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黎族哈方言服饰中民俗情感的表达

2016-12-02司亚慧陈建伟金蕾

服装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黎族民俗方言

司亚慧, 陈建伟, 金蕾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黎族哈方言服饰中民俗情感的表达

司亚慧, 陈建伟*, 金蕾

(青岛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山东 青岛 266071)

以海南黎族支系中的哈方言服饰为对象,整理其服饰中蕴含的民俗,挖掘背后的情感,映射出哈方言传统服饰文化的独特性,为哈方言女性心灵手巧和智慧的象征,希望据此为黎族服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参考。

哈方言;服饰;民俗情感

民俗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1]。根据历史、经济、地理环境、语言等将黎族分为哈、杞、润、赛和美孚方言。与之相应的黎族服饰,也划分为哈、杞、润、赛、美孚方言服饰。5个方言,每个方言甚至方言之下的土方言服饰外观与结构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每个方言的服饰都有自己独特的体系和风格。

哈方言是黎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支,约占黎族人口的60%,其居住分布的范围最广[2],服饰种类最多,服饰中民俗情感的表达最为丰富。

1 黎族哈方言服饰种类

黎族哈方言的节日、婚礼、丧葬、宗教等具有标志性活动,在此重要时刻,服饰以一种特殊的语言符号记录了其民俗情感深层次的表达。哈方言服饰整体为上衣下裙结构,由传统的纺染织绣技艺制作而成。根据不同场合穿着服饰的异同将其分为节日服、婚礼服、丧葬服、法事服和日常服等。节日服是在特殊节日时穿戴的服饰,其上织绣喜庆图案,花纹较复杂,如隆闺纹样,表达的是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婚礼服是结婚或参加婚礼时穿戴的服饰,其上织绣精美花纹图案,多是对婚礼过程的还原;丧服是亲人去世时才穿戴的服饰,花纹图案制作讲究,以表现对死者的尊敬之意;法事服仅三伯公或娘母作法事时穿戴,与一般服饰有差异,体现哈方言对宗教的信仰之情;日常服是平时穿戴的服饰,在衣摆、筒裙多织有所崇拜的图腾纹样,以表达人们对图腾的敬仰之意。

对黎族哈方言来说,服饰不仅具有实用性和美观性,还表达一定的民俗情感。传统的纺染织绣、节日服中的隆闺情结、婚服中的织绣婚嫁、丧服中的丧葬民俗、法事服中的宗教信仰和日常服中的图腾崇拜等民俗在服饰中流露出丰富多彩的情感。

2 黎族哈方言民俗情感在服饰中的体现

2.1 纺染织绣

哈方言服饰经历了从无纺时代到有纺时代的转变。《黎歧纪闻》中记载“生黎降冬时取树皮,捶软,用以敝体,夜间即以代被。”哈方言最原始的服装为树皮布,是以植物的树皮为原料,经过拍打技术加工制成的布料[3]。图1是哈方言男子传统树皮布服装,上衣为对襟无领长袖衣,前襟用小绳代替纽扣,下穿丁字形窦鼻裤,没有任何花纹图案,整件服装线条流畅,简单明了,主要作用是遮羞避寒。

随着生产技术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哈方言女性学会了利用身边的自然资源,自纺,自染,自织,自绣,形成了先进的纺染织绣技术和独特的民族服饰。自纺即纺纱,是利用纺坠或脚踏纺车整理被弹松的棉麻纤维,使其拧成线条并拉细加捻成纱的过程。图2为哈方言女性用纺坠纺纱。

自染即染色,是利用动植物染料或矿物染料将纱线或棉麻布染成所需颜色。色彩的社会性和象征性透过民俗习惯表达出潜藏在人们内心的民俗信息[4],不同的色彩给人不同的感受,代表不同的含义。黑色代表吉祥、庄重和趋吉避凶。女性上衣、筒裙和头巾的黑色或深蓝色底布象征女性的庄重,并能够受到神灵庇佑、驱邪避灾;红色代表喜庆、权威,也可驱魔避凶,头人、峒长和男子缠红头巾以示威严和尊别;白色象征美好、心灵纯洁。女性服饰上用白色作为点缀,表达女子纯洁或对事物的美好祝福。

自织即织布,是女性用踞腰织机将纱线织造成布。哈方言乃至整个黎族都继承了男耕女织的传统习俗:男子上山打猎,外出耕种,女子在家纺织。踞腰织机作为传统的织造工具,至今仍被哈方言女性传承和沿用(见图3)。哈方言女性只要有空闲,就席地而坐,用踞腰织机织绣传统服饰,踞腰织机是其一生勤劳和智慧的最好证明。

按照传统习俗,踞腰织机只能是其丈夫或情人所赠,当女性过世时,其积累一生织造技艺的珍贵物品——踞腰织机作为主人的陪葬品置于墓前,任凭日晒雨淋,也不传给子女(传技艺不传工具),足见踞腰织机在黎族妇女心中的地位[5]。

自绣即刺绣,是女性在服饰中刺绣各种花纹。在海南岛优美环境的熏陶下,增加了女性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她们按照自己的审美观点,以棉麻为原料,以针代笔,以布作画,以所见所闻为灵感织造一件件精美的服饰,将自然界中的实物简化为各种纹样,和谐统一地表达在服饰上。哈方言民歌如此赞美:《十绣歌》有“一味绣凤二绣鸾,三绣龙王住花村,四绣鱼虾弄溪水,五绣花神玩花园,六绣黄牛站坡顶,七绣鸟仔与老鹰,八绣天星九绣月,十绣日头照山林。”歌颂女子善于观察身边事物,将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织绣到服饰中。

图4为牛耕田图,经常出现在提花纹样中。牛套着铁犁往前走,农民扶着耕犁,旁边的螃蟹纹样丰富了水田场景。图案不仅用平面的视角细致勾画了耕犁的耙齿,还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物品,将牛耕田的场景织绣在服饰中,反映出其心灵手巧和聪明伶俐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说明服饰织绣图案就地取材,富于独创性又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民族风情,画面生动风趣。

除了生活中所见所闻,部分刺绣图案来源于古老传说,如斑鸠传种。斑鸠传种是说黎族兄妹俩被抛弃在深山,在奄奄一息之际斑鸠为其衔来谷种,并教其开荒种稻的故事。哈方言认为是鸟儿依靠寻找稻谷的力量教会其祖先种植的能力,才有了让黎族繁衍不息的物质基础,所以哈方言刺绣中有一系列专门表现鸟类传播稻种的纹样,以表达对鸟类的崇敬和歌颂之情。如图5所示,在黑色底布上刺绣橘黄色图案,用紫色、绿色和黄色点缀,突出斑鸠鸟和稻谷的同时,使整个画面艳丽美观、不单调。

2.2 隆闺情结

在三月三传统节日或男女青年寻找心仪对象时多穿织有隆闺纹样的筒裙。纹样包括茅屋纹、蛙纹、蟹纹、蝙蝠纹和磬纹,茅屋为外形,里面织有蛙纹与蟹纹,代表多子多福,蝙蝠纹和磬纹在屋顶上,寓意福到和吉祥,如图6所示。

隆闺是男女谈恋爱的地方,哈方言孩子从十四五岁起就与父母分开住,女孩由父母在其居住的房子旁边建造隆闺,男孩则自己建造。哈方言内部同宗族的兄弟姐妹严禁通婚,而这些人多居住在同一个村寨,同一村寨的男女不得谈情说爱,否则会遭到祖先鬼或雷公的惩罚。村寨之间相隔较远,居住分散,白天忙于劳动,又没有文化娱乐的活动场所,男女交往非常不便。哈方言没有自己的文字,无法以书信传情表达心意,为了男女恋爱逐渐出现隆闺。吃过晚饭太阳下山后,男子穿着整齐,带着刀枪、鼻箫或口弓到另外村寨的隆闺以对山歌或吹奏乐曲的形式倾吐感情、结交情人。当男女青年在隆闺情投意合后,男子便赠送衣裙、针线、银元或竹签、腰篓等作为与女子的定情物;这时男子唱山歌:妹手当枕面对面,送条衣裙表哥心,送支银针表哥意,恩爱情谊重千金;女子对歌:星欲跟月夜复夜,哥欲想妹妹不卡,衣裙银针妹收下,哥手当枕夜复夜[6]。

2.3 织绣婚嫁

哈方言传统盛装织绣表现喜庆氛围的花纹图案,具有特定蕴涵,多取自自然界的动植物、山川河流和生活场景等,一般举行婚礼或参加重大节日时穿戴,一生只有一二套,其盛装一套价值二三头牛[7]。盛装制作过程复杂繁琐,耗时较长,一套服饰的制作完成需要很长时间,特别是服饰上的刺绣花纹,所以哈方言女性一般从小就要学习服饰的制作,出嫁前必须亲手织绣婚嫁服饰,以体现她们的勤劳和聪慧,表达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这也是哈方言女性最重视最艳丽的一套盛装。最具代表性的是哈应女性婚礼服,裙头一般为几何纹、人物纹和动植物纹,裙身图案取材于生活中的婚礼场景,多织绣婚礼活动中的人物及各种热闹画面,以体现迎娶、送娘、送礼等婚礼过程,场面之壮观,令人回味无穷。如图7所示,在黑色底布上织绣棕色和紫红色花纹,用白色或橘黄色镶边,色彩强烈,对比鲜明,线条清晰,给人富足华丽之感,裙尾则以横向排列的点线纹为主,整条筒裙构图和谐,饱满,服饰制作精致,工艺讲究,只有在结婚或重要节日时才穿着,若在结婚时不穿本民族服饰,会带来不详征兆。

2.4 丧葬民俗

哈方言家人过世,要把亡者生前所有的东西如柜子、床、衣服、被子等全部丢掉[8]。哀悼期间不许洗澡,不准换衣服,不许参加红事和各种娱乐活动,不许外出探亲访友,否则被视为对死者不敬,非常不吉利。哀悼期满那天早晨,死者亲属必须下河洁身,换衣服,把埋葬用的锄头等工具放进河里清洗干净,寓意洗掉邪气。

在治丧期间要穿本民族特有的丧服。乐东、昌江、东方、三亚等地哈方言穿黄色麻衣孝服,保亭、陵水等地哈方言穿黑色孝服。哈应丧服制作特别讲究,最精彩的莫过于人形纹(见图8),色彩有明暗之别,两种颜色深浅不一的人形纹在筒裙上二方连续有规律地无限伸展,明色人形纹象征阳间的事物,暗色人形纹象征阴间的鬼魂,两种色彩交替排列,二方连续延展,象征阳间事物与阴间鬼魂的时空联系。哈应人规定女性在参加丧葬期间必须穿这种款式的服装,这样死者才能得到祖宗认领,才能在阴间愉快生活。

抱怀丧服穿着要求极其严格,一种是家族女性长辈去世时,女性在送丧期间所穿,如图9所示;另一种是家族男性长辈去世时,女性在送丧期间所穿,如图10所示。这两种筒裙均以黑、红、白3色相错搭配,人纹、植物纹、花卉纹相间,但裙身纹样有明显差异。女性去世时所穿筒裙裙身刺绣完整的蛙人纹,以代表女性,在远古时期蛙纹就有代表女性崇拜的含义;男性去世时所穿筒裙裙身刺绣高大人纹,民间也称骑马的人,以代表男性,服丧期间,两种筒裙穿着不能混淆。

2.5 宗教信仰

哈方言没有完整的宗教信仰,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宗教信仰,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独特性,它反映哈方言的地域特色和生活习惯,渗透到哈方言人生活的各个方面。图11是三伯公作法事时所穿的奥雅服,服装为无领无纽长袖衣,长及膝盖,前长后短,侧面开衩,原料为麻,色彩多为黑色,在对襟和下摆多刺绣方形图案,头缠红布条,与下摆红色镶边布条相呼应,有些地方在做法事时头插野鸡尾毛,服饰制作工艺精细,平时不穿,只在做鬼或超度亡灵时才能穿用。

哈方言人信奉万物有灵,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与纺织服饰有关的禁忌,仅为研究哈方言服饰的民俗情感表达提供有关资料,不具有科学性。有些禁忌与生产生活联系紧密,有些是生活中或礼节上应该注意的习惯。例如哥哥忌坐已婚弟弟的床,忌穿已婚弟弟的衣物,忌用弟媳的斗笠、腰篓,否则弟弟婚姻不幸福;男性不能动女性的衣裙、针线、纺织工具和燃料,因为这样会把男人迷惑,学不到东西;女性不能动男性的粉枪、尖刀和弓箭等,否则狩猎打不到猎物;男性上山狩猎时,女性禁止在家纺线、织锦,不然男性在打猎时会被野兽咬伤;大年初一忌洗衣服、扫地,不然会掉光家里的钱财;家里有人去世,其子女要反穿衣服一个月,在此期间,忌吃粽子,否则庄稼收成不好。

2.6 图腾崇拜

黎族的图腾崇拜,其特点是认为人们的某一血缘联合体和动植物的某一种类之间存在某种联系[9]。哈方言图腾崇拜,有动植物和自然崇拜之分。动物崇拜有龙、蛙、鸟、牛、鱼等,植物崇拜有木棉、葫芦瓜、稻谷、番薯、芭蕉等,自然崇拜有日、月、星辰、河流等。哈方言把这些事物看作自己的祖先,相信其与人有浓厚的血缘关系,不仅禁止杀戮和食用崇拜的动物图腾,甚至在图腾死后还要举行埋葬仪式。哈方言女性把各种客观自然物和生态场景通过自己的主观联想加以提炼,用简化的手法表现在服饰当中,这种表现手法不只是一般的物质再现,还具有特定含义。服饰中出现较多的是鸟纹、蛙纹,鸟纹是一种幸福的寓意;蛙纹与人纹搭配,象征人丁兴旺与繁衍;蛙纹,被视为吉祥物,能够保护农作物的生长、避邪恶,也象征延续后代,多子孙[10]。哈方言相信穿戴这种款式的服饰,可以得到神灵的庇佑,是一种精神寄托。

由于图腾是氏族部落的标志和象征,所以它的形象相对定型并通过明显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些每日穿着在身的服装纹饰,恰恰显示出黎族原始思维中的图腾意识,但同时又是一种特定的具体的艺术表现,彰显黎族独特的审美活力[11]。不同方言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为了区分不同氏族,女性在服饰上织绣代表自己部落的纹样图案。哈方言区别与其它方言的图腾是织绣在衣背的藤蔓纹(见图12)。藤蔓纹以三角形为支架,以三角形的3个顶点为基点向外延伸线条。三角形寓意藤蔓的根,即哈方言血缘集团的祖先,由三角形顶点向外延伸的线条代表藤蔓,即哈方言世世代代不断繁衍的子孙,随着集团的成长而枝繁叶茂。

3 结语

纺染织绣是黎族哈方言女性世代传习下来的一种服饰制作方式,是女性勤劳织绣、心灵手巧的展现;隆闺情结是黎族哈方言男女追求美好爱情的情感寄托;织绣婚嫁是黎族哈方言婚俗喜庆场面的记载;丧葬民俗是黎族哈方言服丧期间特有的禁忌活动;宗教信仰是黎族哈方言生产生活习惯的反映;图腾崇拜是黎族哈方言本民族人们的精神信仰。每件服饰的制作及图案、花纹等体现了丰富的民俗情感,折射出哈方言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生产生活民俗和独特的世界观、方法论,具有典型的地域特色和文化价值。

[1] 赵荣,王恩涌.人文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中国工艺集团公司.黎族哈方言传统织锦花纹图案艺术[EB/OL].(2016-02-18).http://www.cnacgc.com/T_trends/index.aspx?nodeid=60&page=ContentPage & contentid=967.

[3] 邓聪.海南岛树皮布的几个问题[C]//周伟民.琼粤地方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209.

[4] 金蕾,陈建伟.黎族传统服饰的色彩内涵解读[J].纺织学报,2015,36(10):139-144.

JIN Lei,CHEN Jianwei.Interpretation on color symbol of Li nationality traditional clothing[J].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5,36(10):139-144.(in Chinese)

[5] 潘姝雯.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0.

[6]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全国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编辑委员会.中国歌谣集成·海南卷[M].北京:中国ISBN中心,1997.

[7] 罗文雄.黎族妇女服饰艺术及其文化蕴涵[J].民族艺术,2001(4):172-187.

LUO Wenxiong.Clothing art and cultural of Li women's[J].Ethnic Art,2001(4):172-187.(in Chinese)

[8] 谢东莉.美孚黎丧葬习俗及其鬼魂观念[J].广西民族研究,2013(1):124-131.

XIE Dongli.Study on Meifu Li people’s funeral custom and its’ ghost concept[J].Study of Ethnics in Guangxi,2013(1):124-131.(in Chinese)

[9] 陈思莲.黎族原始宗教崇拜的成因及文化意蕴[J].新东方,2011(5):43- 46.

CHEN Silian.Causes and cultural implication of Li’s primitive religious worship[J].New Oriental,2011(5):43- 46.(in Chinese)

[10] 白华山.论黎族服饰文化中的宗教意蕴[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29(4):28-32.

BAI Huashan.On the religious meanings of Li’s clothing culture[J].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of Hainan University,2011,29(4):28-32.(in Chinese)

[11] 袁晓莉.蚺蛇与甘工鸟:黎族造物的图腾与禁忌[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4,11(4):51- 61.

YUAN Xiaoli.Pythons and Gangong birds:Totem and Taboo of Li People 's creation[J].Journal of Art College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2014,11(4):51- 61.(in Chinese)

(责任编辑:杨勇)

Folk Custom Emotionality Expression in Clothing of Ha Dialect

SI Yahui, CHEN Jianwei*, JIN Lei

(College of Textiles and Clothing,Qingdao University,Qingdao 266071,China)

This article is focused on the clothing of Ha dialect,which is a branch of Li minority.We tried to study their folk costumes,and to comprehend the inner emotions.It is found that the unique culture of Ha traditional dressessignifies the ingenuity and wisdom of the women of that region.It is hoped that this research can make contributions to protecting and studying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Li clothing.

Ha dialect,clothing,folk emotion

2016-05-02;

2016-06-31。

司亚慧(1991—),女,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陈建伟(1959—),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服饰文化。Email:jwchen@163.com

J 523.5

A

2096-1928(2016)04-0426-06

猜你喜欢

黎族民俗方言
方严的方言
黎族小伙闯“深海”
《黎族母亲》等
方言
民俗中的“牛”
《黎族元素建筑再生设计方案》
民俗节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漫画民俗
谈方言在人物塑造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