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我们谈论鸡汤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2016-12-06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44期
关键词:文采周国平谈论

接手心灵鸡汤这个选题后,刚开始看资料,不禁冒了一头冷汗——什么?敢情我以前最爱的三毛与周国平,都有鸡汤文的嫌疑?!想我上中学那会儿,对三毛爱得如痴如醉,几乎把她的全集都买了下来。而那周国平,还是大学时英语老师向我们推荐的呢!在研究了更多资料之后,我慢慢淡定下来。原来心灵鸡汤,并非是一个贬义词,它只是对一类通俗读物的统称,内容有优有劣。我们每个人,在漫长的成长阶段,都或多或少地被灌过一些鸡汤。在人生低谷的时候喝一点鸡汤,可以振作精神洗涤心灵,也并非什么坏事。然而,一路梳理下来,我却发现一个有些悲哀的现象:如今心灵鸡汤已经变得越来越泛滥、廉价和粗制滥造了。早期的鸡汤作者代表是汪国真、席慕蓉,甚至包括余秋雨、三毛、周国平……这好歹是一串可列入文学殿堂的名字,其作品也可以说都是精心炮制或创作的,读起来不乏阅读的美感。而如今呢,一个鸡汤大V在网上随手发些段子,骂几句大街,就能赚得点击率无数,引发粉丝追捧。别说其文字毫无文采可言,就连其中的逻辑、价值观,都值得商榷。互联网时代的降临,固然带来了资讯与知识的便捷可得,也同时降低了“写字”的门槛,人人都可发声,人人都可以做意见领袖。一时间泥沙俱下,群氓狂欢。

采访中,不止一个受访者告诉我,自己小时候看《读者》杂志和一些真真假假的名人名言录,除了爱看之外,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写作文时可以引用。其实我自己当年也是这样。做题时并未多想,现在想来,鸡汤文在中国的流行,也与我们这种华而不实的语文教育有密切关系。从我个人经历来看,中国的语文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生作文,重文采而不重逻辑,重煽情而不重思考,大家都以写“美文”为最高追求。这样的语文教育,养成了一种不擅独立思考的思维习惯,为鸡汤的盛行培植了土壤。

所以,其实不能说鸡汤阻碍了中国人独立思考的能力,而是一些因素造成了我们很多时候除了喝心灵鸡汤别无选择,而长期在这种审美及价值取向下,我们也越来越习惯和依赖于鸡汤文化了。我们希望心灵鸡汤不再继续成为这个时代的主流文化。

猜你喜欢

文采周国平谈论
周国平的读书之路
好梦何必成真
在水边
当我们谈论爱情时
一场暴雨
《周国平少年哲学智慧书》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谈论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