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垂足三角形几个最值猜想的证明*

2016-12-01蒋荣清

中学教研(数学) 2016年3期
关键词:条边外接圆共线

●蒋荣清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台州 318000)



有关垂足三角形几个最值猜想的证明*

●蒋荣清

(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 浙江台州 318000)

△DEF为锐角△ABC内点P对应的垂足三角形,记三角形的面积、周长、外接圆半径分别为S,L,R.笔者证明了当点P为△ABC的外心时,S最大;当点P为△ABC的垂心时,L最小;当点P为△ABC的内心时,R最小.

锐角三角形;垂足三角形;最值

定义 如图1,在△ABC中,过点P分别作PD,PE,PF垂直AB,BC,CA于点D,E,F,联结DE,EF,FD,则称△DEF为△ABC的垂足三角形.

图1 图2

对于垂足三角形,在文献[1]中提出了4个猜想:

猜想 如图1,△DEF为锐角△ABC内点P对应的垂足三角形,记△DEF的面积、周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分别为S,L,R,r,则

1)当点P为△ABC的外心时,S最大;

2)当点P为△ABC的垂心时,L最小;

3)当点P为△ABC的内心时,R最小;

4)当点P为△ABC的重心时,r最大.

对于猜想4)已寻找到反例,因此一般情形不成立.下面证明猜想1)~3).

1 猜想1)的证明

证法1 如图2,设⊙O为△ABC的外接圆,且半径为R,OP=d,AP的延长线交⊙O于点M.因为∠AFP=∠ADP=90°,所以点A,D,P,F共圆,且AP是这个圆的直径,从而∠PAD=∠PFD.由正弦定理得

从而DF=AP·sin∠BAC,

(1)

同理可得 ∠PBE=∠PFE,EF=BP·sin∠ABC,

(2)

于是

∠DFE=∠PFD+∠PFE=∠PAD+∠PBE=∠CBM+∠PBE=∠PBM.

在△PBM中,由正弦定理得

从而

因此PM·sin∠ACB=BP·sin∠DFE.

(3)

由式(1)~(3)得

又△ABC为锐角三角形,由圆幂定理得AP·PM=R2-d2,

于是

由于sin∠BAC·sin∠ABC·sin∠ACB为正的定值,且R也是一个定值,因此当d=0,即点P与点O重合时,S△DEF的面积最大.

图3

引理1 如图3,△ABC为锐角三角形,⊙O是它的外接圆,半径为R.设A(R,0),B(Rcosα,Rsinα),C(Rcosβ,-Rsinβ)(其中0<α<π,0<β<π),点P(a,b)在△ABC内,△DEF是对应于点P(a,b)的△ABC的(广义)垂足三角形,|PO|=d,记△ABC,△DEF的面积分别为S′,S,则

同理可得

因此

因为

下面给出猜想1)的第2种证法:

图4

2 猜想2)的证明

如图4,H是△ABC的垂心,K,M,N分别是边AB,AC,BC上的垂足,点F关于直线BC的对称点为F′,则EF=EF′,∠FCE=∠F′CE.在直线F′C上取点M′,使∠MNC=∠M′NC,则在△MNC和△M′NC中,

∠FCE=∠F′CE, ∠MNC=∠M′NC,NC=NC,

即△MNC≌△M′NC,从而MN=M′N.同理可得,设点F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为F″,则DF=DF″.在直线F″A上存在点M″,使得

∠M″KA=∠MKA,MK=M″K,

因此△DEF的周长为L=F″D+DE+EF′,△KMN的周长为L′=M″K+KN+NF′.

(事实上,点M′,N,K,M″共线.因为点M,H,N,C共圆,所以∠HNM=∠HCM,同理可得∠HNK=∠HBK.又∠HCM=∠HBK=90°-∠BAC,于是∠HNM=∠HNK,而∠MNC=∠M′NC,∠HNM+∠MNC=90°,则点K,N,M′共线.同理可得,点K,N,M″共线,故点M′,N,K,M″共线.)因此,△KMN的周长L′=M′M″,而△DEF的周长L=F″D+DE+EF′≥F′F″,至此原问题化为只需证明F′F″≥M′M″即可.由前面的证明知

∠NM′C=∠NMC, ∠KM″A=∠KMA,

又∠NMC=∠KMA,从而∠NM′C=∠KM″A,于是△OM′M″为等腰三角形,故OM′=OM″.

因为F′M′=FM,F″M″=FM,所以F′M′=F″M″.设OM′=OM″=x,F′M′=F″M″=y,∠AOC=α.由余弦定理得

从而

故F′F″≥M′M″,即猜想2)成立.

3 猜想3)的证明

设△DEF的外接圆圆心为O,则⊙O与△ABC的3条边必有公共点,也即⊙O与△ABC的3条边相交或相切.因此可将问题分成4类:①⊙O与△ABC的3条边都相切;②⊙O与△ABC的2条边相切、1条边相交;③⊙O与△ABC的1条边相切、2条边相交;④⊙O与△ABC的3条边都相交.当点P为△ABC的内心时,记此时△DEF的外接圆半径为R0.只需证明另外3种情形的R≥R0即可.

图5 图6

①如图5,当△DEF的外接圆与△ABC的3条边都相切时,此时点O与点P重合,记△DEF的外接圆半径为R0,易知

②如图6,当△DEF的外接圆与△ABC的2条边相切、1条边相交时,不妨设与AB,BC相切,与AC相交,记△DEF的外接圆半径为R.过点O作OM⊥AC于点M,则OM

因此

图7 图8

故R>R0.

③如图7,当△DEF的外接圆与△ABC的1条边相切、2条边相交时,不妨设与AB相切,与BC,AC相交,记△DEF的外接圆为R.过点O分别作OM⊥AC于点M,ON⊥BC于点N,则OM

于是

因此

故R>R0.

④如图8,当△DEF的外接圆与△ABC的3条边都相交.过点O分别作OM⊥AC于点M,ON⊥BC于点N,OJ⊥AB于点J,则OM

OM

故R>R0.

综上所述,当点P为△ABC的内心时,R最小.

[1] 蒋荣清.有关垂足三角形的进一步探究[J].数学教学,2009(12):12-15.

�2015-10-20;

2015-11-16.

蒋荣清(1966-),男,浙江台州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研究方向:数学教育.

O123.1

A

1003-6407(2016)03-28-04

猜你喜欢

条边外接圆共线
向量的共线
平面几何中三点共线的常见解法
共线向量题型例析
欧拉不等式一个加强的再改进
将相等线段转化为外接圆半径解题
2018年第2期答案
仅与边有关的Euler不等式的加强
认识平面图形
摆三角形的奥秘
一道IMO试题的另解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