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2016-12-03解慧明

现代语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述评

○解慧明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解慧明

摘 要: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对语文教育有重要价值,其研究成果以论文的形式为主,内容多为分类研究。现有的研究成果涉及吕叔湘的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师观、语文教育改革观等方面,但在语文教学、语文自学和语文学科延展等方面还可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吕叔湘 语文教育思想 述评

随着中国语文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对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著述不断涌现。不管是从丰富语文教育理论的角度,还是从指导语文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研究者对吕叔湘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和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整理,都大有裨益。

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概况

(一)论文

就笔者于2014年12月31日从中国知网的查找结果来看,从1949年至2014年,有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博士学位论文1篇,硕士学位论文7篇,期刊论文123篇。由此可见,与此相关的研究论文都是相对缺乏的。

(二)著作

与此相关的著作并不多,值得一提的是,方有林在这个领域造诣颇深。他的《语言学视角 科学化追求——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独树一帜,这本书很系统地对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进行了阐述,并且在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对于语文教学的独特价值方面,做了更深层次的挖掘。

二、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主要成果与主要观点

(一)综合研究

所谓综合研究,顾名思义,是指综合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方方面面,从全局上把握分析。近些年越来越多地涌现出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做整体研究的文章,多为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论文,虽然数量不算多,但不管是从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来看,都做得不错。更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学者将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与语文教学实际结合起来研究,以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理论研究为基点,发散出去,进行更为开放而深入的思考,比如方有林的《“敢教”和“善教”:语文“科学训练”策略论——兼论吕叔湘语文科学训练思想》。

(二)分类研究

分类研究是相对于综合研究而言的,指把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内容分门别类地具体研究,一篇文章也许仅仅研究其中的一两个方面。这类研究相对于综合研究的数量更多,取得的成果也更为丰硕。

1.对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研究

对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探讨,在语言、阅读和作文教学等部分尤为集中。关于语言教学,吕叔湘将语言分为语音、语法、语汇和文字四个部分。刘连庚的《学习语法与培养语感——访吕叔湘先生》中较为系统地记录整理了吕叔湘关于语法的思想,重点讲了如何对中学生讲语法和如何培养语感。孙海霞的《吕叔湘的教学语法观》对思想概述、必要性和提高的途径都做了具体的阐述。王立的《论吕叔湘的中学语法教学观》说明了语法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详细介绍了语法教学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教师的作用和任务,等等。胡小跃在2012年发表的《吕叔湘语感思想浅析》较深入地探讨了吕叔湘关于语感的思想,指出吕叔湘对于语感的一些基本观点并进一步提出吕叔湘语感思想的一些局限和缺憾。

关于吕叔湘语文教学观的分类研究较其他方面更多,语言、阅读、作文教学方面也研究得较为透彻,这三者里语言的研究又占大多数,这跟吕叔湘的另一个身份——语言学家有很大关系。阅读与作文这两方面的可挖掘空间还很大,比如阅读教学里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关于课内外阅读的教学,作文教学里关于学生如何使用作文工具书,教师如何评改作文,等等。

2.对吕叔湘语文教材观的研究

1989年朱泳燚发表的《吕叔湘先生谈“理路”及“理路”教材的编写》专门讨论了吕叔湘先生对于写作教材的编写,创造性地提出“理路”的概念以及提出写作教材可以加入重排句序的练习。张志公在《补赞一曲——吕叔湘先生和中小学语言教育》中重点赞扬了吕叔湘对中学语文教材、中学作文教材、“汉语”教材编写的贡献。2008年韩芳芳发表的《论吕叔湘之语文教材观》更为详细地分析了吕叔湘的语文教材观,从分编与合编问题的理性思考、知识与能力的多元关照和语文教材使用的“普适”与“适切”三点展开讨论。

吕叔湘先生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编辑工作,再加上他在语文教育方面的造诣,他对语文教材的编写是有独特见解的。相关的研究也较多,总体看来,涉及的范围也比较全面。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要么过于笼统,比如只介绍他语文教材的编排和选文方面的思想;要么过于琐碎,比如只围绕某一点大加论述,缺少系统的研究。

3.对吕叔湘语文教师观的研究

1985年范守刚整理记录的《语文教改的关键在于提高教师水平》就很明确地表明了吕叔湘先生对于语文教师地位与责任的看法。1988年,范守刚又发表了《提高教师质量是当务之急——吕叔湘先生对本刊记者的谈话》,更是指出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质量,并进一步指出提高教师质量的途径以及教师的待遇问题,等等。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吕叔湘就提出语文教师的问题,他认为语文教师对于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非常重要,同时也给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教师质量的建议和要求。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同样很多,分析得都很到位、很透彻,不仅有很多的系统总结,也有很多结合现实需要进行再思考的研究。

4.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观的研究

陈大庆曾鲜明地指出,一个“活”字即为吕叔湘语文教改思想的灵魂所在,他发表于1993年的《语文教改关键在于“活”——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思想说略》中就有与之相呼应的思想,教师教学就要把语文教活,学生学习语文就要把语文学活。1994年陈大庆又发表了《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思想初探》,进一步探讨了吕叔湘语文教改思想,围绕“变被动为主动;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政治课、文学课为语文课;变封闭型为开放型”四个方面展开。在《试论吕叔湘语文教育改革观》中,马笑霞从知识与能力、学生与教师、语文课外活动、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等方面进行了具体论述。

吕叔湘关于语文教改的思想值得反复深入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成果,最大特点是紧密结合了不同时期的教改特点,有重点地去研究,发人深省。

三、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及原因

(一)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

提及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的不足,张志公曾经说过:“关于叔湘先生对于中小学语言教育的卓越贡献,言者不多。其实,叔湘先生对基础教育中的语文教育和外语教育的贡献,几乎不小于他对语言科学,尤其是语法科学的贡献。”[1]方有林也认为:“吕叔湘作为我国语文教育界最具影响的语文教育家之一,其语文与语文教育的思想都自成体系,值得后学深入研究。可现实却并非如此。不仅没有集中、全面研究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论著问世,就连单篇研究的文章也不多见。而且,有一些文章甚至歪曲了吕氏语文教育思想的本意。”[2]一言以蔽之,就目前来说,研究的不足就是成果少,而且不够集中,也不够全面,甚至还有曲解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现象存在。

(3)老年人网络课程。使两位老年人坐在电脑前进行学习。实验组的语速缓慢,声音洪亮、遇上文字的时候将文本内容放大,对照组则使用一般的网络课程。

(二)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不足的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首先,吕叔湘本人的双重身份影响。其语言学家的成就一定程度上使人们相对较少关注其语文教育家的身份。他出版过诸如《中国文法要略》《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等语言学方面的专著,一生都在为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做贡献,所以可能他在语言学领域的成就更容易引起关注与研究,直接后果就是关于吕叔湘的研究论文中,语言学类的多于语文教育类的。

其次,研究的原始资料分散。吕叔湘有关语文教育的论述并不是很全面系统,较多地散在各种期刊、教育论集中,这种客观现实的直接影响就是后人对其语文教育思想的研读与理解可能是片段化的,不容易从整体的高度去吸收其理论奥义,造成了一定的研究困难,甚至出现了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肤浅化解读,重复化解读,甚至误读。

最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影响。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也是与新中国从诞生到经历多次挫折再到不断发展的历史轨迹一脉相承的。

2.主观原因

四、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中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部分

通过对现有的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成果的整理分析,笔者发现其语文教育思想还是有很多未被开发的处女地,还有相当一部分领域即使已经被论及,也只是蜻蜓点水般的泛泛而谈,没有做深入具体的研究,这些就是亟须关注的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中的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部分。

(一)语文教学部分

1.文字教学方面

现有的关于吕叔湘文字教学方面的研究,大多是从吕叔湘提倡拼音文字或者从语言与文字并举等角度来论述,这确实是很重要的部分,但还有看似无需重视,实则很重要的部分,比如吕叔湘在《关于中学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中论及作文时提到,写字是有一定重要性的,写字第一要写清楚,多少也要好看点。关于文字书写规范的要求在现代化的社会有着特殊的意义,我们不能盲目地认为对文字的规范简单易操作,就忽视对它的重视,也不能因为现代化设备的普及就低估它的价值,吕叔湘强调的文字规范还是很有必要重申的。

2.作文教学方面

在现有的研究吕叔湘作文理念的成果里,朱泳燚的一篇作品很特别,他记录了吕叔湘对于“理路”这一特有名词的阐发。在《吕叔湘先生谈“理路”及“理路”教材的编写》中,向我们解释了什么是“理路”,就是说一篇作文的上句和下句的相互贯通与串联,逻辑上的联通,并且句子段落之间的编次与顺序,等等都要加以注意,除此之外,作文的课后练习应该重视重新编排句子顺序的练习。关于理路这一观念,只是在这一篇文章中出现过,有关研究几乎没有,但其是有着可研究价值与可运用于实践的价值的。

3.教学程序方面

吕叔湘曾经就中学阶段的语文教材方面集中说明过出现的几个问题,其中也有关于教学程序的问题。譬如,预习这个重要的过程到底应该安放在哪一个阶段呢?课内还是课外?吕叔湘的观点是课内,预习是组成课堂的一部分,不纯粹是课外的完成任务。这样做可以保证预习的高效,也使得学生的学习连续性更强。结合当下的语文教育实际,把预习放在课内或课外,这两种做法都是存在的,结合吕叔湘的观点,也大有可进一步探讨之处。

4.语文教学研究方面

吕叔湘提倡教学要与研究相结合,指出语文教学大有问题可以研究,比如教材、课堂教学方法、识字教学,等等。这个观点也是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观点,一线教师应该加入到教育研究的队伍中来,以教学实践作为研究的最佳来源,再用教学研究来促进教育实践的更大进步。

(二)语文学科延展部分

1.文秘专业方面

在文秘专业的开设方面,不得不说吕叔湘先生很有远见,他非常敏锐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提出应开设秘书或文书专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机关的需求,也解决部分青年就业问题,他认为文秘专业更适合女生。在文秘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他指出应设置语文、文书管理、打字、复制、校对、外语等。如今,文秘这一专业已经蓬勃发展,这一领域也大有可研究之处。

2.语文教育心理学部分

吕叔湘先生指出高考只是人生的插曲,应有主动学习的思想和能力;又指出语文的学习,无论是知识还是能力,不管升学不升学,都一辈子受用,这就是终身教育思想。吕叔湘先生在《新的和旧的语文教学》中提出,小学要打好语文基础,否则中学大学事倍功半,这和关键期理论不谋而合。

3.商榷型文章部分

针对不同历史时期对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商榷”性文章,我们可以专门提取出来重新考量。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不可能完全正确,但肯定有其存在的价值,我们应该以历史的眼光,以更加全面客观的视角来研究这些曾经有争议的观点。这既是对研究成果的尊重,也更是进一步认识其语文教育思想的过程。

五、结 语

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的研究无论是对语文教育理论,还是对语文教育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及时的总结与反思十分有必要。目前,关于吕叔湘的语文教育思想的分类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多,综合研究成果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现有的研究在语文教学观、语文教材观、语文教师观和语文教改观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但在语文教学、语文自学、语文学科延展等方面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注释:

[1]张志公:《补赞一曲——吕叔湘先生和中小学语言教育》,全国中语会会刊,1993年,第12期,第10页。

[2]方有林:《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06期,第43页。

参考文献:

[1]叶圣陶,吕叔湘.文章评改[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79.

[2]吕叔湘.语文常谈[M].北京:三联书店,1980.

[3]吕叔湘.吕叔湘语文论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4]吕叔湘,张志公.中学教学语法讲话[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5]吕叔湘.吕叔湘论语文教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7.

[6]张志公.补赞一曲——吕叔湘先生和中小学语言教育[J].全国中语会会刊,1993,(12):10.

[7]方有林.不可漠视的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吕叔湘语文教育思想研究述评[J].上海商学院学报,2009,(06):43.

(解慧明 江苏扬州 扬州大学文学院 225100)

猜你喜欢

述评
河套文化研究现状述评
政策执行网络研究述评
国内职业高原(2002—2016)研究进展与述评
近年来群众路线理论研究述评
嵇康教育思想研究述评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述评
现代朱子哲学研究述评
国内三十年语码转换研究述评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国内科技投入研究现状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