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村官计划运行现状与优化途径探析

2016-12-01李雪艳

智富时代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基层政府农村

李雪艳

【摘 要】大学生村官作为新型农村治理的主体,是国家政策嵌入农村社会并实现有效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伴随着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很多问题也显现出来,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计划应该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考虑:科学定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以及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关键词】大学生村官计划;农村;基层政府

在2016年1月和2月,在济南市发放问卷共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接受问卷调查的人群包括大学生村官和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前者有81人,占比52%;后者有75人,占比48%。

一、大学生村官计划取得的成效

(一)缓解了大学生就业压力

近年来,高校扩招使大量大学毕业生涌入社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而大学生村官计划为大学毕业生增加了就业方向的选择。在我对大学生村官“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的主要原因”的问卷调查中,选择“缓解就业压力,暂缓之际”的占比25%。

(二)强化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在对济南市的走访调查中,30岁至40岁的村干部所占比例为29%。40岁至50岁的村干部所占比例最高,达41%。50岁以上的村干部所占比例为20%。可见,村委会组织的年龄结构趋于老龄化。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以来,使农村基层组织结构有所改善,村干部整体素质有了较明显的提升。

(三)拓宽了后备干部队伍的来源

据调查问卷数据统计得出,大学生村官对“村官任期结束后的打算”的回答主要是“考公务员”,占比56%。在农村做过村官后的大学生,切身体验到基层工作,切实锻炼到自身的能力,具备基层经验的大学生村官改变了后备干部队伍来源的结构性缺陷,有效充实了基层后备干部队伍。

二、大学生村官计划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

调查问卷中,“农村工作中困难不能及时解决的原因”,大学生村官大多数选择“自身经验太少,能力不足”。还有部分人选择专业知识不对口。

(二)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不科学

目前,大多数村官在村中担任的职位都是副职或者助理,只有少数大学生村官通过村民选举成为村里一把手。同时,很多大学生村官在工作中只是进行文案与秘书的工作,无法发挥他们的能力。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模糊,导致权责不明,难以受到老百姓的认可,难以发挥他们的作用。

(三)乡镇政府对村官截留与调用现象严重

据统计,在大学生村官回答“工作时间主要用在哪里”时,有71%的大学生村官选择被调用到乡镇及以上部门工作。在对基层政府官员的“大学生村官发挥的作用”问卷调查中,很多官员承认大学生村官在乡镇政府进行工作减轻了他们的工作量。但是这样的现象阻碍了大学生村官全身心建设农村的道路,与大学生村官计划实施的初衷相违背。

(四)政府对大学生村官的激励与保障机制不完善

在问卷调查“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能力的最主要的外部因素”中,65%的村官回答是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激励与保障措施的健全与落实。不完善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影响了大学生村官投入农村工作的动力与扎根农村的决心。

三、影响大学生村官计划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大学生村官自身能力不足

1.农村生活难以适应,处理问题的能力欠缺,知识面狭窄。在问卷调查中,73%的大学生村官认为“农村生活艰苦,不适应”,他们难以融入乡土生活中。65%的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能力不足,缺乏经验”。32%的大学生村官认为“专业不对口,知识面狭窄”,“学”无“以致用”,制约着他们能力的发挥。

2.人生价值的迷茫。中国人民大学孙柏英教授认为,“众多大学生选择当村官并不是出自内在价值的驱动、不是出自对农村的热爱和责任,而是受到服务期满后能够享受到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吸引和诱惑。”[1]在访谈中,我了解到很多大学生村官认为自己是“随波逐流”者,没有找准自己的人生定位,对未来感到迷茫。

(二)不完善的制度设计和政策规定

1.制度设计不规范。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大学生村官一般担任村中副职或者助理的职务。在任期满后,如果大学生村官通过选举当选为村干部,才能成为村级组织的正式成员。这一项规定表明,大学生村官在服务期内不是村组织的正式成员,而是扮演着协助者的角色。这样的制度设计,导致定位模糊与职责不清。

2.政策规定的不统一和易变性。“考录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时享受加分”[2]的规定对大学生参加村官计划很有吸引力。但是不同的省市制定的具体加分细则也不同,导致政策的非统一性。2010年人社部对上述政策作了调整,提出“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报考公务员,既可报考定向考录的职位,也可报考其他职位,不再实行加分等优惠政策。”[3]政策的易变性引起了大学生村官的强烈不满,影响了大学生参与村官计划的积极性。

四、进一步优化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对策建议

(一)科学定位大学生村官的角色。

1.政策、法律定位。优化大学生村官计划,首要任务是明晰界定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国家应该出台一系列政策,明确大学生村官的身份并保障大学生村官在工作、生活和发展前景上的诉求。通过合理的政策与法律保障来吸引大学生积极参与大学生村官计划。

2.大学生村官自身定位。大学生村官本身要明确自己的责任与肩负的使命。自己应该主动学习三农知识,主动去参与村庄活动,努力适应农村环境,锻炼自己各方面能力。

(二)进一步优化外部环境

1.加强高校的宣传和培养。高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因此高校应该为培养优秀大学生村官做出贡献。第一,高校应该在大学期间开设一些关于“三农”的选修课,为大学生进驻农村打下基础。第二,高校应该定期宣传“三农”知识。第三,高校应该鼓励大学生参与农村实践与农村调研等活动。第四,有条件的高校应该接收基层干部委培生。

2.优化大学生村官工作环境。第一,国家及各级政府应该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通过“三农”的提高来优化大学生村官的工作环境。第二,政府应该健全大学生村官计划的相关政策,更好地保障大学生村官的各项权利,提高待遇,使他们生活无忧。

(三)健全大学生村官管理制度

1. 完善大学生村官选拔模式。首先,保证选拔的科学性、合理性。在考试内容方面,增加些许与“三农”问题相关的知识测试。其次,有条件的基层政府可以从农村青年中挑选出一批好同志,由政府出资委托高校培养,毕业后直接回本地担任村官。

2. 完善大学生村官培训机制。首先在岗前培训中加强专业知识与农村实际经验的学习。其次在岗中培训中要通过跟踪服务系统和定期召开会议的方式来及时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指导与帮助。

3. 健全大学生村官绩效考核机制。在原有考核方法上创新分级考核办法。分级考核办法指的是村一级、乡镇一级、县市一级对大学生村官的考核,不同层级的考核占比不同,根据百分比的总和得出考核总成绩,并制作评分表进行公示。

4. 进一步完善大学生村官激励保障机制。首先,提高大学生村官的工资待遇是必要的。调查中,65%的大学生村官表示对当前待遇感到不满。其次,政府应该建立基本工资与绩效考核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再次,国家与地方财政部门应该分别拨款设立大学生村官基金用于奖励优秀的大学生村官。

【参考文献】

[1]韩新宝,李文波.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维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108.

[2]关于大学生村(社区)干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享受加分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川组通[2010]4号)[Z].

[3]关于开展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中考试录用公务员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0]52号)[Z].

猜你喜欢

基层政府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提高农村小学习作讲评的几点感悟
四好农村路关注每一个人的幸福
基层政府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
创新行政管理方法 提高基层政府管理能力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推进基层政府依法行政的问题研究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