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

2016-11-30朱俞贤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1期
关键词:多学科小学化幼儿园教育

朱俞贤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各个领域均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社会各界对人才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了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我国近年来也在持续开展教育改革,对于幼儿教育更是看重,然而目前幼儿教育却出现了某种不好的现象。本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了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措施,以期能够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多学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原因;措施

教育事业在我国由来已久,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其已经拥有多种形式,也兴起了多种教育机构,使我国教育事业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在教育体系不断变更的过程中,教育理念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当代教育更加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以及通识教育等。我国幼儿教育近年来一直以素质教育为主,然而如今却出现了“小学化”现象,此种现象导致幼儿教育在理念、教学模式方面均与幼儿教育脱轨,十分不利于幼儿健康成长。

一、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1.教学理念有待优化

近年来我国不断在加大教育建设力度,不仅成功实现了教育改革、高校扩招,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幼教机构,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公立幼儿园数量较为有限,而私立幼儿园数量却在逐年增加,私立幼儿园开办的目的较为明显,其主要是想要通过此种方式来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因此其在办学过程中往往会采取多种形式来提升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使其能够在短时间内造成很大的反响,吸引更多家长将孩子送至该幼儿园。如此则逐渐出现了“小学化”教育现象,家长能够在短时间内看到孩子的成长,虽然此种方式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幼儿掌握比同龄孩子更多的能力、知识,但却有碍幼儿健康成长。

2.应试教育影响过深

虽然目前我国很多用人单位均已经不再将学历看作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但在大多数民众严重,获得高学历依然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因此无论在哪个受教育阶段,家长和教师均会不自觉的将眼光放在学习成绩上,而此种观念如今也已经影响到幼教。不难发现,近年来我国幼教机构在设置相关课程时,明显增加了文化课课时,并且所学知识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学前班甚至会提前接触小学重点知识。由此可见,很多幼儿园已经将知识教育搬上日程,并且在不断加大力度,但却忽略了对幼儿的素质教育[1]。

3.社会环境造成的影响

当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在逐渐提升,直接导致了其对生活中各个方面的需求都在不断增加,使得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时,往往会更加看重园里环境如何、教师对孩子的态度如何等,并且当代家长之间往往存在攀比现象,不仅比金钱、地位,如今也开始比孩子的成绩,甚至上升到幼儿层次。避免孩子输在起跑线已经成为当代家长十分看重的事情,除此之外,从事幼教事业的教师也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其所接受的教育是对幼儿开展素质教育,然而幼教机构的要求、家长的需求以及幼儿面临的升小学问题等,都导致幼教教师慢慢向现实妥协,也就造成了目前的“小学化”现象。

二、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相关措施

1.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事业并不是由教育机构独自承担的,学生以及家长均具有一定责任,但鉴于幼儿并不具备此种能力,因此应将重点放在教师和家长身上。“小学化”现象若要得到有效改善,首先应改变教育理念,因此国家可以加强对幼教方面的宣传力度,使教师和家长均能够进一步明确幼教的本质。另外,幼教机构也要积极为幼师提供培训机会,不仅要提升素质教育能力,也是帮助其转变教学思想的重要途径,同时也可以鼓励家长利用空闲时间上网浏览有关幼教网站,或参与幼教机构组织的活动等,如此则可以使幼儿无论在幼儿园或是在家庭中均能感受到相似的氛围,受到相似的教育,如此则能够有效避免幼儿在家和在幼教机构出现不同表现的情况[2]。

2.融通园校管理

融通园校管理方面主要是针对于学前班而言,学前班作为幼儿升入小学的最后一个阶段,同时也是幼儿接受幼教的最后一个环节,其具有十分重要的过渡作用。如今我国已经将学前班融入小学教育中,但其与小学生之间毕竟存在着差异,因此小学校长不可将学前班的教育与常规小学教育相提并论,其应尽量为学前班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规划,使学前班教育既不会脱离幼教理念,也不会对正常升学造成影响。如在学前班的教育中,可以将部分活动课堂改为教学课堂,但幅度不应过大,另外,在学前班的教师配备中也要注意,尽量为其安排素质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等[3]。

3.衔接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直接关系到教师使用何种教学方式,也直接关系到学生会接受怎样的教育,当幼教学生需要过渡到小学生时,通常需要经过学前班的教育和洗礼,因此学前班也成为了重要的纽带。为了能够使幼儿在进入小学后对各项知识不至于过于陌生,应尽量优化教育内容,使知识点能够有效衔接,如此可以省掉很多小学教师不必要的麻烦。

4.跟进教学方法

不难发现,学前班儿童与一年级学生之间的差异较小,但在教学方式方面却是南辕北辙,幼儿教育往往以游戏、活动的方式使学生接触更多知识,而小学却是由教师以言传身教的形式来开展教学的,此两种方式存在于小学、幼教两个阶段中,各有其用处,但若将其盲目照搬到学前班教育中,则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但开展实践活动却是当今教育极为重视的部分,其也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教育手段之一,而学前班学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动手实践能力,并且属于幼儿的好奇心心理也尚未磨灭,因此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实践活动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这也是改善“小学化”教育弊端的有效手段。

5.完善教育制度

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要使幼教机构的教育彻底走上正轨,完善教育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幼教机构应对教师做出相应规定,如不允许打骂幼儿、在开展教学时应注重实施素质教育、根据幼儿特点开展不同课堂活动等。将类似上述规定的事项添加到幼儿园整体管理制度中,并由国家或当地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保证制度的有效性,另外,为了避免幼教机构阳奉阴违,应成立监督部门,并指派专人负责幼教事业的监督工作,彻底将“小学化”现象清除[4]。

三、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关于幼儿园教育方面的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不仅关系到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同时也关系到我国幼儿的成长、学习等,不难发现,我国幼教的目的并不是使幼儿掌握过多的知识和技巧,而是希望幼儿可以在幼教期间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优质素质等。然而“小学化”现象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这一教育理念,其使得幼教过于功利化,甚至成为了各个家长、幼教教师攀比的工具,此种情况与当代幼教理念极为不符。

参考文献:

[1]程秀兰.多学科视野中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透视[J].教育研究,2014,09(07):69-76.

[2]王力.关于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的透视研究[J].求知导刊,2016,08(02):48.

[3]郭敏.从知识考古学视角重新审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11):46-49.

[4]陈纳.幼儿园教育“隐性小学化”的特点、危害及成因分析[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05(12):90-93.

猜你喜欢

多学科小学化幼儿园教育
浅析学前教育中的问题和“小学化”的危害
刍议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多学科跨专业协同创新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分析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