会海事处处长廖永洪表示,当前新中渡口建设通过党建的形式,三方都有管理渡口的责任,“安全是幸福渡最大的前提,我们要保证安全,过渡要顺畅,硬件设施要完善,给人观感要良好,环境绿化要舒适,争取在下一步把侨乡幸福渡打造成新会的名片,过渡群众就像来到旅游景点一样。”为此,新会区交通局党组、大鳌镇党委和新会海事处党支部需要不断推进渡运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改善辖区渡口软硬件设施,提高渡船制度监管水平,提升渡船安全性能,提高渡工技能,“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渡’。”

猜你喜欢

渡运新会区新中
板桥汽渡创新渡运安全“550”管理模式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江门市新会区大泽五和小学作品集
江门市新会区大泽五和小学作品集1
江门市新会区大鳌中学作品集
凤凰涅槃,“新中”重生
中国与东盟共商共谋渡运安全治理
柳州市开展“文明渡运我先行”渡运安全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