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化在企业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

2016-11-30杨国强王东辉沈阳第一机床厂辽宁沈阳110024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标准化重要性

杨国强 王东辉(沈阳第一机床厂,辽宁 沈阳 110024)



标准化在企业设备维修改造工作中的重要性

杨国强王东辉
(沈阳第一机床厂,辽宁沈阳110024)

摘要:标准化是在一定范围内对重复出现的问题制定共同的使用规则,设备维修改造的标准化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企业设备维修的效率低,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生产率的降低直接导致企业利润的下滑。在当前设备维修改造的市场环境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企业信息的不对称,设备管理的手段标准不同。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学者提出了设备维修标准化的概念,对维修市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建立一个规范的设备维修体系,提高设备维修的质量,统一标准,对企业的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标准化;设备维修改造;重要性

1. 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放面

1.1实际维修改造中存在的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应该放在首位的问题,在实际维修中一些设备为了走线方便私自从外引线,违反了把电气设备连接到单一电源上的规定,在发生紧急情况下切断电源开关不能暂停所有的设备给人员安全造成危害。电气设备欠保护,在设备维修中电流保护器件与电动机不匹配,使电动机热积累引起烧毁。警示标志不完善,经过改造的机床设备没有在设备上给出警告标志,仅在培训时提出,不能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容易引起安全问题。安全操作的保护不到位,一些危险的设备需要确保人员离开危险区域才能开启,大部分维修后的设备缺乏相应的保护装置,这些都给操作人员和设备带来了危险。

1.2标准化是人员和设备的安全保障

标准化是人员和设备安全的有效保护措施,按照标准增加一个保护装置,就能有效地减少设备故障,人员安全也有了保障。建立设备维修改造的标准化,不允许私自拉线接线,能避免设备出现短路故障。各种设备维修保护器件与设备匹配,采用标准的器件,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保护器件与设备不符而产生的质量问题。设备维修后的注意事项也要按照标准出示警告标志,引起操作人员的重视,这一系列的措施都能够保障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建立企业设备维修和改造的标准化体系对于人员和设备安全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2. 设备维护的便利性方面

2.1影响实际设备维护的因素

对于设备的维修和改造没有及时地在技术文件上做记录,造成文件和设备的实际状况不符,不按照标准规定设置器件的标识,经过几次维修后,设备的标识不规范,没有一致标准,在问题的查找过程中没有头绪,必须找到当时维修的人员才能确认,给设备维修拖延了时间,对于一些大型的设备,时间就是金钱,设备损坏的时间越长,造成的损失越大,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维修人员的标准化意识淡薄,按照标准进行维修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劳动量,只是举手之劳,但是不少操作人员在维修中自我意识强,只是保证设备工作正常,排线、保护装置的安装完全凭借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给后续设备的维修带来了不便。

2.2标准化为设备维修提供便利

国家标准中工业机械的环节包括了软件和文件,从而说明了文件作为设备的一部分在设备维修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文件的标准中规定了设备的维修改造必须进行登记,真实反映设备的情况,便于以后设备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地找出原因。设备零件更换时采用标准的器件首先在零件获取的途径来说就很广泛方便获取,其次标准器件的装配都有标准和图示,方便安装。标准化能够有效地降低维修成本,按照标准中准确真实的技术资料和维修记录,快速地查找故障,缩短维修时间。标准化工作是每一位设备管理维修人员素质和技术能力的体现,重视维修的标准化能够提高维修人员的水平。

3. 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的风险方面

3.1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存在的风险

由于企业和维修单位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使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方面存在风险,首先是信息不对称风险,企业和维修单位沟通得不到位使维修方对设备的了解程度不到位,在设备维修过程中降低了标准,监督机制不到位维修商可能会造成零件的过度耗费。企业长期对设备维修进行外包,慢慢会丧失对设备控制与验收的能力,形成对维修商的依赖,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可能存在套牢风险,当维修商中标后对设备进行维修时往往会发现在合同之外的维修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影响设备的运行,所以企业不得不接受维修方高维修费用的要求,花费更多的维修费用。

3.2标准化能规避风险

设备维修标准书能够约束维修商的行为,首先设定验收的标准,在维修期间对维修商进行监督,使维修商无法降低维修标准通过与标准的比对来判定设备维修是否合格。维修标准化使得器件的价格和来源可查,能够对维修费用进行评估,避免出现维修成本胡乱报价的情况。标准化能够将设备经常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总结,建立常见故障的知识库。企业掌握了设备维修各种故障的作业标准,才能实施自身的维修工作,不用进行外包,降低了维修成本。设备维修的标准一般是领域的权威专家制定的,代表了维修作业的最高水平。按照维修作业的标准化与实践相结合企业的维修水平不断提高,生产得到改善,最终获得更好的发展。

结语

设备标准化在以往被认为是设备生产厂在设备制造和设计过程中的应用,但是随着一些设备在维修改造后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设备维修和改造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设备维修的标准化也被提上了日程。设备维修和改造的标准化有利于企业对维修单位更好地监管,降低维修费用,能够熟悉设备出现故障的原因,便于更好的预防,同时按照标准化进行维修改造也不断提高维修水平,能够促进整个设备维修市场的规范。设备维修的标准化建设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不断地完善。

参考文献

[1]郑生宏,李开连,邓忠义,等.长庆油田设备维修市场化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设备工程,2013(3):6-9.

[2]曹瑞英.建立企业标准体系的探讨[J].航天标准化,2006(2):267-268.

[3]初小依.仓储企业标准体系的建立[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35-42.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标准化重要性
标准化简述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企业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以标准化引领科技创新
交通运输标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