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源头活水来

2016-12-06张璇

好家长·青春期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凳子汤圆真情

【教材原题】

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下来。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写作导引】

为有源头活水来

——成长作文导写

南师大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张璇

中学校园里,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你可能曾经听过一些成年人抱怨:“我上中学那会儿,什么都好,就是作文不行。”或许还有些学长会严肃地告诉你:“不知道为什么,一到中学,拿到题目就没东西可写,作文扣分也特别多。”听起来,中学作文像个洪水猛兽,你一不当心,就被它咬得遍体鳞伤。

中学作文真的如洪水猛兽一般可怕吗?其实也不尽然。打个比方说,小学写作如植树,不论松树、杨树、玉兰、银杏,只需选择恰当的时间,培土浇水,能成活即可;中学写作亦如植树,但需使松柏常青、杨树玉立、玉兰吐蕊、银杏结果,这其中不了解养护知识,不下培植功夫是不能把树种好的。

在众多主题的中学作文里,我们写得最多的恐怕就是成长作文。因为此类作文是青少年成长经历的忠实记录,可谓是描述身心发展的“心灵史”,大家最有话可说,在行文中叙真事、写真情、抒实感,最能够锤炼作文的各项能力。但是此类作文想写好也不容易。常见的三个问题是,选材不当,抒情空泛,作文缺乏个性。

请看下面这两个文段:

(一)《特别的礼物》

突然,我的目光停在了那个靠着墙的小自行车上,怎么也想不起来关于它的事。这时,妈妈走过来对我说:“这辆自行车可是你小时候的宝呀!你就差抱着它睡觉了。”我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光,我看着那辆被灰尘遮盖着的,早已看不出颜色的自行车,进入了那段难忘的回忆。

小时候的我很淘气,只要给我一块沙坑,我就能从早玩到晚。有一天,爸爸看不下去了,买了那辆自行车当作我的生日礼物(我的生日正好在寒假)说是反正长大以后也要学骑自行车,还不如现在就学会了,长大以后就少了一件事。从那天起,我就不玩沙坑了,天天缠着住在我家楼上的表哥,让他教我骑自行车。在我摔了无数次跟头,撞了无数次大树之后,我学会了骑自行车。于是我就天天骑着自行车到处转。一天,我在外面玩得正开心,结果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我赶紧跨上我的小自行车,拼命往家赶,到了楼下,我已经成了落汤鸡,把自行车往大厅一丢就急匆匆地上楼洗澡去了。而那辆自行车却被我遗忘在了楼下大厅的角落,一直没有拿上楼。直到妈妈下班回家看到了那辆自行车,我才想起来。

关于那辆自行车的回忆就像时光流水一般从我的记忆长河中匆匆流过。我想,生日礼物有千万个,但这辆自行车一定是最特别的礼物!

这篇文章中小作者回忆的是一件难忘的生日礼物——自行车,但这辆自行车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行文中叙述了三件跟自行车相关的事情:让“我”摔了无数次跟头、撞了无数次大树、雨天淋成了落汤鸡,最后“我”还把这辆自行车遗忘在了大厅的角落。这不禁让我们感慨,这辆自行车你真的喜欢吗?这件礼物的“特别”是指特别倒霉吗?究其根本,文章的问题在于选材不当。在爸爸赠送并教“我”骑自行车中“我”原本能体会父亲的期许;“我”在一遍遍摔打中学会了骑自行车本来可以让“我”领悟到付出的重要性:在骑行中“我”看到的种种人事风景可以让“我”对生活加深认识和热爱。如果小作者合理选材,这仍可以成为一篇佳作。

(二)《给老师一个惊喜》

两个多月前,最后一次身着小学校服的我们,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母校——致远中学。

两个多月后,在致远的点点滴滴仍然历历在目.老师、同学、欢乐、泪水……趁着“反法西斯抗战胜利70周年”放假之际,我与许琛琛、杨纵楠几个同学一起回到致远,看望曾经教过我们的老师。

9月2日下午5:30,我们到达了已经焕然一新的致远,不知是刚装修过,还是毕业后第一次重返校园而心情激动的原因,总之,无论是主席台、操场,都显得格外高大上。

“陈老师!陈老师!”还在围栏之外的许琛琛突然大叫起来,我顺着她手所指的方向看去,只见暗红而富有生机的塑胶跑道上,陈老师正向北门走去,听见有人喊,便停了下来,判断声音的来源。我们边跑边喊着,很快便与陈老师回合。

一次意外的重逢让每个人都很是惊喜,向老师问候,除了香醇的巧克力、甜蜜的糖果、贴心的祝福,更重要的,是一片浓厚的师生情谊。毕业之后的一次重逢,或许这就是我们在毕业后给老师的第一个惊喜吧!

尽管陈老师并不是我的班主任,但我仍然很兴奋,因为无论是哪个老师,都只象征着两个字——母校!

合影留念之后,两个陪同而来的家长与老师聊天,而我们,却迫不及待地奔向操场、主席台、教室、小花园,希望我们的足迹遍布校园的每一个角落,直至夜幕降临。

一个个日子升起又降落,一届届学生走来又走过。不变的是您深沉的爱和灿烂的笑容,祝福您,亲爱的老师!

本文抒发的是对老师的惜别和感恩之情,选择的事件是毕业后重返校园。但是师生之间的真情只有在“陈老师!陈老师!”这两声叫喊中才体会出,想见老师的期待、老师与学生相遇的惊喜、师生重聚的亲昵被作者一概泛泛而过,那么情感也就似流水一样平淡无味了。

由此可见,在进入初中后我们要写好成长类作文,还需要在下面三个要点上下功夫:

一、观察生活,练好一双慧眼

写作就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种方式。写作的过程,就是从客观世界汲取必要的素材,经过头脑的加工,再运用文字符号恰当表达出来的过程。从写作的基本规律看,拥有丰富的材料是产生习作的基本保证。

大千世界,精彩万分,我们一些同学却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写爸爸妈妈不是写下雨天给我送伞,自己身上却淋湿了,就是写自己是生病了,爸爸妈妈把自己送进医院,彻夜陪护;写好人好事就是公共汽车上给老人让座位;写与朋友的交往就是借橡皮、借雨伞、借饭卡……选材惊人的雷同,体现着我们同学观察生活能力的缺乏。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能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我们只有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才能用敏锐的目光、细腻的心思、真实的体验捕捉到异彩纷呈的生活风貌。观察的途径很多,如对事物整体的观察,对事物局部的观察,对不同事物之间或同一事物不同阶段之间的比较观察等。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妈妈每天到家后的第一件事做什么;校园里最安静的角落是哪儿;你曾见过的哪一株植物给你特别的印象:你的各门功课的老师走进教室的方式各有什么不同:在大街上你有没有遇到过你特别佩服或者特别讨厌的陌生人,想一想为什么佩服或讨厌;电视里最近在讨论哪些热点新闻,有没有就是发生在你身边的,你对这些问题怎么看;出去旅游时,外地的风土人情和家乡有什么不同。我们一旦把目光从家庭、校园拓展开,去贴近生活,融入社会,感受自然,触摸时代的脉搏,感悟人生真谛,自然能生发强烈的情感,萌发写作;中动,去描绘成长风景。

也许你一开始并不擅长观察,没关系,唐代诗人李贺每日早晨起床后,就拉出小毛驴骑上去,让书童带好书囊布袋,出外四处周游,随时看到什么便写成诗句,放入书囊中,回家后才将诗歌素材集结成篇。我们也可以向他学习,准备一本精美的小笔记本,每天记上一两件观察所得,日积月累,随时翻阅,加以比较,素材的难题自然而然就能解决。

二、以情动人,炼成一支妙笔

《语文课标标准》7—9学年段明确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所以真情是“成长作文”的生命线。“缀文者情动而辞发”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好的示范:朱自清先生对春天的真情赞美,绘出了对自然的热爱;莫怀戚的真情“散步”,写出了拳拳的孝子之心:史铁生在地坛边的真情独白,悟出了生命的真谛和母爱的伟大:海伦·凯勒的真情探索让她走出了黑暗……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段段感人肺腑的人间真情,让人久久回味。

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真情:欣喜时刻的情不自禁,痛悔时刻的羞愧万分,抉择时刻的义无反顾,惊魂时刻的刻骨铭心……真情无处不在,我们在写作中就要把真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想一想那些难忘的瞬间,理一理故事的来龙去脉,放大让你激动的那个时刻,再咀嚼回味一遍真情的滋味。想一想,到底是什么震撼了你,你被震撼时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有什么表情,心里怎么想的,把这些忠实地记录下来。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动人的细节,一幕幕难忘的场景,一串串盈眶的热泪,去编制珍贵的“情感档案”,去描述情感升华的历程,用一支妙笔去书写成长历程中多彩而闪亮的人生。

三、个性取胜,张扬一份性情

每个人的家庭背景、个性气质、爱好特长、成长经历各不相同,所以成长作文就必须成为彰显我们生命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的独特个性的大舞台。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写作要“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实体验。”

在写作“成长作文”时要敢于表现自我独特个性,李白的飘逸、杜甫的沉郁、苏轼的豪放、柳永的凄婉……一位位诗坛巨匠告诉我们,好文章就是在生活源头活水的滋润下,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独特的性情。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追求思维方式的个性化,从无中看到有,从动中看到静,从一个看到一类,从正面想到反面;在思想情感上,我们可以追求抒情的个性化,情感不可抑制时,可以直抒胸臆,大声呐喊,感情细腻幽微时,可融合到对笔下人和事的描绘中,也可以映射到周围的自然景物上;构思结构上我们更个性化,用日记进行生活场景写生,用书信体来展现自我的心灵世界,还可以用媒体镜头语言的形式来展示我眼中的独特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语言表达得更个性化,幽默诙谐的语言让人乐不可支,精辟深邃的警句发人深省,感性细腻的描写动人心弦,简洁朴实的文风彰显大气。

总而言之,同学们,努力吧,不要怕尝试,也别怕失败,祝愿你在一次又一次的寻找、交流、记录中写出生活的原汁原味,展现异彩纷呈的成长经历,展现生命成长的独特风采。

【学生习作】

例1:

那年,那间汤圆铺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初一(6)班 王菡

清晨,太阳暧昧地将它那暖暖的阳光,照在街口拐弯的汤圆铺上,汤圆铺和小镇一起安静着。

汤圆铺上永远整整齐齐地码放着汤圆,像一个个大胖小子一样,端端正正地坐在那儿,在阳光的照耀下,还镶着金边。我看着心儿痒痒的,偷偷摸摸伸出手,拿到汤圆后又赶忙缩回来,一溜烟儿跑走了。将手中的汤圆捏成小兔子、海星……那是我孩提时代的无限乐趣。“偷”汤圆时,自然会有一些小插曲:时而被服务员阿姨看到,她四十多岁的样子,头发低低地绾在后面,见到我就笑吟吟地,任我偷偷地拿走一个,只是拍拍我的头:“下次可不能这样了。”面庞上的笑意却没有消退;时而又会被老板娘看到:“小娃娃,干什么呢?”她的头发利落地盘起来,声音低沉沙哑,但嗓门很大。“我……我想帮你摆摆齐。”刚碰到汤圆的手,赶忙缩回来,可不知道为什么,老板娘脸上也是笑嘻嘻的,她们好像从来不会对我发脾气。

镇上,她家的汤圆是最好吃的,又滑又嫩,我常常问母亲要点钱去吃。逢到老板娘的儿子煮汤圆时,总是一副严肃的表情,被他看到“偷”汤圆,肯定要被臭骂一顿,我总觉得他不及老板娘和服务员待我好。不过他煮的汤圆是最好吃的,一大锅汤圆满满浮在上面,他不紧不慢地将银耳、冰糖、红枣等配料放进去。我常常把头搁在手臂上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快要煮好时,我“噔噔噔”跑到那两平方米的屋子里,找个空位坐下,就等汤圆啦!汤圆很快就端上来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筷子,可又不怎么会使,服务员笑吟吟地给我递上勺子。我想将汤圆一口吃进肚子里,可又被烫得“嗷嗷”直叫,只好噘着嘴巴在那儿吹气。不一会儿,汤圆就被我“消灭”干净了,连汤都不放过,“咕噜咕噜”喝下肚,喝完拍拍肚子,说着“好饱”,便蹦蹦跳跳地回家了。

那年,我5岁,正是鬼灵精怪的年纪,阳光三三两两地透过斑驳的树影照在汤圆铺上,为我筑起一座美好的城堡。

点评:“童年是真中的梦,是梦中的真,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小作者用温暖质朴的文字回忆了小时候在小镇上吃汤圆的经历,充满童趣。“将手中的汤圆捏成小兔子、海星”、“想将汤圆吃进肚子里,可又被烫得‘嗷嗷直叫,只好噘着嘴巴在那儿吹气”一个可爱淘气的孩童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令人捧腹。文章以“偷”汤圆自然而然地引出汤圆铺里的人。善良温柔的服务员和老板娘让作者内心温暖,即使严肃苛厉的老板娘儿子,作者依然觉得他煮汤圆的动作是最娴熟的,“他煮的汤圆是最好吃的”。文章开头和结尾相呼应,写出阳光下汤圆铺子的和美安静。清新的笔调下,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纯真美好,童年的真切难忘,让人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指导老师:王林)

例2:

凳子

南师附中新城初级中学初一(4)班 唐诗琪

直到现在,十三年,我成长着,记忆中有过不少凳子,也只有三张常常拂去灰尘。

曾经的幼儿园,有这样一个女孩,俏丽,见人就笑,落落大方。马尾辫在脑后欢快地跳跃着。她是我的好友,一身耀眼的自信。

那是一个阳光格外明媚的午后,孩子们搬着自己的小凳子来到走廊,窗外是盛夏的绿叶。像往常一样,我的绿色小凳紧靠着她的粉红色小凳。一样的大小,牢牢的凳腿撑得住激动的打闹,鲜艳的色彩浸润着几年的欢声笑语,高低空隙正好容得下一双紧握的手。

一个上洗手间的工夫,回来就见另一个女孩在我的小凳上晃着小腿。“这是我的位置。她是我朋友,我坐这儿的。”我理直气壮地喊出。“是朋友也不至于天天坐在一起吧。”“这是我先抢到的。”“那儿还有很多空位呢。”我自知理亏,看着我的凳子,不知为什么逃走了。

当时的心情早就记不清了,也许是黯然或是羞恼吧,后来发生的都忘却了。毕业了,那凳子,不再是我的了,友情在凳子下,但乘客却换了人。

事情告一段落,我上了小学。中秋回老家,后院有一棵很高很高的楸树,一个人勉强抱得过来。当时它沧桑遒劲,枝叶茂密,绿得像湖水一样深沉,深沉了二十年。今朝是一个月圆,爷爷看看它,又看看我,粗糙的手掌摸了摸粗糙的树皮,笑了,笑得像楸树叶一样深。

一年后,爷爷给了我两个木凳。粗糙的手摸着凳面,笑着说,这就是你看的那棵树啊。凳子不大,很矮,轻巧,棕黄的光滑触感,得蜷着身子坐上去。它摇摇扭扭,吱吱呀呀地唱着小调,却很是踏实,很是安心。它唱着生涩的故事,唱着爷爷的手,爷爷的木槌和砂纸落下的灰,夜晚落泪的烛台和温柔下垂的老花眼;唱着敲敲打打几番装饰的韵律.爷爷坐一张我坐一张谈天说地的小时光;唱着永远属于我的,藏在木头中的那个秋天。

第三张凳子在遥远的大屿山。那天下着雨,一步一石阶。不陡,不险,却很湿滑,累得我要迷失在细雨蒙蒙之中。将就着找了块没青苔的石头,我坐看山顶,待疲乏散去,雨却在心上激起了斗志,起身,便又一步步向前奔去了。

凳子是可触可感的,有时又是抽象的。对我来说,它是留给自己在过去的一隅栖息地,它会不断破裂,也会新建。坐一坐是为了更好地起身。我们怎么生活,就要怎么去努力坐定。坐定后,才能留住凳子上的温暖时光,拂去不必轻落的尘埃。

八月,我依旧坐在凳子上。窗外有懒散的日光,楸树早就绿透了叶。

它伴我成长着,为了一个踏实的明天。

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写了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深刻的三张凳子。在这三张凳子上,“紧靠着”的小凳、“激动地打闹”,“鲜艳的色彩浸润着几年的欢声笑语”,“一双紧握的手”书写的是关于友谊的故事。而那两张用楸树打成的小矮凳歌唱的却是亲情的柔歌。小作者巧妙地将凳子人格化,将它在摇摆间发出的吱呀声想象成歌声,将“爷爷的手”“爷爷的木槌和砂纸落下的灰”“夜晚落泪的烛台”“温柔下垂的老花眼”和“敲敲打打几番装饰”这些细节想象成歌唱的内容,将爷爷的疼爱再现为一幅深夜在昏黄的烛光下做凳子的温馨画面。第三张凳子是爬山时暂时休憩的石凳,也正是这张凳子让小作者感悟到凳子的抽象含义。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前进,回忆是为了更深的珍惜,结尾由实到虚,从凳子上总结出人生的感悟,很好地深化了主题。

(指导老师:孙蔚)

猜你喜欢

凳子汤圆真情
踢凳子
风雨真情
元宵VS汤圆
几何:凳子一摞摞
真情
汤圆来卖萌
Listen and Number 等
汤圆
寻找凳子腿
会走的“石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