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2016-11-30郑世军李澄王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

郑世军+李澄+王苇

【摘要】 目的 探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脊柱损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86例损伤患者中, 有18例仅为前柱损伤, 有36例损伤累及前、中柱, 有5例仅为后柱损伤, 有27例损伤累及三柱, 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椎管狭窄, 有9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3例合并有脾脏损伤, 2例合并肝损伤, 2例合并肾损伤。结论 X线平片、CT、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各有优缺点, CT扫描可很好显示损伤累及的范围和程度, 可作为急性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 脊柱损伤;影像学表现;核磁共振成像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7.010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application value by various imaging examination measures in spinal injury.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imaging manifestations in 86 spinal injury patients. Results Among 86 injury cases, there were 18 cases with anterior column injury, 36 cases with anterior and central column injury, 5 cases with posterior column injury, 27 cases with injury in all three columns, 29 cases with various degree of secondary spinal stenosis, 9 cases with various degree of spinal cord injury, 3 cases with complicated splenic injury, 2 cases with complicated liver injury, and 2 cases with complicated renal injury. Conclusion X-ray plain film, CT an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all contain their ow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le CT can be taken as the preferred measure for examining emergent trauma due to its precise demonstration of involved injury and degree.

【Key words】 Spinal injury; Imaging manifestation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脊柱损伤在当前医疗工作中较为常见, 多发生于高处坠落、车祸、重物坠击等, 充分、正确评估患者的损伤程度, 对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探讨各种影像检查方法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 ~2015年收治的86例脊柱损伤患者, 其中, 男48例, 女38例, 年龄35~76岁, 平均年龄52岁。交通事故致伤34例, 高空坠落致伤28例, 其他损伤24例。8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脊柱疼痛, 21例有不同程度感觉和运动障碍。

1. 2 检查方法 86例患者均做CT检查, 合并平片检查67例, 合并MRI检查48例, 平片、CT、MRI均检查37例, CT扫描使用多排螺旋CT 3 mm层厚、3 mm层距扫描, 用2 mm层厚重建二维图像, 同时对原始数据作后处理, 做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法重建(SSD)成像, 多层次多角度观察病变椎体, 部分病例采用长范围大视野扫描后数据采集重建, 能发现一些除脊柱以外的病变, MRI常规作矢状位及横断位扫描, 扫描参数可因机器的型号而异。

2 结果

86例患者均获得较满意的图像, 其中颈椎3例, 下胸椎26例, 上腰椎31例, 胸、腰段多发损伤26例, 有18例仅为前柱损伤, 有36例损伤累及前、中柱, 有5例仅为后柱损伤, 有27例损伤累及三柱, 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椎管狭窄, 有9例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 3例合并有脾脏损伤, 2例合并肝损伤, 2例合并肾损伤。

3 讨论

3. 1 脊柱外伤的影像学表现

3. 1. 1 X线平片表现 最常见有3种类型:①单纯压缩性骨折:在侧位片上椎体多呈楔形改变;②爆裂性骨折:主要表现为椎体碎裂, 并可见骨片游离;③骨折脱位:表现在附件骨折与椎体脱位。

3. 1. 2 CT表现 除了能证实X线所见外, 能发现一些X线不能发现的细微的骨折, 并观察椎管的形态、狭窄程度及骨片向椎管内突入情况, MPR、MIP等重建技术, 能提供更多详实诊断信息。近年来作者对一些病例尝试采用长范围大视野的扫描方式, 有时能第一时间发现一些合并症, 而这些合并症随时可能威胁到生命。

3. 1. 3 MRI表现 除椎体形态发生改变外, 信号也不均匀, 骨折处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 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MRI检查能显示椎体周围软组织及椎间盘有无合并损伤, 特别是对椎管内脊髓和神经的压迫征象以及有无合并椎管内出血能清楚显示。

3. 1. 4 影像学比较 X线平片空间分辨率好, 对脊柱的骨折及脱位情况显示更直观, 但其密度分辨率较低, 不利于对脊柱周围软组织损伤的显示, 且因重叠投影易导致漏诊, 另外, 在投照是需反复改变体位, 患者较痛苦, 甚至有可能加重病情[1, 2]。

CT的优点是密度分辨率较高, 图像无重叠, 扫描时间短, 可以通过调整窗宽和窗位来显示骨骼和软组织, 同时通过MPR等各种后处理技术能一定程度弥补CT的空间分辨率不足, 能清楚显示骨折、脱位及碎骨片情况, 大视野扫描还能发现其他脏器的合并损伤, 但CT对椎管内脊髓内外的损伤及出血显示不如MRI[3-5]。

MRI能显示脊柱骨折及脱位的多种征象, 特别是对脊柱周围软组织、椎间盘及脊髓内外的显示明显优于CT, 有利于对损伤程度的系统评估, 对骨挫伤和隐匿性骨损伤的显示有独特优势。但MRI对骨折的直接征象的显示不如CT, 特别是在细节方面, MRI检查时间较长, 对体位要求较高, 有时患者不能忍受, 检查费用也相对较贵[6-9]。

3. 2 影像检查在脊柱损伤的应用 脊柱损伤的分类方法较多, 根据作者经验Denis等三柱结构学说分类的理论更具有临床指导意义。Denis将脊柱理解成三条纵行的柱状结构即:①前柱:包括脊柱前纵韧带、椎体及椎间盘的前2/3部分。②中柱, 由椎体及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组成。③后柱, 由椎弓、椎板、附件及黄韧带、棘间、棘上韧带组成。

3. 2. 1 影像检查对脊柱损伤后稳定性的评价 CT、MRI扫描能较全面地显示骨折波及的范围, 本组病例X线平片仅有8例显示有椎体附件骨折对椎管内骨折片情况无任何提示, CT、MRI扫描提示有63例损伤范围二柱以上, 其中有29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继发椎管狭窄。Denis认为三柱结构中有两柱受累一般被视为不稳定。本组有63例患者为不稳定型的骨折, 与X线平片相比CT、MRI诊断的优越性及准确性显而易见。根据作者观察, 中后柱对脊柱的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一旦损伤可能发生旋转、屈曲及前后移位改变, 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故CT或MRI检查应任选其一作为常规检查, 以便准确判定病情。

3. 2. 2 影像检查对治疗方法的指导 临床对脊柱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常依据脊柱稳定性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脊髓有无受压及压迫部位、程度及范围而定。一般讲椎管无压迫或轻度压迫, 而无神经损伤的稳定性骨折或相对稳定性骨折, 常采取非手术方式治疗, 而对不稳定型的骨折或伴有神经损伤者主张及时手术[10, 11]。

3. 2. 3 影像检查对脊柱损伤预后的评价 临床医师可根据影像检查提示的损伤范围、程度及脊髓、神经有无压迫等情况对患者的预后作出判断, 便于及时与患方进行沟通交流, 特别是对手术风险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从而能在一定程度上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MRI在外伤后期脊髓萎缩、脊髓空洞形成及蛛网膜粘连的显示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10-12]。

综上所述, X线平片、CT、MRI检查各有优缺点, CT扫描可很好显示损伤累及的范围和程度, 可作为急性外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参考文献

[1] 廖星明, 郭少贤, 代莹.脊柱骨折的X线与CT影像学诊断价值比较.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3):679-680.

[2] 陶越强, 邵缀芬, 张斌.脊柱损伤的X线及CT诊断.海军医学杂志, 2011, 32(2):92-93.

[3] 葛俭. 64排螺旋CT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优势. 中国实用医药, 2010, 5(7):89-90.

[4] 张明山. 多层螺旋CT平扫联合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分析.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21):142.

[5] 郑登峰, 方金平.脊柱骨折影像学检查临床对比分析.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3, 23(6):966-968.

[6] 王成均.脊柱损伤的MRI成像序列研究.重庆医学, 2013, 42(29):3560-3561.

[7] 王文献, 杨华, 刘卫金, 等. MRI对脊柱损伤全面性评估的临床价值.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09, 31(15):1495-1497.

[8] 李涛.MRI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研究.中国当代医药, 2013, 20(7):86-87.

[9] 崔钟鸣.核磁共振诊断脊柱损伤的影像学表现探析.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2, 23(5):553-554.

[10] 李澄, 胡春洪, 孙红光.比较影像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1:113-115.

[11] 何望春.比较影像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834-837.

[12] 陈芳, 郑汉朋, 邱乾德.急性脊柱外伤影像诊断价值比较分析.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4, 23(5):471-474.

[收稿日期:2016-07-20]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MR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急性颅脑损伤诊断中MRI与CT技术的应用价值
CT和MRI诊断肝脏原发性透明细胞癌临床效果观察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价值
双螺旋CT与MRI在膝部骨肿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对比观察
多层螺旋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在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