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叙利亚战局的三重维度

2016-12-03龚正

世界知识 2016年17期
关键词:巴沙尔反对派伊斯兰

龚正

围绕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叙政府军和反对派武装之间的新一轮冲突已经持续了半个多月。鉴于阿勒颇的重要性,阿勒颇战局被认为对叙利亚局势的走向有着重要影响。与此同时,今年9月底,叙利亚危机将迎来两大象征性节点:一是美军在叙境内打击“伊斯兰国”两周年,二是俄罗斯军事介入叙内战一周年。这两大标志性事件再次提醒世人:叙利亚内战从来不是一场单纯的“内战”。正是由于这种性质,叙利亚的局势走向、前途命运与国际、地区大环境息息相关,也要求我们从多个维度理解叙利亚战局。

战火硝烟下的叙利亚北部城市阿勒颇。

美俄斗法,塑造大局

美俄的“和”与“斗”毫无疑问是影响叙局势走向的最大变量。自从俄罗斯去年9月底强势介入叙利亚战局以来,俄交替动用军事、外交两手策略,软硬兼施,反反复复,迫使美国与其对话、协调、合作,最大限度提升俄在中东事务上的话语权。反观美国,奥巴马的对叙战略从一开始便呈现出消极、被动之势,近来越发走向“无牌可打”的境地,他的任期眼看就要结束,不愿在该问题上有更大作为,有意将这个烫手山芋交给继任者。在具体执行层面,克里领衔的国务院认为俄在叙主导地位已是事实,必须与其合作,但美军方、情报界则坚决反对,内部扯皮更导致美对叙政策混乱。由于俄美在叙问题上的反复拉锯,使得叙战局呈现出时紧时缓的“周期性波动”

去年9月底至今年初,俄在叙主要战略目标是保住巴沙尔政权,通过几个月猛烈空袭,巴沙尔一扫此前战场颓势,在北、南、东北等多条战线均取得有利战果,极大鼓舞了叙政府军的士气,也使得反对派军心涣散、转入守势。俄看到此前设定的战略目标已经达到,又迅速将重点转向外交战线。在俄美力促之下,联合国安理会最终于去年12月通过2254号决议,要求叙各方实现停火、重启和谈、启动过渡进程。到今年2月底,叙利亚终于实现最终停火协议,并由俄美共同约束各自支持的一方,确保停火协议不会沦为一纸空文。

在停火的前两周,叙政府军和反对派都出人意料地保持了相对克制,克里甚至称暴力活动已经“减少了80%至90%”。这个局面是叙利亚危机爆发五年来所罕见的,也让外界看到叙利亚转危为机的一丝可能。紧接着,普京突然下令俄罗斯从叙利亚撤军,进一步坐实了俄军事上“见好就收”,美欧虽不明白普京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也都乐见俄及时收手,给反对派以喘息之机。随后,叙利亚进入“谈判时间”,3至4月进行的两轮日内瓦谈判虽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效果,但大家都没有离开谈判桌,叙利亚也迎来了难得的一段相对平稳时期。

进入5月以后,叙局势再次反转,其原因仍然是俄美博弈态势的变化。5月20日,俄罗斯建议与美国联手对叙利亚境内的“圣战”分子发动空袭,遭到五角大楼明确回绝。6至7月间,俄空军连续两次轰炸美中情局在叙培训反对派的秘密基地,炸死多名反对派士兵。事后,俄方称由于美国拒绝与俄分享情报,因此俄军无法区分反对派与“恐怖分子”,令美哑巴吃黄连。此后,俄空军再度加大对反对派武装的空袭,并协助叙政府军围困了阿勒颇东部反对派控制区。同时,俄海军在地中海、俄空军在叙拉塔基亚都加强了常态化部署,并于8月16日起在伊朗部署了新的远程轰炸机。这一连串态势表明,俄发现“抛出橄榄枝”效果不佳后,再度抡起了“铁拳”。

地区诸强,各取所需

实际上,叙利亚危机之所以由小变大、持续经年,与中东整体的教派冲突加剧不无关联。近年来,叙战场早已成为沙特和伊朗在地区“掰手腕”的重要舞台之一。沙特将巴沙尔政权视为伊朗地区势力的延伸,一直在幕后支持叙反对派武装,向其提供武器、物资、经济等多方面援助,同时,这些反对派大多信奉保守的萨拉菲主义,与沙特官方意识形态瓦哈比主义相似,因此沙特支援叙反对派也有对外输出逊尼派保守思想的考量。目前在反对派的队伍里,“沙特派”不仅在军事上有着突出地位,在政治上也扮演着骨干角色,沙特的代理人已成为日内瓦和谈中叙反对派的头面人物。今年2月,沙特看到反对派在叙俄联军围剿下节节败退,一度放话要派地面部队入叙作战,但最终不了了之。伊朗与阿萨德家族同属什叶派阵营,从老阿萨德时期便是叙利亚政府的盟友,将叙作为“抵抗轴心”的重要一环。叙利亚危机爆发以来,伊朗每年对叙投入数十亿美元,数千伊朗革命卫队的“军事顾问”协助叙军作战;伊朗还联合黎巴嫩真主党、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什叶派民兵一同入叙坚持作战,成为巴沙尔军队重要的倚重力量。8月,伊朗又同意俄罗斯空军使用其西部哈马丹机场空袭叙利亚,不仅可使伊朗在叙地面人员获得更多支持,也可借重俄战斗力为什叶派阵营鼓劲。

再看土耳其。从叙危机爆发以来,土政府便对巴沙尔持尖锐批评立场,最初形成的叙反对派武装“叙利亚自由军”总部便设在土耳其,背后得到了土情报部门的支持。土为彰显自身影响力与责任感,不顾财政、治安的重重压力,安置了480余万叙利亚难民。但随着叙危机不断演化,土在叙问题上越来越陷入两难。一方面,巴沙尔政权在俄、伊朗支持下稳住阵脚,土扶持的反对派则后劲不足、尽显颓势。另一方面,叙库尔德人利用乱局不断壮大,并且得到土盟友美国大力支持,为美国空袭提供地面情报,成为美打击“伊斯兰国”战略的重要一环。土担心一旦库尔德人在叙地盘连成一片,必然会刺激土国内的民族分裂势力。于是,土经过深思熟虑后,近期加速外交调整,加强了与俄、伊朗的协调,并暗示有意恢复与叙政府的关系。这些都是土在叙战略受挫后的新尝试,效果仍有待观察。

此外,叙南方强邻以色列对叙战局的影响也值得关注。对以色列而言,昔日宿敌叙利亚的崩溃使其北部边境威胁自然解除,戈兰高地归属问题也就此搁置。但以色列并不希望巴沙尔政府彻底崩溃。对以而言,叙的实力不应强大到威胁以色列,但也不应弱小到无力遏制恐怖主义。同时,以色列还对真主党在叙动向密切关注,一旦认为其对以安全构成威胁,以会毫不手软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空袭。

暴恐黑手,浑水摸鱼

叙利亚内乱以来,全球各地的“圣战者”云集叙利亚,有的是单纯为了“圣战”、“殉教”,有的则是积累战场经验、伺机回流作案。以“伊斯兰国”、“支持阵线”为代表的极端组织虽然都打着“圣战”旗号,但二者有着重大区别。

“伊斯兰国”与以“基地”组织为代表的“传统型”恐怖组织不同,该组织更像一个“准国家”组织。“伊斯兰国”拥有大片领土、数百万民众及数万武装人员,并且建有一整套政治、经济、宗教、法律制度,对控制区内的民众实行所谓的教法管理,同时利用现代化网络传媒招募世界各地极端分子;在活动方式上,该组织主要通过在伊拉克和叙利亚等战乱地区攻城略地、壮大地盘,侧重点放在利用中东权力真空建立“恐怖策源地”,而非袭击美西方国家目标。“伊斯兰国”的人员构成也更加国际化,来自中东、中亚、高加索、欧美、东南亚等全球多地。

“支持阵线”则是更加“本土化”的武装,其人员大多是叙利亚本地人。在行动方式上,“支持阵线”更注重拉拢叙本地逊尼派,安抚各地的部落力量,不像“伊斯兰国”那样通过血腥屠杀的方式营造恐怖。在作战过程中,“支持阵线”一直与叙利亚其他反对派武装有着协作,有意与“伊斯兰国”划清界限。今年7月28日,“支持阵线”突然宣布与“基地”组织脱离关系,并且更名为“征服叙利亚阵线”,有意“洗白”自己,以获取更多反对派武装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反恐历来就是政治性极强的行动。在叙利亚问题上,“反恐”已成为域外势力施加影响的重要口实,也是彰显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抓手。目前,美、俄各组织了一个“反恐联盟”,但双方在恐怖分子的定义、恐怖组织的认定上观点不一。目前,各方在反恐上的表现虽然都很“卖力”,但各自的真实意图却都不限于反恐本身,这种莫衷一是、相互扯皮反而给恐怖势力更多生存空间,凸显出国际政治斗争的残酷与黑暗。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所助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巴沙尔反对派伊斯兰
嘉米拉伊斯兰服饰旗舰店
受宠若惊
巴沙尔开车视察前线
论中世纪伊斯兰海商法的形成
漩涡中的俄罗斯:社会、政权和反对派
反对派与总统大选
普京:反对派欲抹黑大选
亲历叙反对派首都大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