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里约奥运会全景时评*

2016-11-30

体育教育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员体育

黄 璐

(华北理工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里约奥运会全景时评*

黄 璐

(华北理工大学 体育部,河北 唐山 063009)

通过对里约奥运会的分析,发现:国际奥委会通过设立难民代表团等形式,捍卫国际体育组织的自治权。里约奥运会贯彻落实《奥林匹克2020议程》,在可持续性理念、媒体发展、人性化改革等方面表现突出。英国、日本重返奥运会强国行列,是一个奥运会价值再发现的过程。中国奥运战略与媒介融合稳步推进,“洪荒少女”成为现象级事件。中国女排夺冠成为中国奥运战略结构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在国际高竞争力项目上的竞争力。

里约奥运会;奥林匹克神话;《奥林匹克2020议程》;中国女排

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落下帷幕,本文以学术时评的形式,在广泛的政治、社会与文化意义上,对一些新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评论性研究,分享新观点,启发新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认识基础。

1 增强奥林匹克神话

现代奥运会是古典项目与现代项目的完美结合,古典项目按照现代性的标准完成调试改进。远离资本市场的喧嚣和追捧,缺乏高度市场化的商业环境,加之在全民普及方面受到电子化生存时代的挑战,古典项目的日渐没落成为奥林匹克治理危机的一部分。国际奥委会围绕奥林匹克纯粹性展开的一揽子治理改革行动,无疑是对现代奥林匹克神话体系的一种修复,修复被商业化吞噬的奥林匹克神话体系。人们不再投入纯粹的情感、高涨的热情、捉襟见肘的收入,支持现代奥运会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缺失一种源自人类内心深处的纯真情感,奥运会如同“鸡肋”,世界杯足球赛、橄榄球超级碗、F1(一级方程式世界锦标赛)等全球品牌赛事显然要比奥运竞技更刺激、时尚且富有市场竞争力,与这个商业化时代保持同步。增强奥林匹克神话的现实需要,用全球技术市场的时髦概念来说,是由“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向“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的转型。奥运会唯有借助概念创新,创造纯粹性这一全球品牌赛事形象,增强当代奥林匹克神话,才能夯实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奥林匹克大家庭在这一共识性问题上深谋远虑,舍弃赛场广告等小利,谋宏观布局和长远发展。电视转播权收入是奥运会的主要经济支柱,赛场广告收入在奥运营销体系中并不处于核心地位,正如跷跷板效应,放弃蝇头小利,有利于改善奥运会过度商业化的全球负面形象,增强奥运会在社会效益方面持续增长的信心,为当代奥运神话体系创造增值效应。增强奥林匹克神话还在于宣示性价值的体现,注重宣示国际奥委会的改革决心和立场,宣示《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改革精神,以实际行动传播奥林匹克价值观,将人们对于奥林匹克的纯粹情感拉回到正常轨道。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里约奥运会开闭幕式讲话中重点提到难民代表团的表征意义,从难民代表团的参赛人数和竞技水平来看,其对奥运会竞赛格局的影响微乎其微,这一创新设置主要定位于宣示性效应方面,通过难民运动员这一特殊群体,向世界宣示奥林匹克运动关于尊重、包容的价值观。事实上,难民代表团在宣示奥林匹克精神这一层面上,成为各国媒体人文报道的焦点,也为国际奥委会赚足了曝光率。此外,国际奥委会竭力捍卫全球精英体育领域的自治权,避免国家政府和区域性政治实体的权力干预,做出禁止科威特参与奥运会的决定,这一事件置于国际体育组织自治权与外部司法监督的价值冲突背景中同样具有宣示性意义。由于科威特政府过度干预国家体育组织的内部事务,受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足联两大体育组织的全面禁赛处罚。

百年来国际体育组织一直在为捍卫自治权而不懈努力,在奥运会业余主义时代,精英体育的全球影响力有限,带来的政治影响和经济效应有限,国家司法权力一般不干预体育组织的内部决策和行动。新世纪以来,“体育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民族国家集团成为奥运会最大的利益相关者,民族国家利益集团不断对奥运会施加政治影响,国家权力与体育组织自治权形成难以弥合的裂痕,两大主体性力量的博弈,将科威特禁赛这一象征性事件推向了审判席,谋求“杀一儆百”效果。两大权力一方来源于国家政治实体,一方来源于行业历史传统,这是一场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力的对弈。从实际影响来看,国际奥委会无疑是最大的赢家。“禁赛”是指禁止运动员代表本国参赛,禁止的是运动员代表祖国征战的神圣感,禁止民族国家的奥运仪式性展演,禁止民族国家权力在全球重大体育赛事中的展示性机会。事实上,国际奥委会并未禁止运动员代表个人名义参赛,科威特运动员并不代表国家,仅仅代表个人名义上的体育权利,也就是人人参与体育的权利,这是奥运会纯粹性的建构形式。科威特政权丧失了奥运会的展示性机会,无法通过奥运会大舞台展示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国际奥委会在“杀一儆百”的同时,在道义上赢得了“更人性”的喝彩,“更人性”概念是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提出的“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这一奥林匹克新格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在增强奥林匹克神话问题上有的放矢,有效架空了民主国家的政治实体权力,强化了国际奥委会的自治权和行动能力,同时创造了更多更好的当代媒体与仪式性神话的表现形式,增强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神圣性和纯粹性。

2 《奥林匹克2020议程》实践观察

里约奥运会办赛实践是贯彻实施《奥林匹克2020议程》的范本,也是国际奥委会治理改革的一面镜子,从中可以理解奥林匹克运动的未来发展趋势。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的简约风格令人印象深刻,简短而不失格局,简单而不失格调,简洁而不失细节,一方面贯彻奥运会节俭办赛和可持续性(绿色环保)发展理念,一方面考虑全球紧缩的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增长压力。开幕式以历史、歌舞、环保、炫酷的主题设计,植入全球—本土化叙事语境中,以世界通行的歌舞交流形式,展示了巴西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活力。开幕式各参赛代表团入场式设立的投递种子仪式寓意深刻,“种子”象征自然界生长的力量,隐喻时代与命运的轮回,从古奥运会到现代奥运会,再到里约奥运会倡导的“一个新世界”,一代代人的接力创造了人类伟大的文明社会。由装满运动员投递种子的装置连成奥运五环图案,种子破土生长,绿意喷射而出,象征世界团结和生命繁衍的力量,一个充满绿意、和谐、友善的新世界,这是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梦想,也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奥林匹克站在跨世纪的节点上,承担历史与时代的责任,将可持续性发展理念呈现出来,散发到奥林匹克运动的每个角落。里约用艺术化的形式诠释了《奥林匹克2020议程》第4条“将可持续性纳入奥运会的方方面面”、第5条“将可持续性纳入奥林匹克运动的日常运作”的发展理念。

奥林匹克频道如约开通,赋予广大运动员媒体曝光的机会。以往世界各大媒体的报道,往往集中在明星运动员和人情味报道中,对于庞大的运动员参赛群体关注较少。运动员的参赛之旅更多的是展示自我,展现自己代表的国家和本土情怀,缺乏媒体展示让广大运动员的参赛之旅失去光泽,而尊重每一位运动员的媒体权利,诠释了“尊重”与“多元化”的奥林匹克价值观。逐利性是商业媒体的本质,由此决定了奥运报道的基本价值导向,新闻出“新”才能抓住受众“眼球”,“有料”一时成为新闻价值的选择标准。金牌运动员是有料的,赛场中散发“人性光辉”是有料的,运动员的绯闻和丑闻是有料的,媒体追求的是“最好”与“最坏”这两个极端,金字塔的庞大塔基往往因为平凡而于媒体报道而言显得平淡无奇。在全球化媒体时代得不到更多的地方性报道时间,奥林匹克频道为各国运动员尤其是“小国”的运动员开辟了独特的地方性空间,来自地方认同的需求创造了媒介供给,这是一种分众媒体营销策略,也是奥运会开创未来独立媒体与商业帝国的坚实一步。

“更人性”这一奥林匹克新格言已经步入政策实践阶段。《奥林匹克2020议程》第15条“保护清白运动员”、第16条“运用国际奥委会基金保护清白运动员”、第17条“授予清白运动员荣誉”,以运动员为核心开展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性化改革。在商业体育版图中,运动员作为文化商品营销的本质,承担过于苛刻、标准化的产品制造责任,从言论与社会责任、药物使用、私人空间等方面受到人性束缚,压抑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诉求。运动员非常规晋级下一阶段比赛是彰显“更人性”的发展理念,鼓励向善行为的创新形式,这种复归人的主体性的改革尝试值得称赞。作为赛制改革的成果,里约奥运会产生了多起重赛或直接晋级下一阶段比赛的判例。绝大部分案例符合人类美德共同的审美标准,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例如在女子5000m预赛中发生的感人一幕,美国选手达戈斯蒂诺与新西兰选手汉布林摔倒后互相鼓励跑回终点,被赛会非常规授予晋级决赛资格。极端案例同时引起广泛争论,美国女子4×100m接力队因对手干预原因获准单独重赛,具有奥运会历史开创性意义。值得担心的是,美国式重赛能否演变为一种先例标准和国际惯例,如果“美国式重赛”成为各方参照的对象,那么体育界能否维持规则的统一执裁。美国队的晋级充分显示了赛会对强者的人性化考虑,人性化价值的实现以挤出中国队为代价,这是一种零和博弈,而人类道德美德和人性化政策更应该是一种双赢的局面。“更人性”的实现不是以剥夺他人的努力和梦想为代价,如果面临“平等”价值的悖论,就应该保留原初的状态,放在中国女子4×100m接力队的遭遇上十分贴切。在纯粹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都会大方地奉献自己的美德,疑虑和防备行为的产生只是担心被美德绑架,以捍卫正义和崇尚美德的名义偷着他人的梦想,以神圣的奥林匹克名义施行当代“纳粹”种族主义理念。运动员非常规晋级形式是美好的,也是危险的。人类在自由、民主和平等价值观的指引下,造就了无数脍炙人口的感人事迹,而人类最拙劣的事情也往往在公平正义和向善的名义下产生。自然界从来就不简单,人类狂妄自大的特性导致极端思维的扩张,造成世界动荡不安和自然生态的不稳定状态。自诩科学完美的人造自然源源不断地产生各种问题,让人类陷入前所未有的生态危机中。当我们付诸实施“人性化”决策,急于宣扬人性的价值,急于收获内心温暖的同时,首先要慎重考虑的是,相比较收获多少,我们会失去多少。倾听内心的声音,多一份敬畏,尊重大自然的演进规律。如果“人性化”决策并未达到“人性化”的效果,而是导致一个零和博弈的结果,这种扭曲的“人性化”政策绝不是奥林匹克改革所期望的。

3 奥运会价值再发现

从伦敦到里约奥运会,在动荡的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中,人们发现践行民主化道路的发达国家逐渐重视奥运会的竞争,不仅表现在精英体育的战略规划和资源投入方面,也表现在国家引领奥运战略发展的政策导向方面。作为伦敦奥运会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激励一代人”政策在培养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方面成效显著,英国体育代表团以全面布局奥运项目的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日本步入英国后尘,在东京奥运周期实施国家奥运战略计划,政策效果在里约奥运会初步显现,奖牌数量显著增长,潜在夺金点不断涌现。具有恢宏近代史的“日不落帝国”和明治维新时期崛起的“大日本帝国”,在经历冷战后一段漫长的奥运真空期之后,重返奥运会强国竞争梯队。冷战时期,奥运会作为彰显国家富强的政治工具,作为国民精神麻醉剂的供应手段,被东西方政治集团不断操控。资本主义追逐实利的本质,让持续攀升的社会成本和奥运投入成为不可逾越的障碍,国家全面投入奥运会竞争成为不实用的表现,一些资本主义强国在完成宣示国家富强的使命之后,由国家全面投入转向政府积极引导,逐渐淡出奥运会“第一集团”的竞争行列。

新世纪英国、日本精英体育的崛起,从奥运会申办到全方位的奥运战略部署,既要奥运经济,又要奥运奖牌的战略定位,这些表象让学界陷入沉思,让这个时代重新反思现代奥运会的存在价值。在冷战后奥运会的意识形态宣扬功能淡化之后,全球社会已进入“发现奥运”的主题讨论。奥运会迅速增长的全球影响力造就了社会权力的崛起,成为公民社会力量和政治合法性的来源。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入民主社会阶段,由国家权力主导的时代已经终结,私营力量和社会力量迅速崛起,参与国家政策和社会议程的能力不断增强。一些国家政府无视社会权力的协商合作诉求,让西方民主制度陷入治理与信任危机,也让所谓的西方民主制政府陷入只有权力而没有权威的窘境。政府权力与权威的脱离状态,加剧了社会分歧,弱化了行动能力,延缓了政治变革,阻碍了经济发展。社会力量信奉行业规则,讲求社会自治,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实现独立性,与政治权力展开协商与合作。全球体育的社会影响力是任何社会活动都无法比拟、无法取代的,国际体育组织的权威能够置换为真实的权力掣肘力量,政府公权力没有理由不重视,这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再发现过程。作为一种民主文化表征,使得发达国家重新审视现代奥运会的社会价值,英国、日本以严肃的姿态,重回奥运会竞争行列。

最典型的例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亲临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交接仪式现场,变身游戏卡通人物超级玛丽,超级玛丽全名为“超级马里奥兄弟”,是任天堂株式会社出品的著名横版游戏,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是连接老一代与新一代的社会共同记忆。国家领导人这种亲民的表现,是在资本主义选票民主语境中赢取更多选民支持的执政策略,也是加强政府行动能力建设的具体举措。领导人竞选活动除了频繁的游说和华丽的演讲,除了承诺改革的“面包”,还需要精神食粮“马戏”的配合。在一个崇尚信仰的社会中,“马戏”要比“面包”更能赢得人心。种种迹象表明,奥运会已经不再局限于宣示性功能。在《奥林匹克2002议程》改革实践的指引下,奥林匹克运动的结构性改革让体育组织沿着正确的历史轨道稳步前进,治理改革释放的政治信任和社会活力,确保了体育组织自治权的合法地位,也是强化体育组织广泛的社会权力的重要方式。奥运会作为社会权力崛起,发达国家开始重新审视现代奥运会的社会价值,创造更多的政策环境和战略部署,渴望重回奥运会的舞台中央,期待国家荣耀在全球的镁光灯下闪耀。英国和日本的案例告诉我们,现代奥运会将开启一个崭新的竞争格局。这么重要的历史时点,中国没有理由放弃奥运会竞争,体育人一定要坚守信念,看淡社会嘈杂的声音,坚持大奥运战略不动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4 媒体转型正当其时

媒体构筑了这个时代的色彩和奇观,正如视觉理论代表人物德波所言,表象胜过现实,幻想才是神圣。从刘翔退赛事件的媒体呈现问题,到李娜对主流媒体不友好的形象认知,再到里约奥运会中国媒介世界的开放和包容,都印记着社会价值观前进的脚步。作为新闻媒体开放社会价值观的象征,“洪荒之力”一夜刷屏,“洪荒少女”现象表征新媒体权力的崛起,新的媒体融合生态正在形成。“洪荒少女”媒介现象是指,游泳运动员傅园慧赛后接受央视采访,因为话语直率、风趣,表情丰富、夸张,展示了年轻一代性格本真的一面,由主流媒体推出,新媒体产生共振的媒介事件。以往体制内很少对媒体开放,一方面冠军运动员代表了竞技体育“举国体制”的生态面貌,体制内追求“政治正确”,在采访过程中要求“少说”以避免节外生枝。另一方面旨在维持冠军运动员作为民族英雄的崇高性与神圣性,有意与媒体、公众保持一定的内心距离。体制内切断了媒体的生计来源,一方面主流媒体以走程序式的报道完成任务,“三段论”式采访遭人诟病,即“临场发挥如何”、“未来有何打算”、“表示各种感谢”,有价值的信息供给不足,给新媒体各种“八卦”和谣言的传播提供了生存土壤。另一方面主流媒体官话、套话式的报道风格,无法满足信息获取需要,对主流媒体的采访资源造成极大浪费。运动员程序性地表达一连串感谢这样的媒介陈词滥调,占据整个采访的主要内容,使受众对运动员群体缺乏一个清晰的、正确的认识。体制内供给侧改革拉开序幕,对广大媒体开放价值观,将运动员参与媒介互动和公益活动纳入大训练环境建设中,在与外界的友好交流中建立奥运战略的良好形象,营造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傅园慧自带“表情包”的媒介演绎,是这个转型时代的幸运儿,也是中国奥运战略结构性改革的必然发展。

相比于伦敦奥运会频繁出现的裁判争议问题,今年媒体报道给国人留下了“误判时常有,今年特别多”的印象,中国在体操、举重、帆船等项目上遭遇严格执裁,赛会在部分单项搞起了双重标准,美国式重赛事件激发广泛讨论,媒介宣泄话语达到顶峰。媒体按照某种预设的价值导向制造观念图像,依托全球重大体育赛事制造民族性与政治性话语。体育报道长期缺乏专业主义的弊病暴露无遗,新闻界主要依靠娱乐“八卦”模式,不惜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式的放大报道,大走民族主义路线博取受众情感,以“标题党”冲击点击率。例如,霍顿夺冠后对孙杨的不友好行为,被媒体置于民族主义的立场大做文章。霍顿拒绝与孙杨握手这一报道有失客观,媒体抓住了某一个镜头、某一个采访片段,有选择地略去了事件的背景陈述,以及对事件整体性的呈现。重大体育赛事对于提升民族国家认同和社会凝聚力具有积极作用,媒介从中扮演的传声筒作用无可置疑。尤其在以国家为单元的精英体育竞争,标榜“我们”和“他们”的民族认同语境中,以扭曲事实的新闻解读方式,裹挟受众的认知,与媒体一起“同仇敌忾”。媒体不能失去新闻的客观性这一基本遵循,过于渲染民族情绪,更不能以不正义的方式,获得一个正当的结果。每一起公共事件,每一个新闻焦点,每一场全民讨论,都是对社会价值观的革新与推动。在东京奥运会周期,相信中国新闻媒体将以更广阔的视野、更专业的报道、更宽阔的胸怀,为国人呈现一场人文奇观。

5 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首次参加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在6个大项中夺得15枚金牌,女子排球项目是中国夺得的第一枚集体大球项目金牌,也是本届奥运会中国夺得的唯一的球类项目金牌。新中国一鸣惊人的惊艳表现,创造了举国振奋的社会效应,为改革开放政策的铺开以及触发的社会变革注入了一股强心剂。中国崇尚集体主义的历史传统,在排球这一集体大球项目中找到了原型,象征“团结就是力量”的集体大球项目,十分切合当时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在许海峰创造中国奥运历史的时刻,个人荣誉显然没有集体荣誉值得放在整个社会层面上宣扬,许海峰的中国首金也是在“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的历史意义上获得社会宣传的合法性,除许海峰和中国女排之外的单项金牌,并未获得足够的社会影响力。以当时的社会氛围,集体大球项目更能够体现国家精神面貌和民族特性,以个体为基本单元组成的大集体,以单项金牌为计分依托的金牌榜,更能够反映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精神诉求。集体大球项目的特性决定了女排世界冠军作为彰显社会团结的标杆,为国家与社会广泛称颂。

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经济开启了高速增长模式,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指标,“GDP至上论”渗透至各行各业。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牌榜的国家象征意义超越个人的荣誉得失,对集体主义的弘扬,或者说集体的力量,超越个人获得的荣誉。中国女排夺得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成为继金牌榜之后最切合的民族主义教育素材,这一寄寓集体主义精神救赎的大事件,将女排精神推向了社会舆论的顶峰。体育界的“GDP至上论”愈演愈烈,缺乏国际高竞争力的“软金牌”项目犹如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重经济指标,不重经济的包容性、可持续性、可循环发展;重金牌“数量”,不重金牌“质量”。“三大球”项目全面滑坡,女排项目的基业逐渐松动。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奥运会和伦敦奥运会上夺得89枚金牌,却没有夺得一个集体大球项目冠军。“三大球”项目在群众基础、商业开发、文化认同等方面的战略价值,促使世界诸国在供给端发力,形成了充分参与的国际竞争格局。稀缺效应无形中提升了“三大球”项目的竞争门槛,中国过度追求金牌总数排名,过度追求较低国际竞争力的“软金牌”战略,致使中国“三大球”项目失去应有的锐气和光芒,造成“无处安放的民族精神”这一尴尬的局面。中国重新审视“三大球”项目的社会价值,对集体大球项目有更深刻的理解。中国足球改革发展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出台,吹响了中国竞技体育结构性转型的号角。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由优势项目向基础大项、潜优势项目扩展,提升中国在国际高竞争力项目上的竞争力,逐渐成为社会与行业发展共识。具有较好发展基础的中国女排,无疑扮演了中国奥运战略急先锋和救赎主的重要角色,成为中国奥运战略结构性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遭遇滑铁卢,对于中国奥运战略结构性转型的实际成效不容乐观。里约奥运会中国部分优势项目发挥失常,直接造成奥运整体成绩的大滑坡。除了女排项目一枝独秀,“三大球”项目缺乏竞争力。中国奥运战略转型的目标方向,必然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由“软金牌”项目转向国际较高竞争力项目,中国女排重回巅峰的重要意义,寄寓中国逐项突破国际高竞争力项目的开端。在东京奥运会“第一集团”争夺中,俄罗斯、英国、日本都将成为中国的竞争对手,中国如能在国际高竞争力项目上实现突破,即便挤出奥运会“第一集团”行列,也会凭借“中国女排”效应,收获更多的民族自信。正是由于国际高竞争力项目的巨大难度,质量达不到就要拼数量,又要回到“软金牌”数量和奖牌榜整体排位的轨道上来。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奥运6大优势项目如能实现以运动员大学生的身份参赛,即便成绩表现不佳,人们会心一笑,也无需在“软金牌”项目上找回民族自信。中国多出几个“女排”团队、“姚明”、“李娜”、“孙杨”,或许是民族自信最生动的表达形式。

[1] 宋亮.夏季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奖牌点变化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4(4):23-27.

[2] 曲鲁平,赖勤,王健,等.奥运会中国竞技实力水平的影响因素与发展对策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4(4):343-346.

[3] 崔志翔,沈丽娟,张宏成.中国竞技体育“举国体制”渐进式改革的再思考[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3(1):100-104.

[4] 王磊,邹薇.夏季奥运会项目设置的演变与价值取向[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3(6):33-37.

[5] 黎荣.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内部结构性及治理路径[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7):95-100.

[6] 赵雷鸣.全球化时代奥林匹克文化转型特征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16(4):84-86.

[7] 王成,靳铁军.《奥林匹克2020议程》解析——兼论新时期奥林匹克运动改革新动向[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6(2):90-94.

[8] 王相飞.大型体育赛事社群成长的发展模式[J].体育学刊,2016(1):31-35.

Panorama Commentary of Rio Olympics

HUANG Lu

(Sport Dept., North Chin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Univ., Tangshan 063009, China)

The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enhance the Olympic myth and defend the autonomy of the international sports organizations through establishing the refugee delegation. The Rio Olympics implemented the the Olympic 2020 Agenda and is excellent in sustainable concept, media development and humanistic reform. England and Japan have become the Olympic powers again,which is the rediscovery of the Olympic value. The Chinese Olympic strategy and media integration develop well and the Honghuang Girl has become hot topic. The winning of the Chinese women volleyball team has become the breakthrough of structural transform of the Chinese Olympic strategy featured with transform from factor driving to creativity driving so as to improv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powerful sports items.

Rio Olympics; Olympic myth; the Olympic 2020 Agenda; Chinese women volleyball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5BTY091)。

G80-05

A

1672-268X(2016)05-0039-05

2016-09-08)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员体育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男女运动员各有几名
头脑奥林匹克
我们的“体育梦”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运动员
头脑奥林匹克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