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灾害救援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调查

2016-12-02魏雪梅何邓美红胡定伟

中国医院 2016年2期
关键词:储备库救灾经历

■ 魏雪梅何 剑②邓美红胡定伟

灾害救援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调查

■ 魏雪梅①何 剑①②邓美红①胡定伟①

灾害救援 灾害准备度 护士储备

目的:了解灾害救援人力资源储备库护士准备度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提高灾害准备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12家医院储备库人员中的护士258名,使用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问卷测量其灾害准备度。结果: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条目总均分为4.89±0.67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量表3个维度中,灾害知识得分最高,灾害技术次之,灾后管理最低;学历、科室、医院等级、救灾经历、灾害知识学习经历、灾害技能培训经历是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灾害储备库护士对灾害准备的积极性较高,但应增强储备库护士灾害后管理培训,同时加强灾害储备库护士的灾害知识学习与灾害技能培训,以提高其灾害准备度及应对能力。

Author’s address: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o.63, Wenhua Road, Nanchong, 637000, Sichuan Province, PRC

我国灾害频发、种类多,突发灾害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动用一切可及的资源和力量去救援,将损害降低到最低限度[1-2]。灾害准备指针对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做的所有准备工作,可以有效减少灾害损失程度。现代救援医学理论认为“救”和“护”不可或缺,护理人员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灾害救援储备库护士是应对灾害的主要力量,灾害的准备程度是应对突发灾害的基础,良好的灾害准备度可以保障灾害发生后及时有效地应对措施实施[4]。国内学者对护士灾害准备度进行了系列研究,但对灾害储备库护士准备度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灾害救援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情况,为制订针对性灾害护理教育和培训政策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1~2月采用整群便利抽样法抽取四川省12家二级甲等以上综合性医院的灾害储备库护士258名作为研究对象。

1.2 测量工具

1.2.1 一般资料调查表。采用自行编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包括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科室、医院等级、是否有救灾经历、是否学习过灾害相关课程、是否进行相关灾害急救技能的培训等。

1.2.2 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灾害准备度评估工具由Tichy等[5]以灾害护理能力为理论框架而制订,测量护士在灾害发生前备灾、灾害的应对及灾后恢复3个时期的准备度,Murad等[6]将问卷本土化后重新测定其信效度,由国内李真等[7]将其翻译汉化,量表总的Cronbach’s仅系数为0.865。该量表有45个条目,灾害知识(13个条目)、灾害技术(11个条目)、灾后管理(21个条目)等3个维度,采用Likert 6级计分法,从“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别计1~6分,总分45~270分,得分越高说明灾害准备度越好。在本研究中的量表总的Cronbach's系数为0.862,分量表的Cronbach’s在0.801~0.862。分级评价方法:条目均分:1~2.99分为差;3~4.99为中等;5~6分为好。

1.3 调查方法

调查员经规范统一培训,遵循知情同意原则,利用电子邮件和护理部集中规范化培训时发放问卷,使用统一指导语,告知被试有关问卷内容将会受到保密,在要求的25分钟内完成,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电子邮件限期收回。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8份,有效回收率86%。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统计,对准备度的单因素分析采用t/F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2.1 灾害储备库护士一般资料

在已经调查的258名储备库护士中,女性238名(92.2%)、男性20名(7.8%);年龄26~45(33.42±5.51)岁;学历:大专168名(65.1%),本科及以上90名(34.9%);工作年限:6~10年80名(31.1%),>10年178名(68.9%);职称:护师90名(34.8%),主管护师及以上1 6 8名(6 5.2%);医院等级:三级甲等1 6 8名(6 5.1%),三级乙等58名(22.4%),二级甲等32名(1 2.5%);科室:外科1 1 6名(45%)、内科90名(34.9%)、手术室10名(3.8%)、ICU18名(6.9%)、急诊科24名(9.4%);无救灾经历者158名(61.3%),有救灾经历者100名(38.7%);无灾害知识学习经历者58名(22.5%),有灾害知识学习经历者200名(77.5%),课程时数的中位数为8小时,范围为4~48小时;无灾害技能培训经历者78名(30.3%),有灾害技能培训经历者180名(69.7%),培训时数的中位数为6小时,范围为2~24小时。

2.2 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情况

条目总均分为4.89±0.67分,表明灾害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中等偏上水平,3个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灾害知识、灾害技术和灾后管理。灾后管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详见表1。

2.3 不同人口学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比较

不同性别、职称、年龄、工作年限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历、科室、医院等级、是否有救灾经历、是否有灾害知识学习经历、是否有灾害技能培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4 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了解不同人口学对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以灾害准备度条目均分为应变量,人口学6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有学历、科室、医院等级、救灾经历、灾害知识学习经历、灾害技能培训经历。即学历越高灾害准备度越好,急诊科、ICU最高、外科及手术室次之、内科最低,医院等级越高灾害准备度越好,有救灾经历、灾害知识学习经历、灾害技能培训经历,灾害准备度越高。

3 讨论

3.1 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情况

表1 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情况(n=258)

表2 不同人口学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比较

本研究显示,灾害储备库护士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提示目前四川省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情况较好,可能原因如下:(1)四川灾难的频发积累了丰富的救灾经验;(2)四川省成立了灾害护理专委会,高度重视灾害在职培训与教育,并定期举办在职理论培训与实战演练,达到了一定成效;(3)大多数医院成立了灾害机动护士资源库,通过继续教育对灾害储备库护士进行定期有计划的培训。本研究调查显示:被调查储备库护士有77.5%接受过灾害护理培训,有38.7%曾亲身参与到灾害救援中,同时参与灾害相关实战演练的有69.7%。由于实战演练增加了护士的灾害护理知识储备,因此灾害知识最高,灾害技术次之,灾后管理条目均分为3.04±0.42分,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路俊兰等[8]同类研究相比总均分、灾害知识及灾害技术均分较高,而灾后管理均分低。说明灾害准备度仍旧有待提升空间,需要对灾害储备库护士的知识培训和情景模拟演练,尤其应加强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管理的培训和演练,可以提高灾害准备度及应对能力。

3.2 灾害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的影响因素

3.2.1 学历。本研究显示,学历较高的护士灾害知识也较高。由于国内灾害频繁,近几年在高等医学教育中加设灾害护理这门课程,同时在四川大学与香港大学联合培养灾害护理研究生,学历教育中已对灾害护理教育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学历越高,接受教育的时间相对越长,灾害护理相关知识技能储备也越丰富。因此,应加强灾害储备库护士学历教育及继续教育,遴选储备库时应选择学历层次较高的护士。

3.2.2 科室。急诊科和ICU是医院救治危重患者的重要窗口。因患者病情危重、时间紧急、人口流动性大,使该科室的储备库护士具有很强急救技能和应急能力;由于大量的灾害患者都在外科,使该科室的储备库护士具备很强的灾害急救技能。因此急诊科和ICU科室的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最高,外科及手术室次之,内科最低。为提高灾害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应加强灾害储备库护士定期科室轮转,以培养合格的全科护士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3.2.3 医院等级。等级越高的医院,收治急、重、疑难患者较多,护理工作量大,需要解决的护理问题更有难度,使储备库护士的应对能力相对增强。同时等级越高的医院拥有更多外出灾害培训机会和有实力进行实战演练,因此等级越高的医院,储备库护士准备度越高。医院等级较低的医院应加强灾害应急演练,定期外派参加培训学习。

3.2.4 救灾经历。本研究显示,有救灾经历的储备库护士灾害准备度显著高于没有救灾经历的的护士,与国内杨雅娜等[9]调查一致。这是因为有救灾经验的护士不但拥有实战经验,而且可以从灾害救援中审视自己的不足,并领悟到自身欠缺之处,在工作中加以强化和训练。李云峰等[10]调查指出,亲临救灾可使护理人员对灾害护理能力的必要性有共同的认识,并增强自身的灾害知识准备。

3.2.5 灾害知识学习与灾害技能培训。本研究显示,有灾害知识学习经历与灾害技能培训经历的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总分均高于没有的护士。灾害培训可以使储备库护士对灾害救援相关内容具有更深的认识,并更有信心参与到灾害救助工作中去。杨凯平等[11]认为开展急救模拟培训可以提高储备库护士的灾后管理能力。提示今后在灾害护理教育中应重视演练和实践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力度,培养优秀的灾害护理实用性人才。在培训过程中不仅应重视知识学习和技术的掌握,还应提供情景模拟,以提高储备库护士的灾害准备度。

[1] 王朝昕,刘蕊,郭连增,等.我国灾难的医学救援体系现况与问题系统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3,30(10):763-764.

[2] 胡卫建,李虹,李元峰,等.区域性灾难医学紧急救援体系建设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1):45-50.

[3] Parker N.Nursing in disaster events[J].Australas Emerg Nurs,2013,16(1):1-2.

[4] 王庆玲.急诊护士应对灾难的现状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0,l0(3):205-206.

[5] Tichy M,Bond AE,Beckstrand RL,et a1.Nurse Practitioners' perception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education[J].Am J Nurse Pmc,2009,13(1):10-22.

[6] Murad A,Khalaileh A,Elaine BA,Renea LB.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psychometric testing ofthe Classical Arabic version[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0,66(3):664-672.

[7] 李真,绳宇.急诊护士灾害准备度现状调查[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6):699-703.

[8] 路俊兰,吴迎艳,徐瑞英.社区护士灾害准备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杂志,2015,30(12):101-103.

[9] 杨雅娜,罗羽,刘秀娜.社区护士灾害应对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l,26(1):10-12.

[10] 李云峰,王丽媛,臧渝梨.地震救灾护理人员的灾害护理能力及其对相关必要性的认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23-25.

[11] 杨凯平,陈晓光,乔翠英,等.急救模拟培训对提高急诊科护士急救技能的作用[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9,4(5):1-3.

Investigation on nurses’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in reserve bank of disaster assistance


/ WEI Xuemei, HE Jian, DENG Meihong, HU Dingwei// Chinese Hospitals. -2016,20(2):78-80

disaster assistance, disaster preparedness, nurse pool

Objectives:To study the status quo and impact of nurses’ preparedness for disaster from a talent reserve pool of disaster assistance, and to provide theory basis for the improvement the level of nurses’ disaster preparedness. Methods:The Disaster Preparedness Evaluation Tool was delivered to 258 nurses from a talent reserve pool in 12 general hospitals with cluster sampling. Results:The mean score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of disaster nurses from a talent reserve pool was (4.89±0.67)which had a middle level. Among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the tool, the score of disaster knowledge was the highest and the score of post disaster management was the lowest. Nurses’ educational level, experience of disaster rescue, different levels hospitals, departments were the influence factors of disaster preparedness. Conclusion:Disaster nurses have a higher enthusiasm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but their disaster preparedness needs not only to best be strengthened by training and drills, but also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in post disaster management.

2015-11-02](责任编辑 王远美)

四川省卫生厅科研课题(130351)

①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637000 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文化路63号

②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玉林南街2号附3号

何 剑: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科员,现工作单位为四川省医疗卫生服务指导中心

E-mail:hj529@163.com

猜你喜欢

储备库救灾经历
以雨为令,防汛救灾中的“橙色身影”
很多事你只能独自经历
应急救灾工作的“侦察精兵”
灭火救灾分秒不能耽误
我经历的四个“首次”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人才殷仓廪 创新促发展
回忆我的打铁经历
陕西省靖边粮食储备库: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
社会化救灾人员虚拟配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