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渝油茶

2016-12-08文图

神州民俗 2016年21期
关键词:馓子芫荽石磨

文图/邓 勤

川渝油茶

文图/邓勤

川渝地区的油茶,虽名为“油茶”,却看不见一点茶叶,是当地的著名小吃。在那食物匮乏的年代,人们把普通的大米也变出了许多花样,油茶就是其中的一道美味,也有春节期间食用油茶的习俗。因为在南方,所以这里的油茶以大米为原料,不像陕西的油茶用面粉。此油茶制作看上去简单,就是先把大米磨成极细的米面,可是做起来却非常麻烦。先把大米在锅里炒出香味,然后用石磨磨成米粉。石磨跟石臼一样,都是石器时代的遗存,过去乡村家家户户都有石磨,部分石匠还靠修缮石磨为生。如今电磨代替了石磨,石匠们也黯然退出了。可是有人认为电磨磨出的米粉就是没有石磨磨出的味道好,电磨转速太快,温度太高,破坏了米粉的口感。

石磨磨出米粉后,得用竹筛筛过,米渣再磨,再筛,这样反复三次以后,竹筛几乎筛不出米渣,米粉极细,油茶的原料才算是做好了。熬油茶要文火慢煮,煮的时间越长,味道越香醇。若是火候把握不好,油茶就焦糊了。熬油茶时,在灶堂里添加的都是油菜籽壳或小麦壳,它们火焰小,但是耐煮。只需有时用火钳在灶堂里透一下,就能调节火力的大小。

油茶没茶叶,油倒还是有的,有些店铺会在油茶碗边添一小勺炼猪油。跟热气腾腾的米粉煳一搅合,炼猪油就化了。这正如马来西亚的肉骨茶,此茶非彼茶,实为一道猪肉药材汤。主营油茶的早餐店虽非主流,但一座县城还是能够寻觅到油茶铺的影踪。

油茶铺是小本生意,通常主营油茶,兼卖豆浆、油条和盐蛋。五块钱就能买到一大碗油茶,加上油条或盐蛋,也消费不到十块钱。油茶铺里食客不少,面前都放着一碗热气腾腾的油茶。老年顾客居多,吃油茶不塞牙齿,又容易消化,慢慢地品味油茶,似乎能让他们回忆起这辈子的过往来。他们用勺子在碗里慢慢地搅拌着,然后将油茶送进嘴里,发出吱溜吱溜的响声,这是一种吞咽的快感。与之相随的,还有他们脸上舒展开的皱纹和惬意的神情。

只要有新食客上门,老板马上就会上前问道:“来碗油茶么?可以配油条、锅盔、盐蛋,好吃管饱。”若是那些老主顾,则会点点头说声老规矩就行了。老规矩是什么?就是一个老买主的饮食习惯,老板得记在心里,人再多也不能弄错。可见饮食店这个服务行业,就跟公车售票员一样,你得练就超人的观察力、记忆力。如果记错了,轻则引起误会,重则会得罪一个买主。如果一个小吃店老板没有练就过人的眼力,这直接会影响他的小生意。

老板麻利地端来一碗油茶,黄黄的,稠稠的。上边点缀着花生米、酥黄豆、榨菜、芫荽、大头菜粒、葱白和馓子等等的配料,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川渝油茶少不了的配料是榨菜与芫荽,而馓子也是关键。馓子的原料多数选择重庆小面用的碱水面(俗称韭菜叶),在油六、七成热时,把面盘一下之后入锅,但要注意温度不要太热,因为面条水分较少,油温过高容易糊。炸好一盘金黄松脆的撒子,趁热撒在油茶上边,再配合榨菜、大头菜粒的嫩脆,花生米的香脆,黄豆的酥脆,芫荽、葱白的鲜嫩,这样的一碗的油茶放在桌上,刚看五颜六色的配料就已经格外诱人食欲。方桌的碟子里,还有花椒粉和盐巴,食客可以根据口味自行添加。如果喜欢辣,还可以加上花椒面、油辣子海椒,这么多配料,用勺子在碗里轻轻一搅,一股沁人心脾的醇香就溢了出来。

油茶要趁热吃,尤其是趁馓子没有泡软时,这时口味最佳。舀起一勺油茶,和着香脆的馓子送进嘴里。微微地咀嚼一下,馓子就化渣了,喉结蠕动一下,那股香醇就顺着食道漫漫下行,一直温暖了你的全身。就着老板切好的油条,一口气吃光这碗油茶,浑身通透,似乎五脏六腑都被滋润了,真是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馓子芫荽石磨
石磨
石磨:乡愁的老唱片
“资深配角”芫荽
芫荽种植技术
春日芫荽防感冒
芫荽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推磨
山河故人,不过一碗馓子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