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2016-12-07张凤娟

理论观察 2016年10期
关键词:政治制度

张凤娟

[摘 要]民主是政治建设的核心,民主政治的发展与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现代化进程息息相关。从“民主”入手,分析民主在中西方的起源、形成与发展,对比西方的平等和自由的民主,并通过梳理我国的政治制度得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巨大优势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力量,积极推进民主化、现代化进程,推动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政治制度;平等的民主;自由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0 — 0047 — 02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民主是政治建设的核心,民主政治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从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和亨廷顿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论断到当前“民主危机”,自由民主制已然剥去了普世价值的外衣。如何坚持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民主化现代化进程、推动政治发展,成为当务之急。

一、平等的民主和自由的民主

西方民主的来源是什么?最早我们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希腊城邦政治。可以说,雅典民主为典型的古希腊民主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奠定了之后的文艺复兴的精神文化的基础。

(一)民主的起源和发展

古希腊城邦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以平等为导向,是一种多数派的专制;强调民主只针对其男性公民。每个公民都在参与公共决策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个人要无条件地绝对服从于集体决定,集体利益绝对至上;其终极理想是实现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但是平等优先于自由。古希腊城邦政体的发展在事实上促进了民主思想的发展。这一民主制在经历梭伦和伯里克利的改革后逐步走向高峰,经历罗马的共和制度和黑暗的中世纪统治之后最终灰飞烟灭。

1215年《大宪章》的签署、英国议会制度的诞生,标志西方民主制度的形成。《大宪章》中包含了近代西方民主精神,确定了贵族阶级的政治权利、分权制衡原则以及议会的地位等。经过革命的洗礼,至17世纪末英国开启资本主义,初步建成以议会制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民主观念深入人心,民主进程加快。在经济发展、政治军事变革及政权合法性的讨论等因素推动下引发了3次民主化浪潮,平等、自由、民主、法治成为了普世价值观念。

(二)平等的民主和自由的民主的比较

平等的民主观以雅典民主的实践为典型,以社会为中心,关注国家的凝聚力和社会的公平分配,是“谁来掌权”的问题。但是这种直接的民主,在确保每个公民平等参与公共决策,于是就造成了自由让位于平等、个人自由无法得以保护,民主过分扩大,社会生活结构失衡,出现政治肥大症。它强调尊重多数人的意志,民主推向极端,法律无法得到尊崇,最终也会导致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雅典民主的短命悲剧的原因,有着时代的局限性。

自由民主在试错过程中不断完善,实行间接民主的形式,把国家权力置于一定界限之内来切实保障个人自由,以经济的发展作为必要但不充分的条件来维持“人治”和“法治”之间的均衡,既保证统治者的魅力又尊重法律的权威,使国家践行立宪制度,是“如何掌权”的问题。主张驯化富有侵略性的权力,从政治上保护所有人的自由,并关心法治和宪政。自由的民主意味着个人自由的保障,意味着法治和宪政,其核心是建立对权力的制约机制,受到当今多数西方国家的推崇和实践。但由于西方世界的党派之争、个人至上的弊端逐渐显露,这种间接民主也在转向和完善中,协商民主正在展现其优势。

二、我国民主的实践

(一)我国的民主启蒙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始,中国国门被迫打开,全球化和世界民主浪潮涌入,一直持续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发生,中国民主启蒙运动开始兴起并发展。以康梁等为代表的民主启蒙分子,通过结社、办报、办学等活动,为积极实现君主立宪制为目标。变革运动失败后,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以“三民主义”为旗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腐朽的封建统治,建立中华民国,推行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唤醒了国人的民主意识以及责任感、使命感。然而真正使民主观念解放和发挥作用的是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推进下的五四运动的爆发。五四运动传播了民主观念,解放思想,加深人们旳理解,也为后来彻底的民主革命创造了充分的思想理论条件和新的有生力量。

(二)我国的民主革命及民主建设

伴随二战的脚步,第二次民主化浪潮席卷而来,民主与权威引起争论,马克思主义发展壮大,在苏联影响下成为了我国探索民主道路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结合马列主义和具体国情,制定了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和党的最高纲领,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前进道路和奋斗方向;进行民主政治建设,颁布《共同纲领》,确定国家的性质是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

我国的民主进程仍在继续,历代领导人都在不断借鉴西方民主的优秀成果之上总结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明确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对人权、公民权的尊重,积极探索司法、行政、监督、选举等制度的完善,在民主建设制度理论和实践层面创新和完善,取得的中国民主建设历史性成果,走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三、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当代中国的核心政治制度

依照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立国之本,也是目前我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基础。这一制度相似于西方宪政之下的议会制度,不仅最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还能确保民主基础上集中和集中指导下民主,保障我国各民族的团结和稳定,维护整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利于促进国家以及各民族的经济建设和统一管理;所以说它是实行民主集中制的最适合的制度载体,有机统一了执政党的领导、人民的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政治协商制度是当代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主要通过各级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得以实现。我国的协商民主不完全相同于西方的协商民主,它能够充分体现出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色,始终坚持执政党领导、践行民主集中原则、以科学的民主的决策为取向,又与选举民主相互补充,更能突出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

(二)政治制度的特征和意义

当代我国的政治制度确立于建国之初,而后不断革新和完善着,呈现出其独特性: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领导力量;议行合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法定的国家权力机关;实行区域自治和民族自治制度;国家结构是单一制的;对待港澳台问题上实行“一国两制”方针。

政治制度是社会的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又作用于经济制度的确立和经济水平的发展。政治制度的改革进程也影响着国家的改革大局。

(三)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

我国政治制度在借鉴西方民主制度基础上,结合当前我国的基本国情,充分体现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一党执政,不会受到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立场的执政党更替的影响,可以确保国家制定政策和规划的长远稳定性;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执行,可以真正代表人民的利益,是一个更加负责任的政府组织,同时又能克服西方民主的重程序而导致的低效率,社会主义民主能够对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快速作出决策,效率较高;它的优势还在于能够有效培养和选拔人才。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繁荣,引起了西方世界的探讨和学习。

四、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

我国的民主已经经过了长期的实践和检验,其优势和成果是值得肯定的;同时,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实践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西方经验不容忽视。我们要借鉴西方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政治制度,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优势力量,积极推进民主化、现代化进程,推动民主政治的良性发展。

从国家层面来看,我们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发扬社会主义的协商民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倡导对民主政治制度的创新。在民主主体实行权力的同时要加强监督、扩大民众的参与,使得权力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有效运行。从人民的角度来看,要培养和强化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松懈,倡导民众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建设中来。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这些话语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在政治制度的建设中,要积极发挥民众的作用,使人民真正参与到政治生活中,践行监督和选举的权利。

〔参 考 文 献〕

〔1〕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4〕房宁,冯钺.西方民主的起源及相关问题〔J〕.政治学研究,2006,(04).

〔5〕俞可平.简论当代中国的政治制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09).

〔6〕张献生,吴茜.试论中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J〕.政治学研究,2014,(01).〔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政治制度
从西周亡国归因看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专题教学
以纳粹德国为例论极权主义的起源
试论政治制度与公共管理的关系
中国治理体制的特点及其优势
中国农村早婚问题浅析
从《纸牌屋》看美国政治制度的内在困境
论中国边疆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创新
民主时代的新政治科学
政治制度民族化的发展历程及演进逻辑
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七个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