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2016-11-30马逢伯李云广王景波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足球校园体育

马逢伯 李云广 王景波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 519088;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3.中国足球协会,北京 100061)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马逢伯1李云广2王景波3

(1.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广东 珠海519088;2.黑龙江科技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2;3.中国足球协会,北京10006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研法、逻辑分析法对影响中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1)校园足球事业的成败取决于管理层面制度设计的合理性。2)建立有效的监管控制机制是基础。通过监管控制机制建设把各项政策、规划落实到位,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质量。3)改善学校教育大环境是根本。创造良好、宽松教育环境,让孩子主动参与、享受足球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加身心健康、提高足球竞技水平。4)校园足球“软硬件”建设是着力点。建立专项资金资助布局学校人工草坪场地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优秀专业足球教师、贯彻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保障校园足球可持续健康发展,为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校园足球是当前中国足球改革的重点。2015年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校园足球正式升级为“国家战略”, 中国校园足球改革发展迎来了春天。面对这样的发展机遇,所有足球从业者在欢喜之余,更应该反思过去校园足球的发展历程,总结问题与症结,结合当前形式与政策,为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校园足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国家已经下大决心开启这项工程,我们对其发展前景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应该意识到还存在诸多未知因素,能否把这项系统工程做好是我们国家的一个课题。本研究以过去中国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和6年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依据,深入分析影响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以期为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 管理制度设计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体育总局主导下的校园足球开展效果并不好,校园足球给人以雷声大雨点小的印象。造成这种困境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制度设计不合理、主管部门行政级别不够高、制度保障不到位。在管理实践中,管理绩效取得的大小与制度设计和制度创新密切联系。设计科学合理的指导可以把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调动起来,并且可以抑制各种投机行为,从而使得各种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运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稳定;与之相反的制度不仅会压抑甚至扼杀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而且会让各种投机行为泛滥,各种管理活动也会陷入无序状态,进而阻碍社会发展。由此可见,制度设计的科学与否对管理活动的成败有着重要意义。[1]

1.1体育总局管理下的校园足球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标志着校园足球正式启动,此时主管部门是体育总局。在中国现行的体制下,体育总局的职能主要负责体育事业,虽然其行政级别与教育部相同,但职能权限相差甚远。并且二者并未有直接行政关联,在没有教育部鼎力支持下,中国足球协会所积极推崇的校园足球开展并不顺利。因为在学校,中国足球协会并没有太多话语权,没有权利左右学校体育教学活动,必须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而此时教育部态度也很暖昧,双方的目标不统一,职能权限划分并不清晰。学校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校园足球的的载体。学校的上级行政管理部门是教育厅或教育部,所有教学活动及行动准则都受教育部门领导。而体育总局在学校的影响力显然要低于教育主管部门,这就造成了体育部门一头热的困境。在实际运行中,学校的主要目标还是在教学上,把心思放在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成绩上,追求的是升学率。二者目标并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实际不明显。

1.2教育部管理下的校园足球

2014年7月28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足球从娃娃抓起”开始正式走入制度层面。未来力争校园足球取得重大突破,制定并实施校园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合理布局小学、中学、大学定点学校,用3年时间把校园足球定点学校由目前的5000余所扩展到2万所。这标志校园足球主管部门转移到教育部。教育部作为学校的领导部门主管校园足球明显要好于体育部门,其行政级别要高于体育总局局级单位,行政级别和对口管理上都优于体育总局。从此,也开辟了中国校园足球发展的新局面,拓宽了可持续发展空间。但是,要想将校园足球这个事业做好做大,还必须与中国足球协会协作。然而,原有的症结不会立刻消失,教育部与体育总局职责划分依然不清晰。教育部门具备领导、管理权限优势,足球协会具备足球专业优势。特别是足球项目作为专业性较强的体育项目,更需要足球协会的专业指导。足球教练的业务培训、训练大纲制定、竞赛的组织都离不开足球协会的支持。足球协会处于被领导地位后,对于新的角色短时间内心理上还难以适应。在职能定位不清的情况下,二者协作的动力依然不足,还是不能形成制度设计优势。

1.3国务院办公厅管理下的校园足球

2015年4月,中国足球改革发展领导小组正式成立,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组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担任副组长,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担任小组的办公室主任,总局足管中心主任、中国足协副主席张剑担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正式步入实施阶段。校园足球主管部门也直接升级为国务院,这对于中国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中国体育事业的成功主要归因于“举国体制”,实践已经检验过“举国体制”的制度优越性。这一次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在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体育的功能定位远远超出了体育本身的竞技与育人功能。体育在中国也发挥着一定政治功能,建国初期,这种政治功能表现的更为明显,发挥作用更大。可以说,在举国体制下,中国竞技体育发展迅猛,取得了成功。主要原因就是“制度保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国务院成立改革领导小组,直接从顶层设计上,消除了二者的隔阂,通过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理顺了校园足球的领导权限划分,消除了各方面的障碍,为校园足球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 监管控制机制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现代管理学认为,为了优化过程控制,实现有效运行管理,作为领导者必须掌握和运用有关控制的基本理论,其中特别重要的是掌控反馈、动力和矛盾制衡原理,能够科学系统地对管理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达到促进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的目的[1]。相对于体育,过去无论是体育系统还是教育系统都存在监管控制机制缺失的情况。我们并不缺少“政策与方针”的支持,主要是这些“方针、政策”落实不好,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差错。校园足球监管控制机制缺失直接导致了基层“形式主义”校园足球的出现。[2]在制度保障下,我们更应该建立长效监督控制机制,把《方案》中的每一个政策、举措落实到位,及时监控、反馈校园足球开展效果,形成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纠错的监督控制机制。

“形式主义”是中国足球协会管理过程中久存的弊病。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形容中国足球协会管理特点一点都不过分,2009年中国足球界“扫黑”行动就印证了这一点。2015年也进行了革命性改革,足球协会正式脱离体育总局,行使独立的法人权利。我们希望中国足球协会能以史为鉴,真正发挥足球协会社团功能,为中国校园足球发展贡献应有的一份力量。在基层执行层面的“形式主义”主义主要表现在具体的学校,问题最为突出,也是最大的隐患。校园足球在由中国足球协会主管期间,存在较多“形势主义”的校园足球布局学校。因为获得中国足球协会布局的校园足球学校直接可以得到“资金”的援助。在利益和荣誉的驱使下,有的学校为了获得“校园足球布局学校”的牌子,不惜余力争取,而真正成为布局学校以后,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却没有任何起色,所开展的足球活动主要目的是应付上级的检查,这种形式主义是最致命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思维与做法长期存在于这些学校。现在,国家已经下定决心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并且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从专项资金到足球专任教师培训都进行了大量投入。如果出现以往“上热下凉”的局面,势必影响校园足球活动质量,影响校园足球发展的高度。

因此,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的意义重大。科学系统地对校园足球各个环节进行管理控制。既要做到决策前实施监督,防止决策失误,又要做到决策实施过程中实施监督,提前消除问题隐患,防止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偏离目标的现象。通过监督机制监控管理层面和基层执行层面工作落实情况,及时反馈、及时纠正,保障各项决策实施到位。

3 学校教育环境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校园足球”的命名最初来源于“足球传统项目学校”、“足球重点学校”,最后演变为“校园足球”。[3]教育环境对校园足球发展的影响是深刻而长远的。它不同于“足球训练场地”、“专业足球教练员”及“方针政策”等有具体的外在事物形式表现,它以无形的状态存在于校园足球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校园足球活动的开展。

中国人受传统理念“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儒家思想影响近千年,“重文轻武”的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新中国人口众多、基础薄弱,处于积弱积贫的状态。每个人要想生存就要竞争,考大学是普通家庭出身孩子的唯一出路。在高考指挥棒下,学生家长、学校教师和学校校长在潜意识中都认为学习成绩是最重要的,家长与学校把升学定位学习目标也在情理之中。这也使得学校体育课成为摆设,无偿地被其他应试科目占用。学生课外还要参加补课,至于体育活动与文化课相比次要的多,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参与体育活动。即使学生喜爱参加体育活动,也因为家长的强迫与升学的压力下放弃参与体育活动。孩子的天性就是“好玩儿”,哪个孩子不喜欢体育运动,至少绝大多数是喜爱的,只是现实不允许罢了,这就是中国学校教育大环境的弊端。《方案》中明确了布局校园足球点校的数量,计划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但是单纯的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是不对的。针对教育与体育博弈的症结,《方案》中给出一定的解决措施。比如,“促进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允许足球特长生在升学录取时在一定范围内合理流动,获得良好的特长发展环境。”但是这些措施不足以改变中国现有教育大环境,不能完全释放学生单纯追求考大学的压力。参与校园足球活动的主体是广大青少年,他们被动的参与校园足球活动,被强制、应付足球活动的效果是不会好的。与此同时,校园足球应该避免“大跃进式”的发展模式。从日本和德国的经验来看,注重育人功能而淡化竞技功能,让孩子参与足球活动、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比竞技能力提高更为重要。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参与足球活动的环境与氛围。

学校教育环境的改变是一个难题,这是校园足球发展的主要困境之一。提高足球课在体育课程中的比重,将足球课设置为体育必修课,这些举措是发展校园足球的最基本政策与举措。他的作用只是增加了学生参与足球活动的机会,并没有完全释放学生的学习压力,并没有改善学校整体教育大环境。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计是彻底改变中国的学校教育大环境,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自由参与足球活动的空间。如果得不到改善,真正全力参与足球活动的学生还是不会太多,好的苗子依然会流失在足球场外,势必影响到校园足球的开展质量与发展高度。

4 “硬件”与“软件”一起抓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足球训练场地是开展校园足球活动必备的“硬件”,优秀专业青少年足球教练员与《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执行情况是“软件”,二者是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未来发展中应该“软硬件”一起抓,避免单纯重视训练场地设施建设,而忽视足球教练员培养,淡化贯彻实施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的做法。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1加快足球场地基础设施建设

学校场地缺乏一直困扰着学校足球活动开展,上到国务院,中到教育部、足球协会,下到基层学校都知道足球场地的重要性,场地不足一直是制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经过笔者实地调研哈尔滨市内中小学足球训练场地情况,95%以上的学校足球场地(操场)是水泥或沥青材质,只有几所新修建的学校是人工草坪或沙土材质。据统计,广州市1500多所中小学校里,有足球场地的不到1/3,首批设立的304所校园足球项目推广学校,其中200所没有完整的场地,甚至连小型的五人足球场都没有,很多学校只有水泥地。尤其小学校园多为麻雀学校,基本上只有一个篮球场。虽然地区间有所差异,但总体来看学校足球场地严重缺乏。[4]

2012年,刘延东在《全国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中就强调:“大力加强青少年足球培训基地建设,为足球长远发展打下基础”。同年,中国足球协会副主席薛立也强调;“制定校园足球十年发展规划、加强教师和讲师培训、增加球场设施、扩大经费渠道。”201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对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以及冰雪运动给予特别关注,并将中长期足球发展规划和足球场地设施建设规划列入“重点任务”,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等共同负责。尽管高层领导在不同的场合都表示要加大校园足球场地建设力度,但落实情况并不好。资金落实不到位,单靠学校自身投入是不现实的。真正一心一意想改善足球场地的学校是极少数。经过笔者调查,一块5人制人工草坪的足球场成本在3-10万元之间。现在绝大多数的学校都是水泥或者沥青的硬面,已经打好了底层、为铺设人工草坪创造了条件,如果在硬面上铺设人工草坪成本会更低一些。一所学校投入不到10万元就可以建设一块标准的5人制人工草坪足球场,这就可以大大改善学校足球训练场地了。

体育总局从2009年就开始每年拿出4000万元用于资助校园足球布局学校。如果把这些钱都用在改善学校场地设施建设上,每年至少可以解决400所学校的场地问题,何况国家的投入不止这些。所以说,学校足球场地建设跟不上去不单是资金的问题。一是资金落实不到位,其次是学校重视程度不够。足球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应该重视基层学校足球场地建设情况。建立专项资金,做到专款专用。建立监管控制机制,及时掌握足球场地建设情况,把资金用好,把足球场地建设作为一项硬指标来抓。

4.2加大力度培养优秀青少年足球教练员

目前,中国校园足球教练员严重不足,整体水平不高,制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这主要是由特殊的国情决定的。中国足球在亚洲一直是二流偏下的水平,足球基础薄弱。职业化改革之前,足球运动员培养都是“专业队”模式。在该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球员,只会踢球,知识文化水平低。他们退役后大多数直接当上了足球教练员,训练方法手段及潜意识中都是前辈教练留下来的。创新意识不强,了解新的足球训练知识、训练方法手段不能与时俱进,难以提高。另一方面,专业足球教师数量上严重不足。据统计,目前广东省只有足球教练470多人,在广东省足协注册的足球教练员只有180人,而按照广东省教育厅的规划,未来五年将建设5000所校园足球推广学校,如此一来,至少需要培训5000名足球教师,缺口相当大。[5]在第一批布局的校园足球学校中,平均每所小学有0.12个足球专业教师,初中是0.34个,高中是0.59个。[6]全国体育教师缺编30万人。[7]

过去,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不力主要归因于管理体制的弊端,而忽视训练层面的原因。现在看来,更应该重视训练层面的原因。制度设计保障下,提高基础足球训练质量是提高足球竞技水平的根本手段。教练员业务不精,责任性不强,工作热情不高,直接影响到基础足球训练质量。因此,培养优秀专业足球教练员是当务之急。目前,中国有144所大学有体育专业,足球专项的学生占较大比例。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毕业的足球专项的本科生、硕士生达1.5万人左右。这些毕业生是校园足球发展宝贵的人力资源,是今后基层足球教练员的主力军。体育院校毕业的学生与职业退役球员相比更适合担任中小学足球教练员。他们虽然没有职业足球比赛经历,但是知识文化水平、足球基本理论、个人素质都要好于退役球员。教育部应出台具体政策,积极鼓励足球专项本科毕业生到中小学参加工作,为这些毕业生到基层学校参加工作创造有利条件。足球协会也应该发挥专业优势,加大中小学足球教师培训力度。双管齐下,促进学校足球教练员业务能力提高,保障基层足球训练质量。

4.3坚决实施“一贯制”的足球训练大纲

贯彻实施统一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是提高校园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一环。过去,我们不重视训练大纲的问题。一个地区、一个城市、一个球队、一个教练员都有各自的训练方法,各自为政,训练不统一。其结果是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不系统、不科学,成材率低,严重影响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质量。

《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是足球训练的指导性文件,不同年龄段的训练内容、训练方法手段、训练计划都是经过足球专家根据本国国民身体特点研究制定,由足球协会审定的。几乎每个足球强都有本国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过去我们对《大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识的主体包括足球协会和普通足球教练员。2015年3月国内第一部中小学足球教材发行。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组织体育课程教材研究专家、足球教育专家、中小学体育教研员和一线体育教师,以及专业体育教材编辑和图书、音像、数字资源制作团队,依据开展校园足球的有关文件精神和具体指导思想,开发、编写形成了系列化、数字化和立体化的中小学校园足球丛书。有了统一的《青训大纲》和《足球教材》对于中国校园足球发展有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如何贯彻执行下去,做到全国一盘棋、“一贯制”。

缺乏统一的《训练大纲》是影响中国整体青少年足球训练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训练思想不统一,不同的专业队、不同的足球俱乐部青少年足球训练内容、方法手段都不同。教练员没有训练计划,训练内容、方法手段选择很随意,科学性、系统性难以保证。从日本经验看,执行统一的《青少年足球训练大纲》有助于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全国统一执行同一大纲,指导思想统一,训练内容、方法手段规范,科学系统。有人会质疑“一贯制”的做法,应该倡导“百花齐放”,不同的学校用不同的《大纲》,随意制定培训计划,选择训练内容与方法,培养不同技术风格的球员。过去我们就是走的这条道路,学德国、英国、巴西。实践证明,哪个也没学好,反而一点特点也没有,队员基本功不扎实、训练不系统。而日本坚定学习巴西足球风格,全国统一贯彻“一贯制”的培训方法,球员技术细腻、基本功扎实,形成了统一的技术风格。因此,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训练大纲》的重要性,坚决贯彻实施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做到全国“一贯制”,避免过去的错误。

5 结语

现代足球理论认为,一个青少年儿童从其接触到足球训练开始,到成长为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需要10000个小时高质量的系统训练。[8]不经过系统选材,就对小群体孩子进行专门化训练,想出成绩是不现实的,不能套用举国体制下其他项目的培养模式。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足球改革发展领导组组长,行政级别高,能够统筹全局,做到管理效能最大化,是举国体制优势的体现,是校园足球事业成功的有力保障。加强监管控制机制建设是基础,把顶层设计的政策、规划落实到位,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的校园足球,提高校园足球活动开展质量。从长远来看,应该努力改善学校教育环境,给孩子创造足球活动的良好、宽松环境,让他们主动参与、享受足球运动快乐的同时,增加身心健康、提高足球竞技水平。在具体执行层面,应加快布局学校的人工草坪场地建设、加大力度培养优秀专业足球教师、贯彻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保障校园足球可持续、健康发展。

[1] 程文广,刘兴.当前我国体育教育现行制度设计审视及其路径重塑[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32(3):1-6.

[2]张廷安.我国校园足球未来发展中应当确立的科学发展观[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38(1):106-113.

[3]贺新奇,刘玉东.我国校园足球若干问题再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3,36(11):108-113.

[4]李纪霞.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发展瓶颈及突破策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12,36(3):83-86.

[5] 苏荇.七问校园足球现状 [EB/OL].http://sports.sina.com.cn,2015-02-08.

[6] 张辉.我国布局城市校园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11.

[7] 中小学体育课增20%全国缺30万体育老师[EB/OL].http://www.beva.com.cn,2014-08-01.

[8]中国青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大纲编写组.中国青少年儿童足球训练大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Key Issues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otball

MA Feng-bo1,LI Yun-guang2,WANG Jing-bo3

(1.Be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Zhuhai,Zhuhai 519088,China;2.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rbin 150022,China;3.Chinese Football Association,Beijing 100061,China)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otball, the key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otball on campus are analyzed by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campus football depends on the rationality of the system establishment. 2) To establish effective regulatory control mechanisms is the base. The quality of the campus football activities is improved through th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 3) The school education environment improving is fundamental. Good and loose education environment should be created,to let the children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nd enjoy the happy football, increas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and raise the level of football competition. 4) Campus football "hardware and software" construction is the focus point. A special fund should be set up for the school layout artificial turf site construction, outstanding professional football teachers training and unified football training program carried out to guarante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mpus football.

campus football;Sustainable Development;management system;operation mechanism

2016-05-11;

2016-06-15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5TYD01)。

马逢伯(1978-),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足球理论与实践。

◀学校体育

G843

A

1672-1365(2016)04-0094-05

猜你喜欢

足球校园体育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我们的“体育梦”
认识足球(一)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