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6-11-29刘福顺

光明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肺源心脏病心功能

刘福顺



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刘福顺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记录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 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效果,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临床疗效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dis-ease,CPHD)简称慢性肺心病,属于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患者多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发展而来[1]。本文为提高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疗效,特选取我院于2014年1~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中男性46例、女性38例,年龄54~84岁,平均年龄(69.72±2.14)岁,病程2~19年,平均病程(6.78±0.65)年,心功能分级:II级29例、III级42例、IV级13例。按照前来就诊序号(单、双)将84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平均分为(每组42例)研究组(单)、对照组(双),两组上述一般资料对比结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包括抗感染左氧氟沙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卡纳普利、利尿剂氢氯噻嗪片、强心剂去乙酰毛花苷注射液、补液维持内环境(水、酸碱度、电解质)稳定等,每天给予12~15h低流量1.5~3L/min吸氧(鼻导管),连续治疗1个月为宜。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物,方剂组成如下:杏仁6g、桔梗6g、葶苈子10g、赤芍15g、黄芪20g、三七4g、桃仁10g、紫苏子10g,根据患者实际表现给予方剂加减,即痰稀量多者加川贝母、竹茹,喘息甚者加白芥子,咳嗽剧烈者加款冬花、紫苑,上述药物每日1剂,以水煎后分2次口服,连续治疗1个月为宜。记录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给予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

1.2.2 疗效判断标准 根据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情况判断其疗效:显效:经治疗后咳嗽、发绀等症状均消失或显著改善,肺部湿罗音较之前显著减轻或消失,心功能评级较之前提高2级及以上;有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较之前好转,肺部湿罗音有所减轻,心功能评级提高1级;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表现均未改善甚至加重,肺部湿罗音未减轻甚至增加,心功能评级未提高甚至降低[2]。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果

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上述相应措施治疗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数据对比P<0.05则提示两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例,%)

注:1)与对照组对比P<0.05

3 讨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生原因为机体中胸廓、肺部、肺动脉血管经以往慢性病变从而加大肺循环阻力导致肺动脉高压,右心室心肌呈现肥厚、扩大状态,最终将导致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情况。研究表明,约8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发展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此类患者特点为周期长、病情复杂、易反复发作等,若未获得及时救治将造成多器官功能损害、活动耐力下降等后果,将导致患者无法完成简单的生活自理行为,严重者甚至将危及其生命安全[3]。近年来,由于生活习惯、周围环境、工作压力等因素不断变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数量也随之增加,应引起广大医务工作者高度重视。

研究表明,接诊后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吸氧、抗感染、利尿等基础治疗可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及心功能,但仍有少部分患者因个体差异、病情较重等因素无法获得满意疗效[4]。提示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应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加用其他辅助措施,从而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经常规西医治疗后总有效率仅为71.43%,治疗效果较差,与上述研究结果相符[4]。

祖国中医理论将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归属于“肺胀”“喘证”范畴,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主要特征,病因包括水饮、血瘀、痰浊、气滞等,发病机理为肺病日久则损伤脾肾,正虚外邪对肺及心造成侵袭等,临床主要治疗原则为益气温阳。有资料显示,桃仁、赤芍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紫苏子、杏仁、桔梗化痰、止咳、平喘,三七活血散瘀,葶苈子泻肺、消肿、利水,黄芪益气固表,诸药联用可达化痰平喘、活血益气之功效。本文中研究组经常规治疗后加用中药方剂,其临床总有效率(88.10%)显著高于对照组(71.43%),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与国内相关研究结论一致[5]。

综上所述,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有利于获得更为理想的症状及心功能改善效果,有效保障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值得今后推广。

[1] 张燕,黄勇.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红细胞的血液流变学和生物力学特性研究[J]. 重庆医学,2011, 40(11): 1070-1072.

[2] 冼土生,张春凤. 灯盏生脉胶囊辅助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临床观察[J]. 广东医学. 2011, 32(24): 3276-3277.

[3] 吴越平,孙安礼. 益气活血强心汤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疗效观察[J]. 光明中医. 2013, 28(1): 107-108.

[4] 王永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25例[J]. 光明中医. 2015, 30(1): 128-129.

[5] 吴莹,韦祎.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56例[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2, 18(23): 316-319.

河南省武陟县中医院内科 (武陟 45495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38

1003-8914(2016)-06-0827-02

�和平

2015-06-27)

猜你喜欢

肺源心脏病心功能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特点分析
心功能如何分级?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蒙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发作期66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不同通气模式在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