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校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

2016-12-07宁江英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宁江英

[摘 要]针对高校公共选修课学生专业背景多样化、上课动机不同、课堂表现较差的现状,高校教师应该在教务教学管理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从严格要求学生、增强课堂魅力和传授知识三方面入手,勤思考、多实践革新课堂教学方法。

[关键词]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75 — 02

作为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阵地,高校选修课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选修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跨学科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开阔知识视野,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随着高校课程改革逐渐深化,选修课的改革也逐渐进入教改同志的视野。有些学校在选修课开设资格上对教师做了限定,力求教师资源优化配置。有些学校在课程体系上做了调整,力求紧跟社会发展方向。有的研究者致力于教学方法的更新,或总括性研究选修课教学方法,或以人文类选修课程为研究对象,涉及到教学、考核方法的研究。经过调查学情、理论分析及课堂实践,笔者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以求教于方家。

一、选修课学情多样化

选修课学生上课动机多样化、功利性较强。据笔者调查发现,学生在填报选修课时,优先考虑的问题是:老师讲课是否幽默、某门课程考试是否容易通过、课程内容是否喜欢等。或者对选修哪门课根本无所谓,只要顺利拿到学分即可。课堂上的学生可以分为以下五种:①对课程内容本身感兴趣的②对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感兴趣的③有意思了就来上课,多听一些,没意思就不听,慢慢就缺席④对选修课本身就很抵触,为了混出勤率和学分的⑤对课堂内容漠不关心的。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因材施教,选修课面临的学生的复杂性决定了我们需要在教学方法上多做思考,勇于尝试。

在以上五种类型中,理论上说,第一类学生对课程内容感兴趣,是选修课最为理想的施教对象,适用于我们通俗意义上的教学方法,可以使他们从对课程内容感兴趣,进而逐渐发展成为掌握学科知识,人文素养得到提升的学生。第二类学生希望任课老师语言风格幽默风趣,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个人因素,大范围内可操作性比较差。然而学生期望一个幽默风趣的老师,是希望课堂中他们可听的内容不是那么枯燥呆板,这样上课对于他们来讲也不失为一种轻松的存在。我们可以通过其他途径,将他们引入到较为轻松的课堂中。第三类学生属于大多数,他们的出勤率和课堂积极程度取决于这个课堂是否有意思。对老师来讲,面对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这类学生,如果可以引导他们关注课堂内容,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要思考者与推进者,那么这样的课堂将会充满活力。然而,不同的学生认为有意思的点是各不相同的,怎样契合他们觉得有意思的点是个极具挑战性的问题。第四、五类学生虽然并非特别理想的施教对象,然而,如果能够通过课堂教学使他们这样的情绪有所改观就是最大的成就了。

我们以往所说的新的及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完成将这样的学生吸引到课堂中的重任,而我们现在的选修课教学第一步尚且未能完成,如何用第二步的方法去解决第一步的问题。所以我们关注与探讨的中心应该是怎样有教无类地将学生吸引到我们的课堂中并且引导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对学生严格要求

我们要从思想上重视选修课。一般来讲,在绝大多数高校中选修课是由高校教务部门监督管理的,相对独立于各院系教学单位,与各院系的专业课在管理上稍有不同,因岗位设置较少及其知识普及的课程性质等多方面原因,对学生要求相对宽松一些。然而,宽松的要求给予学生的并非建立在自由选择基础上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心里浮躁的学生却将较为宽松的管理理解成为选修课课堂上可以随意逃课、随意进出、甚至还出现部分学生选报后根本就没来上过课,只是考试的时候来混个选修课学分。即便是在课堂上的学生,很多时候也是手机不离课堂,窃窃私语的很多。笔者以为,面对社会大背景下心里浮躁的学生,我们管理部门及任课教师更要沉得住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将选修课提到与专业课类似的管理机制上来严格要求,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这样,我们才能通过选修课这个阵地把人文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我们要从制度层面上加强对选修课的管理,如:

第一,控制班级规模以便于教学管理及教师开展教学工作。选修课出勤率低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班级规模过大,教务教学管理难度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人数庞大的班级,甚至可以达到两百多人,这样一来,在全班范围内点一次名就需要将近20分钟的时间。20分钟对任课教师来讲是非常宝贵的,老师们只能选择抽查或者放弃点名,全班性质的点名成为一种奢侈。即便有的学生从开课到结课都未出席,也有可能无法查知。另外,庞大的班级人数不利于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受到人数限制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根本无法进行。班级小一些,教师的课堂掌控力较强,易于施展,可造作性强,小班更有利于教师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主体的角色。令人欣喜的是,有的高校因课置宜,允许教师在特定的课堂中减少班级人数。如果能从总体上控制班级规模,选修课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

第二,考核方式向平时成绩倾斜。关于选修课考核、考试方法的讨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现在有的教师主张通过课堂提问、随堂短时间测试、课堂讨论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多方式、多次数考核,将考察的重点向平时表现及综合能力的考核倾斜,以此促使学生平时就抓紧该课程学习,不靠临时突击蒙混过关,促使学生不但要复习教材和课堂笔记还要阅读课外参考书,促使学生更加认真的对待课堂讨论,在学生知识面拓宽的基础上促使教师加强科研工作,加大对本课程的投入。随堂主题作业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甚至比例可以控制到五五。

人们对于不同考核方式的讨论实际反应了对考试功能的不同认识。平时考核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课后以某些问题为中心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在该课程的学习中积极思考。期末考试的目的在于检验学生经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对本课程核心内容综合掌握程度,属于检验及下结论性质的考试。笔者以为在两种考核成绩的比例问题上,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向平时成绩稍稍倾斜。然而,与之形成配套的是我们要严把平时成绩关,通过对课堂大范围提问、课堂讨论、课后解决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考察来获取成绩。否则,不科学的获取平时成绩或者形式上的平时成绩不仅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在于末考成绩换算综合成绩的过程中成为影响学生实际能力体现的障碍。

第三,实施选修课补考机制。从考核方面着手,要求学生如果选修课未能通过,需要补考。学生们读大学的目的在于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功利主义较强。一旦发现课程所学内容与找工作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就对课程没有什么热情,上课及考试的动力成为为混张文凭了事。所以使得上课出现了出席率太低、到课后上课纪律较差的现象。面对这种思潮,我们不能任其发展,以致冲击高校教学秩序,反而要迎难而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多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严师出高徒,我们对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表现一定会让我们惊喜。反之,如果听之任之,只会每况愈下,惨不忍睹。教育,应当选择前者,选修课教育亦当如此。用学分制、考勤、补考等多种方式将学生安定于课堂,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的课改才能真正得以施展并起到作用。否则选修的改革只能是空中楼阁,全无根基。

三、实行普遍提问的教学方法

我们需要从压力和兴趣并存的角度出发,探究行之有效的可以将学生留在课堂上的教学方法。

对于非专业学生来讲,任何一门学科既有它具有吸引力的一面,又有其逻辑性较强甚至是枯燥的地方。历史类课程的这个特点尤为突出,历史典故、考古发掘往往对学生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但若涉及到知识和学科层面,探究历史发展的规律却令很多学生望而生畏。针对这个特征,高校教师们已经探索了众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有些教师倾向于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增加课程内容的直观感受,有些教师采取传统的讲授法以增大课堂知识容量,还有的教师采取案例教学法、疏导教学法、体验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笔者看来,这些教学方法都有其科学性,理论上也能取得一定的成效。然而,这样的教学方法更适用于专业课堂,在学情良好的情况下,对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与改善,经过笔者实践,在专业课堂上收效甚好,是适合专业课堂改革的良策。然而同样的方法在高校选修课上实施时,或者无法实施、或者收效甚微。这是由高校选修课堂的学情决定的。

为此,笔者以为我们可以从压力和兴趣两方面着手。具体的操作方法是,从兴趣导入。每节课从热点问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历史故事导入,吸引学生关注课堂并进入问题探索。讲到具体问题时,一改以往老师从头讲到尾、中间穿插个别提问以及部分图片的办法,而采取普遍提问的办法。提问对学生来讲是个压力,不论他们是否对课程感兴趣,他们都不希望自己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提问会促使学生开始思考,思考的同时他们也就进入了课堂主体的状态。以往的提问是少量的、个别的,这样做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课时限制,时间有限。然而,当我们把一个问题抛出来,请第一位同学回答,其他同学仅作补充的时候,课堂时间就不会显得紧张了。老师最后再针对这个问题进行梳理与延伸,学生不仅会产生一种自己能够解决问题的成就感,而且会钦佩老师广博的知识面。在问题的选取上,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尽量不要选取那些需要背诵才能回答出来的问题,而是需要设定一些需要逻辑分析的、具有争议的或者学生根据自己以往的知识就能答出来的问题,否则如果学生感觉老是在为难自己或者题目很难回答出来的话就弄巧成拙了。事实证明,兴趣导入和普遍提问的方法压力与吸引力同在,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的热情,将学生吸引入课堂,使其成为课堂的主体。有了这样的基础,多种教学方法就可以大展拳脚了。

小结

只要校方相关部门制定政策,从教务管理的制度层面上学生严格要求,让学生严肃对待选修课,教师多思考、多实践,根据学情科学地革新教学方法,选修课作为加强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的功能才能真正的落到实处,实现其既定价值。〔责任编辑:杨 赫〕

猜你喜欢

选修课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河南省普通高校乒乓球选修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改革”就是涨价吗?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