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重点县城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2016-12-06王越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06

中国房地产业 2016年6期
关键词:省域市域势力

文/王越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 辽宁沈阳 110006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中重点县城的选择与发展对策研究——以辽宁省为例

文/王越 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06

重点县城的选择与发展,能够有的放矢,为省级政府提供抓手,加快省域城镇体系结构的科学化、合理化,进而推进新型城镇化。文章结合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前期研究相关工作,在省域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的基础上,采用SPA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选择了现阶段全省重点发展的县城,并从体制机制创新、规划引导、政策扶持等角度提出了发展对策。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县城;城镇势力圈;发展对策;辽宁省

1、引言

辽宁省现行城镇体系规划于1998年开始编制,2003年正式批准实施。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及辽宁省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转变等,现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对于全省城镇发展建设、城市规划编制等的引领与指导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2013年辽宁省城镇体系规划修编的前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县城是省域城镇体系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但对于辽宁省而言县城普遍存在城镇规模小、经济发展水平低、设施配套不完善、辐射带动作用弱等问题,在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全省17个县级市、27个县的重点选择与发展对策作为本次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该项研究是辽宁省新一轮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工作之一,对于培育次级中心城市,完善城镇体系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与实际价值。

2、辽宁省城镇体系空间分布现状

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辽宁省城镇(地级市及县城1)空间分布呈现东部、西部分散,中部、沿海相对密集的特点。目前,全省形成了以沈阳为中心,放射状的道路交通格局,构建了县县有国省级干道相连,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发开放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沈阳经济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突破辽西北等战略的实施,基于三大战略板块形成了贯穿沿海对接京津冀经济区的辽宁沿海城镇带,放射型支撑沈阳经济区的沈抚、沈本、沈辽鞍营(沈大)、沈铁(沈四)、沈盘、沈阜等城际连接带,以及纵横交错连接辽西北的铁朝、盘阜、锦朝、绥凌等城镇发展轴。显然,辽宁省点轴支撑、区域联动的城镇体系空间架构基本形成。但限于地级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有限,使得城镇间存在发展洼地,城镇轴带面临支撑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对于距离超过百公里的城镇发展轴带亟待寻找新的支点,如丹东至大连、大连至营口、铁岭至阜新、沈阳至阜新、沈阳至盘锦等。

图3-1 辽宁省主要城镇及轴带分布示意图

3、辽宁省城镇势力圈分析

3.1城镇势力圈定义

城镇势力圈是指一个城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镇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地域[1],即城镇的吸引范围。国内外学者研究表明,城镇势力圈的大小一般与城市自身的规模和经济社会辐射能力成正比,并随距离的增加而衰减[2]。

3.2城镇势力圈划分方法

本研究采用我国学者王德、赵锦华等开发的城镇势力圈分析系统HAP(Hinterland Analysis Package)进行分析。HAP软件采用Huff模型的概率计算法,并通过辐射强度折大法进行判断。该方法将区域栅格化,即分解成若干小区,认为对象地域内的任意一个小区j都接受来自域内各城镇的辐射,其强度为:

其中Fij是i城镇对j区辐射力,Mi为i城镇规模,dij为ij间距离。据此,可对来自各城镇的辐射力分别求出,并根据择大的原则判断每一小区i的归属。

利用计算机对所有栅格作上述计算,确定栅格的归属,并通过不同颜色表示,即得到各城镇的势力圈。

3.3辽宁省城镇势力圈划分

本研究以辽宁省14个地级市和相邻的秦皇岛、赤峰、四平、通化等市为研究对象,以各市市辖区人口代表其城镇规模,立足各市的地理位置,利用HAP分判断各市的势力圈范围,见表1和图1。

表1:辽宁省14个地级市及周边相邻城市城镇规模及腹地面积一览表2

通过HAP系统模拟分析明确,辽宁省14个地级市中沈阳市的腹地面积最大,其影响范围远远大于自身市域范围,除与其他地级市叠加外几乎覆盖全省,同时向省域以北辐射;大连市的腹地面积仅次于沈阳市,虽然从数量上来看远高于自身市域面积,但从空间范围来看,因其三面环海腹地范围多数与渤海、黄海重叠,陆域空间的影响力西北接近鲅鱼圈,东南仅及庄河市,与丹东市的影响范围尚未完全对接;丹东市的腹地面积排第三,接近市域面积的二倍,但其影响范围多辐射至黄海和朝鲜半岛,在省域境内西达与庄河市接壤区域,北至凤城市,东近宽甸县境内的山前平原;阜新市、营口市、葫芦岛市、盘锦市腹地面积均大于市域面积,其中阜新市和葫芦岛市或沿边(省域边界)、或临海,我省内区域基本集中在自身市域范围内,仅在市域交界处存在境内城市的交叉辐射,营口市、盘锦市腹地范围一方面涉及本区域,另一方面分别对盘锦南部、锦州北部的吸引作用明显;鞍山市腹地面积虽小于市域面积,并非其影响力仅限于市内,从空间范围来看,一方面台安、海城部分区域受盘锦、营口辐射作用较大,另一方面鞍山市对辽阳市,特别是对辽阳县和弓长岭区起着主要的影响作用;朝阳市、锦州市、本溪市、抚顺市、铁岭市腹地面积小于市域面积,其影响范围均集中在市域范围市区境内,仅锦州市辐射范围有向西向北拓展的趋势,但目前并不明显;辽阳市腹地面积最小,仅集中在市区范围内,其北边和南边分别受沈阳市和鞍山市影响范围的挤压。

将辽宁省周边地理位置毗邻、经济社会联系相对密切的秦皇岛市、赤峰市、四平市和通化市纳入研究范围,可以看出除对葫芦岛市、朝阳市和沈阳市的辐射范围有一定影响外,其他地区更多地是受沈阳省域中心城市或相邻城市的影响。其中,赤峰市的影响范围最大,除辐射自身的市域范围外,可向东延伸至朝阳市境内;秦皇岛市次之,影响范围东北可延伸至辽宁省绥中县境内,进而与葫芦岛市的影响范围相接;四平市影响范围略小于市域面积,腹地除涉及自身外,对我省昌图县、西丰县北部地区也有一定影响;通化市影响范围最小,主要集中在本市,对辽宁省东部地区的影响远弱于沈阳市。

图2 辽宁省地级市及周边城市势力圈分析示意图

4、辽宁省重点发展县城选择

以辽宁省自然地理条件、城镇空间分布特点及自身发展条件等为基础,结合城镇势力圈分析结果,参照国内外主要城镇联系轴带上支点城镇间空间距离介于50-100km的客观事实,按照“确定重点县城,支持其发展,培育次级中心城市”的指导思想,确定重点县城的选择遵循如下原则:

位于省域主要城镇发展轴带上,交通便利,位置适中;地处两个或两个以上地级市势力圈交汇的区域,便于与区域性中心城市形成联动,实现全省城镇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良好,发展潜力较大,能够更好地承担次级中心城市的职能;充分考虑门户城镇和平原地区城镇,利于形成以点带线、以线促面、和谐开放的发展格局。

综合以上,确定辽宁省现阶段重点发展县城包括绥中县、凌源市、庄河市、彰武县、康平县、昌图县、北镇市、新民市、辽中县和桓仁县等10个县市。

图3 辽宁省重点县城选择示意图

5、辽宁省重点县城发展对策建议

一是,创新管理体制。在绥中县、昌图县的基础上,进一步将扩权强县试点拓展至其他重点县城,强化县级行政单元在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格局构建中的作用。二是,加强规划引导。根据十八大精神及新的历史使命,调整完善重点县城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开展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等编制工作,引导城乡统筹发展、优化城镇及产业布局、完善设施配套、重塑城镇特色等。三是强化政策扶持。给予重点县城资金扶持、项目引进、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政策倾斜,优化投资环境,为其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和动力。

结语: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是国家法定规划,是省级人民政府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合理配置省域空间资源,优化城乡空间布局的基本依据,是引导本省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公共政策。县城是省域城镇体系的中坚力量,是新型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城镇势力圈分析是城镇体系规划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基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影响范围,在其薄弱地域选择重点县城培育次级中心城市,对于经济下行压力下,加快推进全省城镇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辽宁省县城点多面广,重点县城承担次级中心城市的职能,具有承上启下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的历史使命,积极发展责无旁贷;其他县城同样是省域城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自身特色,发挥县域中心城镇的职能同样意义重大。

[1]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12):37-41.

[2]赵倩.湖北省城市势力圈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C].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2012:1-14.

[3]许学强,周一星,宁月敏.城市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191-203.

注释:

1县城,指县级市及县人民政府所在地,下同。

王越 (1980—),女,内蒙古乌盟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市及区域规划。

猜你喜欢

省域市域势力
UP!00后新势力
市域没有局外人 治理没有旁观者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批评新势力 桫椤
批评新势力 张定浩
省域通用机场布局规划思路与方法研究
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
冬日“水润”新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