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2016-11-30马小阔浙江省统一征地事务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00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年12期
关键词:建设用地

马小阔(浙江省统一征地事务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0)



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实践分析

马小阔
(浙江省统一征地事务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GPSRTK技术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方面的应用也逐渐成熟。本文主要对勘测定界以及GPSRTK技术进行了一定的讲解,并说明了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和GPSRTK用于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优势。

关键词:GPSRTK;建设用地;勘测定界

勘测定界是对土地进行的专业的测绘工作,测定土地以及土地上建筑等附属物的位置、界限、土地状况、地质等基本情况。勘测定界的最终数据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是会在土地证上有所记录的,所以需要保证数据的时效性以及准确性。

勘测定界工作进行时会发现需要进行勘测的地点很多,而且对勘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都很高,这就需要保证勘测技术以及仪器设备的先进性以及准确性,而GPSRTK技术是近几年发展比较成熟的新技术,对于土地勘测定界也有一定的可应用性,在此对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实践进行了一定的分析。

一、勘测定界

(一)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概念

建设用地勘测地界是指对建设用地的出让、划拨等土地获取方式,以及对建设用地的范围、位置、地质、权属等土地基本信息进行勘测、记录,并为国土资源部门在土地证件等相关证件办理时提供数据信息。同时勘测地界的测量成果还可以为评估机构进行土地评估、地籍变更等工作提供全面、准确的基础土地信息资料。

(二)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

勘测定界是地籍测量工作的重要成分,工作范围主要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建设用地(如农牧团厂,厂矿,铁路,民航,石油及军事用地等)的土地权属勘界;第二是经各级人民政府处理的土地及草场纠纷后裁定的土地权属界限的勘定。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内容主要是测量建设用地的各临界点位置、土地性质、权属等,并计算建设用地的面积,为土地管理部门进行土地管理提供建设用地的基础资料,并为建设用地的所有者办理相关证件提供科学的依据。

二、GPS RTK技术

(一)技术原理

RTK是Real-timekinematic的略写,翻译过来就是指实时动态差分法,通过GPSRTK技术测量时首先要在已知地点安装GPS接收器对GPS卫星进行实时观测,并将观测中采集到的载波进行调制通过基准站电台进行发射;而流动站在对GPS卫星进行观测、载波采集的同时,通过电台接收基准站电台发射的载波,并经过解调得到基准站的观测载波;最后在系统内对GPS观测数据、基准站数据、流动站数据进行实时动态差分处理,得出三维定位结果。通过GPSRTK技术最终获取的数据精确度极高。

(二)测量系统特点

1.GPS是全天候、全方位的定位监测系统,而GPSRTK在GPS接收机安装的地区均可全天候不间断地进行工作,工作时间长,工作效率高。

2.GPSRTK是对通过GPS卫星获取的数据进行处理的,而GPS数据都是实时更新的,因此GPSRTK系统测量也是具有实时性的,不易出现累积以及误差,是及时、高效、高度精确的。

3.GPSRTK系统构成中的流动站是可以独立工作的,不需要与其他结构合作、沟通,真正做到了流动工作。

三、GPS 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

(一)平面控制测量

在对建设用地进行勘测定界时,因为地籍控制网具有涵盖面积广、数据准确度高、应用频率大等特点,地籍控制网的控制中心一般是在地方控制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的持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业的繁荣,许多地区地籍控制网的控制中心因各种原因被频繁破坏,无论是建筑、还是修整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不仅耗费了大量财力,还为地籍勘测定界工作造成了阻碍,严重减慢了工作进度。因此,需建立快速、准确地提供点,为更好地完成建设用地地籍测量工作,提高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效率提供良好的条件。用传统的常规测量方式,需要在各测量点之间进行通视,工作量大,耗费时间长,却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可谓是事倍功半。

运用GPSRTK技术对建设用地进行勘测定界,不需要对各测量点之间进行通视,工作人员可通过GPS获取数据,对数据进行及时处理,可及时、快速地发现测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改进,以免对下一步的工作造成不良影响。相较于常规测量方式,GPS RTK技术的土地勘测定界数据精确度明显占据极大优势。对于同一观测点的测量,GPSRTK技术因GPS获取数据的及时、准确性,可以保证最大限度地减少测量误差。总而言之,通过GPSRTK进行建设用地的勘测定界工作,不仅可以对传统的地籍控制网进行创新、完善,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对土地勘测定界工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界址点放样和埋设界桩

GPSRTK技术应用于建设用地界址点放样一般先将一部基准站放置在已知地点,一部移动站进行移动定位以及放样工作。操作过程如下:首先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对工作项目和坐标地点进行管理,选择适合的投影带并输入对应的参数;然后,通过对使用地无线电频率的调查,选择适合的移动站电台频率,当然,基准站的电台频率是与移动站相同的;其次,将界址点等地的坐标信息输入开始建立的信息系统中,为界址点放样工作提供基础;接着,利用RTK技术对测量菜单进行初始处理,启动RTK测量操作;接下来,从信息系统中选出要进行测量的坐标点,系统中可以显现出放样点的准确位置以及移动站的放置位置和角度,当测量工作人员将GPS接收器放置放样点位置时有“嘟、嘟……”的提示音响起就表明已经定位成功;最后,在放样点坐标挖坑进行外设界桩就可完成最后一步工作,当然,在埋设界桩的过程中要不断进行位置调整、定位,尽量减少误差,使之达到误差允许标准。

四、GPS RTK用于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优势

(一)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测量结果的准确度不仅仅影响着对土地勘测定界的完成效果,还会对接下来的测量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GPSRTK技术的应用使得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结果较传统的测量方法更加准确,极大地满足了测量工作的需求,而且,在相同的工作半径范围内,GPSRTK技术的应用较传统的测量方法结果精度更高,最高能精确到厘米,甚至最高能在点位精度上优于2.5cm。

(二)提高了工作效率

GPSRTK技术应用于建设用地勘测定界工作中,能够极大地提高工作人员的测量效率,在原定的工期中缩短工作时间,在保障测量数据准确度的同时,大大节约工作所需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与传统的测量方法相比,GPSRTK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凭借自身的优势,在精确测量精度的同时,能够规范测量人员的常规作业方法,工期也随之提高了3.5倍。总而言之,GPSRTK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测量工作工作效率有重大的作用。

结语

GPSRTK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而且保证了测量结果极高的精确度,GPS RTK测量技术的应用不仅比传统的测量方式优化,而且还优于GPS静态的测量方式。因此,将GPSRTK技术广泛地、更好地应用于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对更好地完成土地勘测工作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龙慧,王峰.GPS-RTK技术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江西测绘,2009(3):5-8.

[2]史先琦.浅析GPS-RTK技术在土地勘测定界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 (12):34.

中图分类号:P228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建设用地
盘活存量土地谋发展,激发区域活力求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