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持续创新锻造坚硬的新闻翅膀

2016-12-05陈寅

中国记者 2016年9期
关键词: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陈寅

内容提要 包括都市报在内的传统媒体,要转型发展、融合发展,要飞得更高、更远,需有更加坚硬的翅膀。而这样的翅膀,要靠好新闻、靠持续创新来锻造。本文认为,深圳报业集团旗下刚满15岁的《晶报》长期实践所提供的核心启示也在于此。

关键词 晶报 传统媒体 融合 贴近 媒体+

一、凭借“非常新闻”展翅起飞

《晶报》创刊之日就确立了“阳光媒体,非常新闻”的办报理念,并将这八个字刻在报名之上。正是因为1S年来不忘初心,始终秉持这一理念,《晶报》一路阳光,每日为深圳这座年轻的城市播撒阳光,输入正能量;保持着清新、青春、敏锐的特质,成为中国都市报新锐的代表;一路猛进,创刊五个月即成为深圳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第二年即实现盈利,创造了一个个奇迹。

《晶报》的初心写在当年的创刊词中,比如,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肩负社会道义,凸显时代风格,烙印深圳特色,秉承“面向读者、面向家庭、面向生活、面向市场”的宗旨;呈现一种新的媒体阅读。为客户提供崭新的服务;充盈着希望与温暖伴您远行。

这是《晶报》向读者的承诺,15年过去了,晶报人自问:我们究竟做得怎样,能打多少分?今天,面对新挑战,如何既信守承诺,又与时俱进。当然,这不光是晶报人此时的自觉与自省,而是贯穿于每一年、每一天、每一篇报道之中。

(一)敢于担当使命与责任

当年创办这么一份都市类市民报纸,主要是因应当时的社会形势和媒体竞争。深圳报业集团那些年一直在思考,在新的形势下,在办好机关报的同时,如何以群众喜爱和信赖的形式别开生面,走进群众视野,成为反映和引导现代都市生活的一盏精神航灯,同时也成为集团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创办《晶报》正是这种思考的现实努力。

《晶报》创刊前,深圳本地报业缺乏一份富于竞争力的都市报。《晶报》出征竞争,具体而言,主要两个目的,一是担当舆论使命,即通过扩大对基层市民的影响力,增强本地媒体的舆论话语权,以市场化手段推动本地舆论生态良性发展;二是担当传播责任,即以自身的大气正气朝气,为新闻传播业注入新风,扭转低俗炒作的不良习气。

今天,面对网络冲击,形势远比当年严峻。《晶报》必须“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担当起新格局下应有的舆论新使命与传播新责任。

(二)始终抓住办报的根本

《晶报》之所以能一路高歌,归根结底,靠的是精彩内容,靠的是以“非常新闻”所定义的好新闻。好新闻是有翅膀的,天生具备飞翔的条件。在当下的传播生态中,心灵鸡汤之类的内容被大肆传播、重复传播,真正有价值、有品质的新闻却难得一见。这充分表明,好新闻是何等匮乏。好新闻的发展潜力是何等巨大。

离开了好新闻,再先进的传播技术,都会成为无源之水。传统媒体技术不如人,在补上这块短板之前,一定不能丢了新闻内容这一看家本领,否则将一事无成。

《晶报》只有在“非常新闻”的道路上继续深耕、奋力开拓,以生生不息的原创力、想象力和新闻激情,以非同常规的内容构成,才可能赢得融媒体时代的广泛受众和用户。

二、飞翔之力源自贴近民心

《晶报》的“非常新闻”首要内涵是非常贴近民心。这是《晶报》及其“非常新闻”飞翔的力量之源。

《晶报》在创刊词中写道:聚焦市民生活,微观社情民情,服务社会各界,关注弱势群体。15年来,《晶报》以贴近民心、关心民瘼、服务民生为安身立命之本,始终坚持定位于一份权威、高品位的都市生活类媒体,服务于市民日常生活细节、帮助市民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舆论引导新格局中,《晶报》要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依然离不开这一点。

贴近大地接地气。好新闻是靠脚板跑出来的,不是靠臆想、靠耙网、靠资料拼凑出来的。《晶报》的《回故乡——沿着深圳观念的足迹》系列报道,能够获得广东省新闻战线“走转改”活动优秀作品一等奖,就是因为接地气。

贴近时代脉搏。反映和维护一个时代最广大老百姓的利益,着眼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的问题,这样的报道才会像指头—样敲在时代绷得最紧的那根弦上。

贴近民之所望。民之所望,政之所向,当然也是新闻之所向。甚至说,敏锐的编辑记者,要走在施政之前,见于青萍之末,成为辅政亲民的行家里手,成为大江大海的航标和瞭望塔。

围绕交集做监督。《晶报》在贴近民心方面,推出过大量可圈可点的舆论监督报道,如《触目私宰生猪》《草埔男童失踪案》《布吉少女失踪案》《亿元“海上皇宫”竟是违建》等系列报道。《晶报》15年的实践证明,舆论监督报道就要做党委政府要做的、老百姓盼做的、媒体能做的,三方面交集共频共振,就一定能够做好。

深圳报业集团总体改革方案要求《晶报》未来转型为都市型社区类融媒体,正是基于晶报贴近民心的特性,为了发挥《晶报》服务民生的优势。晶报在这一转型方向上潜力巨大、前景广阔。

三、持续创新才能飞翔万里

好新闻有天生的翅膀,但仅靠其自身之好,还不足以飞翔万里。在传播主体、内容、载体、渠道、形式、手段等各方面日益多元多样的网络时代,要让好新闻在信息竞争的洪流中脱颖而出,要让好新闻飞得更远、更高、更持久,必须依靠创新,依靠全方位的大胆创新、持续创新。

《晶报》有初长成的翅膀,但不能为既有的成就所负累。《晶报》15年走得很辉煌,在多个领域创造了很多优秀经典案例,堪称中国都市报发展史上的奇迹。但这些成绩之中,最值得珍惜的是精神,其中最突出的是创业精神,包括大胆开拓的精神,创新的精神,一鼓作气、迎难而上、气势如虹的精神。这在整个深圳报业集团里非常难得。

目前《晶报》正处在转型初期,暂时遇到了一定困难,需要迂回发展,调整好心态,始终保持、发扬一直洋溢着的创业气势,始终保持“定力恒常、动力不减、压力自加、创造力持续、竞争力增强”,上下同心同欲,将理性与激情相结合,科学规划发展目标与路径,在内容、渠道、技术、经营等方面走出新路。

创新一直是《晶报》发展的基因,而且,《晶报》的创新,不是个别的、偶发的,而是全面的、不间断的,自成体系。《晶报》的创新对于今天有以下启迪:

一是跨界杂交出奇兵。跨界杂交是一切创新的法宝,在新闻领域也不例外。2002年5月19日《晶报》推出16个版的专题《失月猜想》,衍生了一种新闻与副刊创作杂交的全新品种,此后,类似专题频繁亮相,成为《晶报》新锐特质的一个标识,如《明星公社》《满足》《娱乐性“高考”》等。

《晶报》要让“非常新闻”永不褪色,就必须敢于打破题材、体裁、形式等各种既有界域的限制,通过运思、跨界杂交,发现新视角、新思维,拓宽报道新领域,为受众提供阅读新愉悦。在信息过载日益严重的网络时代,《晶报》要避免沉入信息海底,要在融合发展中取得领先优势,更需如此。

二是“媒体+”中天地宽。通过“媒体+”打通线上线下,报里报外、线上线下形成叠加效应,放大传播效果。“晶报名人演讲周”采取“报纸+讲坛”的形式,将现场、报纸、网络有机融合,至今已举办lS届,成为《晶报》一个品牌、深圳一张文化名片。此外还有“晶报模拟世界杯”、阳光奖及阳光达人评选、“作文英雄”等,均受到读者热捧。

“媒体+”现已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选择,《晶报》正在将此向新媒体领域延展。目前《晶报》已代运营50家政务新媒体,收入逾千万。在此基础上,《晶报》需要进一步加大融合深度,打造具有强大实力的融媒体品牌与平台,同时,在报业集团百万元种子基金的支持下,做大做强“深圳自媒体大联盟”线上交易平台。

三是人才是强媒关键。人才强则《晶报》强。《晶报》创刊之初,采访队伍仅15人,但个个骁勇善战,平均每人每天要提供3000字以上的文字和数张图片,一个月至少要写四五十条稿,不少还是整版的深度报道。随着《晶报》迅猛发展,吸引来很多全国各地的精兵强将,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正因为有这些人才,《晶报》才有辉煌的15年。

《晶报》要以创新取胜,人才之重要怎么强调都不过分。采编人才、经营人才、新媒体人才、融合高手、策划能手、复合型强手……都是《晶报》必须所拥有的。《晶报》必须通过人事改革,为人才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想方设法引进优秀人才,留住优秀人才,使用好、培养好优秀人才。

编辑 梁益畅

猜你喜欢

媒体传统媒体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当实时信息反馈成为一种网络艺术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
如何通过媒体提高英语听力水平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