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卑南族群 南王部落金曲传奇,视音乐为生活的空气

2016-12-01

台声 2016年15期
关键词:族群部落

特约主持人

布什·布娜南

卑南族群 南王部落金曲传奇,视音乐为生活的空气

特约主持人

布什·布娜南

戴花环的卑南少女

布什·布娜南 排湾族群,汉名郭惠贞,女。台湾《工商时报》资深记者、项目经理,专门关注台湾少数民族的民宿经济、文化传媒,以及文创产业。现为社团法人“台湾原住民族传播媒体暨文创产业研究发展协会”三农推广发展台湾联合协会理事长。

台湾少数民族卑南族群主要分布在花东纵谷尾端的台东平原附近,人口以台东市分布最多,其次是在卑南乡一带。就行政区来说,属台东县卑南乡,共分为8个社,包括知本村、建和村、利嘉村等,昔称“八社番”,总人口数大约9000多人。

卑南族群可以分为“南王群”和“知本群”两大系统,依据卑南人祖先起源的神话传说,“南王群”和“知本群”两个系统对于自己的鼻祖出自于哪里,都各有各的说法。“南王群”说他们的祖先出自于“竹子”;“知本群”则说,他们的始袓源自于“石头”。但无论是“石生说”或“竹生说”,同样都表示始袓源自知本附近的海岸。

祭师头目 分工不同

在过去,卑南原本没有头目,有的是6个大家族所建立的部落,以卑南溪下游右岸的一条小支流为界,分属北部落群与南部落群,其中北部落群的Pasaraal家族是最古老也是势力最大的。清康熙时期称卑南族群为卑兰觅,其族人的活动范围大致不超出台东平原,也就是现今台东县卑南乡。

16世纪,荷兰人攻占台湾岛,在大员(安平)登陆后发现台湾是个宝岛,野鹿成群、渔产丰富,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岛上的台湾少数民族温驯勤奋,易于使唤。卑南R ara家族的Marungana第一次见到素不相识的Valaka(“红毛人”) 不会畏惧,就能敞开心胸。经过一顿午餐和会谈,荷兰人认定卑南人很有胆识,便与R ara家合作,使其在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具有独特崇高的地位。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后,这些台湾东南部的部落各社仍然依循惯例,把该缴的税物运送到R ara家,时日一久,莫名其妙地变成缴纳给R ara家的贡品。自此,R ara家的家长已经俨然成为东台湾的总头目,甚至被视为卑南大王了。

传统卑南族群是母系社会,由于大环境的变化,现已渐渐融入父系社会的制度。卑南传统社会组织有祭师与头目,前者负责部落的祭祀活动,也可为人驱邪、治病、祈福;后者负责政治与军事的领导。卑南族群以斯巴达教育方式训练会所成员,承袭传统政治领袖称“ayawan”,由村子里领导能力强的人来担任,由其负责部落里重大事情之协调,亦是猎首、争战的领导人物。另外,卑南人也有年龄阶层组织,但不像阿美人那样严密。

卑南族群虽然有共同的语言及风俗习惯,但每个部落都是独立自主的政治单位,部落与部落之间,可能也会因为些许纠纷引起仇杀或袭击等。

占卜祭祀 各有特色

台湾少数民族“占卜”之风盛行,由于某些自然现象和事物变化被认为有预知吉凶的征兆,人们因此在出猎、征战、耕作以及祭祀过程中,十分留心征兆变化,甚至先行占卜,以决定行动的可否与步骤。

卑南族群的占卜有“鸟占”“竹占”“梦占”等。卑南人除祖灵之外,还崇拜有自然神,分为天神和地神。地神有时被认为是祖灵,包括田神和山神。天地两神养育作物与猎物,是福神。又有司理神,如农神,为夫妇神,粟播种时祈求。粟谷神,亦有男女之分。司命神则有4位,kavajong和kavovoi是灵的父母,zamawai为胎内造形之神,umasi是儿童守护神。

卑南人的传统巫术亦十分盛行,自古女性多有“习巫”之俗,巫师平常就有固定传习之过程,巫师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地位。

卑南族群女巫盛行,其施作的范围很广,主要是为人治病、驱邪和祈福,亦要帮族人协寻失物、走失的牛类,还要为小孩收惊招魂等。现在各村尚有传统的巫师为族人治病、驱邪及执行生命礼俗。

由于时代的变迁与地理位置的差异,“卑南八社”的祭典呈现了不同的风貌。然而各部落在举行年祭时的过程、形式和意义不尽相同。

卑南族群歌舞

知本村最重视7月中旬的收获祭,为期3天至7天;勇士舞游街祈福是其特色;南王村7月中旬亦举行收获祭,为期3天至7天,他们同时还举行海祭,海祭于海边举行,面向兰屿方向祭祀,将小米种子从兰屿携带至卑南族群的祖灵;初鹿村重视7月的收获祭及12月底的年祭。举行收获祭时,荡鞦韆活动是其特色,并有持盾跃舞的传统;槟榔村的3月8日,妇女“除草完工庆”最具特色,呈显槟榔村妇女团队组织的严谨。12月底的年祭亦很重视;利嘉村以12月底之大猎祭为主;泰安村以12月底大猎祭为主,有持盾跃舞的传统;宝桑村以12月底大猎祭为主;建和村以12月底的年祭为主,年祭荡鞦韆是其特色,鞦韆最高可荡至3层楼高。在“卑南八社”中,只有建和村跟初鹿村保有荡鞦韆此项活动,但举行的时间不同。

卑南族群歌手王幸玲

农耕狩猎 历史悠久

卑南族群以台东平原为主要居住地,在卑南溪以南、知本溪以北之海岸地区。其基本生产形态是农耕兼狩猎。最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虽然居住在海滨,但不懂得海上捕鱼。依据民族学田野的知识来看,卑南人古代是从事旱田烧垦的农业,即古称之“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而主要的劳动者可能是女性。农产品以粟、稻、薯、芋、豆为主要作物。

近代卑南人由于与汉人接触较早,水田稻作早已成为主要的生业,狩猎和渔捞仅在祭典仪式前后举行。

卑南人饲养动物亦与其他族群一样很早就有了,狩猎捉来的动物饲养之,使其繁殖,长大后再宰杀。

随着卑南遗物相继出土,人们越加了解卑南饮食文化。石杵和石臼的出土,可看出卑南先民已将谷粒的外壳脱去,做糕饼一类的食物,作为祭祀或有重要的节庆时使用。从卑南遗址中发现,先民已经使用灶,因此卑南人之食物除了原始的烤薰之外,尚有煮的方式。从出土的饮食器具如陶壶、陶罐、陶杯,以及高脚的盘、陶勺等看出,卑南祖先可能已饮用人造的流质饮料,也许喝酒的习俗已经萌芽。

服饰精美 能歌善舞

在服饰方面,卑南族群和其他族群一样,也都很重视。有精湛的刺绣手艺,尤其擅长十字绣,男女长幼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装饰,遇到仪礼祭典,更是穿着精美。现在服饰所用的材料大多改用棉布和塑胶制品替代,虽然失去了些许古朴,但是又是另一种新的情趣。

卑南传统男子穿着皮套衣、皮套袖,节日还会加绣饰。近代卑南男子的服饰多为蓝、黑、白色的上衣加上刺绣的绑腿裤,年长者则穿布满菱形纹饰、红色为主的无肩短上衣。

卑南传统女子缠头巾、穿窄袖,下身穿开下襟刺绣长裙束膝裤(绑腿)。服饰以白、黑色上衣加上刺绣精美的胸兜,配上长裙。卑南女子的胸兜为汉式的剪裁。

台湾少数民族有戴花环普遍性,但卑南族群男女头戴花环却有特殊意涵,代表已成年。

卑南族群狩猎时严禁女性参与,因此男子在举行年祭时所唱之“猴祭”“大猎祭”“年祭”等祭歌是专属男性的歌。相反的,妇女工作团的“工作歌”等,则是专属于卑南女性的歌。

舞蹈方面,卑南男女亦有不同。两性虽同在双手交叉的舞队中跳舞,舞步却因祭仪中两性间社会秩序结构的差异性而有所不同。不过卑南族群由于受外界影响极深,加上没有文字的记载,文化传承现状堪忧。

南王部落 金曲传奇

在2000年台湾金曲奖晚会上,众人焦点都集中在香港歌神张学友和从美国回台湾发展的王力宏身上。然而当天却爆出大冷门,来自台东、不被主流歌坛所熟悉的台湾少数民族警察陈建年打败歌神张学友、也幻灭王力宏连庄心愿,创造奇迹,获得第十一届金曲奖最佳作曲人奖。

陈建年是卑南人,从小与张惠妹同一个部落长大,属南王部落。南王部落是“卑南八社”中最重视文化传承的部落,至今仍保存完整的祭典,如大猎祭、猴祭、除草祭、收获祭等。在这些祭典中的传统音乐兼具山海文化并容的特质,旋律更是典雅婉约,呈现出不同于其他剽悍族群特有的温柔特色。在卑南人中的祭仪、休憩、工作、歌唱,甚至嫁娶、欢送、思念等都是乐舞传承创作吟唱歌谣的题材及舞台,整个村落从8岁到80岁,从庆典仪式到烧饭洗衣,音乐就像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空气,大家以唱歌来流露当下的心绪。而这些词曲绝大部分都是由陈建年的外祖父、卑南歌谣大师陆森宝所创作。

2009年6月,第20届金曲奖上,来自南王部落、自称“中古美少女”的“南王姊妹花”,一举拿下三大奖,风靡全场。在这1000多人口的村落,却在这10年里陆续拿下8座金曲奖,其金曲村的美名不胫而走。

除了金曲奖开创者陈建年外、卑南部落歌咏者还包括张惠妹、胡德夫、纪晓君、昊恩家家等,不胜枚举。

卑南族群艺术家在台北音乐厅表演后合照留念

猜你喜欢

族群部落
西汉国家权力对蛮人族群的渗透——基于走马楼西汉简所见无阳蛮人的探讨
西藏跨界族群音乐研究现状概述
从彭阳姚河塬卜骨刻辞看西周早期西北边域族群关系
论《白牙》中流散族群内部的文化冲突
归来吧!精灵(大结局)
浅析不同层次的认同是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基础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