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及实现

2016-12-07张秀英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张秀英

[摘 要]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在倡导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意义重大。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禀呈客观真实性、教育渗透、奖惩并重等原则来展开。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156 — 02

诚信是为中华民族世代所奉行的传统美德。然而,近些年来大学生群体失信现象较严重,如,作业、论文抄袭、考试作弊、简历造假等现象时有发生。 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作弊不仅毁坏个人德性,而且欺亲师、违校章、辱国体、害子孙,作弊成风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1〕大学生是一个具有较高素质的群体,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诚信关系到整个社会的价值走向,因此,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有效路径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显得必要而紧迫。

一、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关联性

首先,诚信是每个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是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体现。党的十八大明确从三个层面倡导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以及个人层面。尤其从个人层面倡导爱国、诚信、友爱,其中诚信作为关键的要素,就在于它对国家、社会和个人的意义重大。俗话说:“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 对一个国家而言,没有诚信,就不能立国,对社会而言,没有诚信,就不能维持正常的秩序;人作为一个个体,若缺失了诚信,就无法安身立命。诚信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立的基础,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决道德条件。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是有效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道德规范。对大学生而言,诚信价值观是首要的,它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的信念的基础,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更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观教育,通过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不断完善来唤醒大学生自觉诚信意识,让诚信作为大学生人生的永恒信条和为人处世的根本准则,这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诚信建设指明方向。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旧有计划经济时代所倡导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逐渐被人们摒弃,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人们往往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准则运用于人际关系中,利益最大化成为人们评判一切的标准。一些人在逐利思想的推动下,采取欺骗、造假、贩假等手段谋取利益,加之市场监管不到位、法律的不完善更加助长了这些失信行为。一些腐朽、落后的价值观念乘虚而入,使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出现了令人担忧的乱象: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危机。因此,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构建已是刻不容缓。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的提出起到指引作用,有助于大学生在多变而繁杂的价值理念和众说纷纭的思想潮流中辨别是与非、好与坏,从而有利于形成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追求,同时也为诚信价值观的形成指明方向。

再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我国现行的诚信教育往往是通过说教进行, 将诚实守信寄托在个人自觉和道德良知的基础上, 诚信教育在可操作性上缺乏长期有效的惩戒监督机制,对于失信行为也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逐渐形成了失信者的收益大于失信成本,无形中助长了失信的风气。为了使诚信教育更具明确的目标,更加符合现代教育的实效性,有效的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于2014年10月17日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教党〔2014〕40号),其中明确的提出要不断推动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设,将其融入到制度建设之中,不断地对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进行深入的探索。将诚信档案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的重要依据。增强对失信相关行为的管理和约束,并增强惩处,从而使约束力更强,达到不敢轻易失信、随意失信的效果。因此,学校不仅在大学生诚信教育方面常常抓不懈,更要从制度建设入手, 健全大学生诚信档案和建立相应的有效惩戒机制, 这既是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有效路径, 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的必然选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价值审视。

首先,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弥补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提高诚信教育的针对性。目前针对大学生诚信方面的教育,也只是散见于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章节中,缺少对大学生系统的诚信教育,且在教育手段和方法上较单一,也是一般的说服教育,其效果不言而喻。但通过对大学生的政治诚信、就业诚信、学习诚信等内容的详细存档,让其成为大学生基础信息的一部分,成为学生诚信的第一“凭证”,对大学生的一言一行形成强有力的束缚,有利促动诚信教育由知识层面向行动层面转化,使大学生的诚信品质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有利于诚信的养成,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弥合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其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大学生诚信自律意识的养成。诚信自律意识是人的一种内在的道德品格,它是塑造完善道德人格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在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中,仅靠道德的约束来提高大学生对诚信的认知度是无法达成目的,必须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信用体系来评估大学生的信用状况,同时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一套制度来作为奖励或处罚的依据。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从制度上形成预警机制,它不仅可以对大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诚信情况进行有效的评价,而且形成强有力的鞭策作用,促使大学生严格要求自己,化道德意识为道德行为,自觉地追求良好的信用记录, 对失信行为产生积极约束和防范作用,激励着大学生朝着诚信做人的方向发展。

再次,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进整个社会诚信守信的道德风尚的形成。信用是经济行为的一种重要体现,完善的社会信用体系是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而当前由于我国公民诚信档案建设的缺失与滞后,市场经济中的欺诈行为时有发生,给我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大学生诚信状况不仅涉及自身道德品质,也对全社会的诚信意识的确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2〕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它的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社会的信用体系的建立健全提供借鉴意义。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有利于推进全社会诚信守信的道德风尚的形成。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一是客观真实性原则。所谓的客观真实性原则就是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的始终都要秉承着实事求是,不能带有个人的主观臆想,弄虚作假,随意改写,保证档案材料的客观性、完整性和可信性。客观真实性是大学生诚信档案的生命所在,是档案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然而,目前一些高校在建设大学生诚信档案时流于形式,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时把关不严,致使一些虚假材料乘虚而入。有些高校在与学生签订一纸诚信承诺书后,就把档案束之高阁,对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也是听之任之,诚信档案的建设名存实亡。此外,近些年来我国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由于就业单位的不确定性,也给档案管理带来诸多问题。档案断档、遗失、篡改等现象较严重,以上种种致使诚信档案的真实性无从保证,使诚信档案建设失去的其应有的存在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首先要遵循客观真实性原则。

二是坚持教育渗透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的目的是要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 尤其是发挥外部的力量促使学生做一个诚实信用之人。因此,在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的过程中,不能过于注重诚信档案的信息记载和警戒功能,诚信档案建设的首要目的不是惩戒,其更深远的意义在于通过外在约束力促使大学生具有诚信素养,从思想上认同诚信观念,从行动上践行诚信,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因此,在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更要重视档案本身所具有的教育意义。

三是坚持奖惩并重的原则。大学生诚信档案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更取决于是否有完善的奖惩机制,这是各项诚信制度得以贯彻和落实的重要保证;如果缺乏完善的奖惩机制,易使大学生诚信档案流于形式,进而被架空。建立完善的奖惩机制,一方面给予守信者以表扬和奖励,如,设立“诚信标兵”优先推荐工作等,另一方面严惩失信者,尤其是作业抄袭,简历造假等行为加大严惩力度。建立完善的惩戒机制不是为了惩罚,其目的是警醒和约束的作用,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并将诚信视为自身的必备素质。 因此,要使大学生的诚信建设落到实处,必须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奖惩机制,来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是坚持动态连续性管理的原则。建立持续动态的档案管理机制是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必然要求。所谓持续动态管理就是在档案管理上要不断更新诚信档案内容,保持其持续性和动态性。要想建立持续动态的管理机制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建立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这是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在大学生诚信档案建设过程中,把它放在与学生档案同等的高度上,不断完善诚信档案的收集、整理、管理等规则办法,把责任具体落实到人,使诚信档案工作规范化操作,从而使大学生的诚信档案建立与管理工作更具有制度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动态的人员管理的机制。从时间上,诚信档案的信用记录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从范围上,涵盖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建设是一个涉及范围广、纵深时间长的庞杂统工程。只是单纯依靠档案部门工作人员是很难管理好的,更需要学生、专任教师、辅导员、校领导等人员自上而下的密切配合与积极参与。依据学生日常的行为表现,经常性地、持续性地做好大学生诚信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工作, 不断更新和补充诚信记录,确保诚信档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此外,还要加强对档案管理的相关人员的培训,让全体师生不仅从思想上认识到大学生诚信档案的重要性,而且从管理上更加专业化,能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操作流程。从人员保障机制上保障大学生诚信档案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是坚持数字化信息化管理原则。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构建数字化的大学生诚信电子档案,实现数字化的管理、传输、归档已成为必然的选择。一方面电子档案弥补纸质档案易于流失的缺陷。由于当前高校学生档案流动性较强,难免发生档案的流失,而电子档案的建立就减少档案的流失。同时能把档案利用率显著提升。电子档案一改查阅传统纸质档案耗时费力、易破损等缺陷,其具有快捷、方便,便于管理的优势。只要有互联网、电脑,便可随时查阅大学生的诚信状况,有利于用人单位查询、社会监督。充分利用电脑互联网和学生档案结合产生的优势来管理大学生诚信档案,可以把诚信档案本身价值全面体现出来。

总之,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不仅有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养成,而且有助于全社会的良好诚信风尚的形成。然而,大学生诚信档案的工作是一个系统而长期的过程,尚需多方面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刘书芳.我国考试制度的历史沿革〔J〕.江西教育科研,1998,(01).

〔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05-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