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

2016-12-06彭锦红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6年27期
关键词:课堂研究教学任务小学数学

彭锦红

摘 要:进入 21世纪以来,在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正在经历着重大的变革,教学任务也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向对学生的逻辑思维、数学素养和时间能力的培养。本文以一些小学数学课堂实例为代表,对不同阶段的教学任务的数量、类型及教学任务开展的顺序进行研究,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整体上不仅越来趋于综合化,对学生思维和推理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教学任务 课堂研究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的教学任务概述

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我国以往的教育模式总是习惯性地将教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的思路总是被老师带着走,这样虽然能够保证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思考,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抹杀了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小学生精力旺盛,对许多事物充满着好奇的心理,而数学作为一项大脑活动极为丰富的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能力有着促进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通过老师的引导提升学生的兴趣,在问题的指引下发挥他们的想象力,给予他们更多的空间,真正让学生们作为课堂的主人。

2.要在教学中体现其生活性

新课改后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体现其生活性,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老师在教学中要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事实上数学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从昀简单的算账到计算物体的体积和面积,给孩子们创造了很多将生活与课堂联系起来的机会。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生活中对知识融会贯通,通过实践选择昀优的数学方法,帮助学生自主发展逻辑分析能力。

3.培养孩子独立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为了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在长大后更能适应社会,发挥自己的才能,提升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独立自主地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决,是培养这种能力的关键点。老师教的是方法,而不是结果,学生所学的方法也不再是单一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也可以用来解决其他学科问题,因为这种能力实际就是学生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的多样化能够帮助学生解决很多问题。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研究

为了能够更加清晰直白地对小学数学课堂进行研究,本文以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为例,引导学生通过探寻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建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1.布置任务

在同桌之间相互分工,在已经测量圆形数学道具周长的基础上,同坐的同学分别对圆的直径进行测量,然后计算圆片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在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基础上把相应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该任务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具有算法化的特点。在之前的课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圆的周长的测量方法,利用“绕线法”和“滚动法”,能够得出原的周长。此外在除法的学习中,也已经掌握了保留两位有效数字的算法知识。因此并没有对任务进行特定的安排,打破了以往经验式的安排。

二是具有观察可得性。这样的任务更加直接容易地观察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数倍关系的特点,老师不去和学生讨论圆的周长和直径到底是什么关系,而是直接把研究的任务交给学生。通过每一组的数据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二者之间的联系,即存在一个“圆的周长与直径存在数倍关系”的猜想,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去验证自己的猜想。

2.组织阶段

首先是在完成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之后,每名学生将自己测量的数据填到表格中,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更快地观察这几组数据的特点,教师可以随即抽选几组数据并把它们写在黑板上,每组数据用不同颜色的粉笔表示。然后在数据填写完毕的情况下,请不同组的同学上来计算每组圆的周长除以直径所得的商,昀后会在黑板上呈现三组数据,即圆的周长、直径和二者之间的商。

3.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过程。在数据全部填完之后,老师会问学生有没有什么发现,而学生也会按照得出的数据说“周长除以直径的商都是三点一几”。虽然得出昀后的结果比较重要,但是教师并没有过度强调每组得出的商其实是不同的,在之前的假设中,只是猜想周长与直径之间有数倍的关系的,但是并没有具体到数值,可见教书已经把重点从意义、概念、理解转移到答案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方面。

三、该实例映射出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启示

1.课堂教学更加趋于综合化

之所以说课堂整体更加趋于综合化,是因为我们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在得出昀后的结果前,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测量都是学生自己测量得出的。在填写昀后的商时,也并没有提前告诉学生圆周率的概念,而是让学生去充分思考。不同组的数据得出的商也不一样,增加了学生对两者之间关系探究的兴趣,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推理能力的同时,也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追求真理。

2.重视学生推理和思维方面的培养

低认知水平的任务主要是倾向于基础知识的记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高认知水平的任务主要是倾向于思维和推理的培养。新的教学任务提升了高认知水平的应用,在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将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和推理方面,尤其是在一些数学概念和公式上,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演算导出。这样的思维模式不仅强化了对数学概念和公式的记忆,更加拓展了学生的思路,在推算的过程中养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推理和思维模式。

3.联系数学任务与现实生活

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很多,小学生正处在思维活跃的发育阶段,对新鲜的事物会有更多的兴趣和疑问,探索的潜力很大。通过建立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内容。在上《圆的周长》一课时,学生们在对圆的计算方法掌握的前提下,会不自觉地对一些圆形的物品进行计算,以验证自己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不仅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和动脑能力,还加强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比课后做大量的习题更加有效。

参考文献:

[1]马金鑫,基于数学任务的小学数学课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5)

[2]王新民、吴立宝,课改十年小学数学课堂变化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8)

[3]高佳禾,由基于任务的学习看小学数学课堂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4)

猜你喜欢

课堂研究教学任务小学数学
“互动教学法”在高中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关于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几点思考
浅谈合作学习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高职英语教师职业倦怠解析
中学教育管理中的听课研究
“课堂观察”国外研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