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校村合作模式研究
——以罗甸县委党校与八总村共建为例

2016-11-29蒙豪中共罗甸县委党校贵州黔南558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共建新农村建设党校

蒙豪(中共罗甸县委党校,贵州 黔南 558000)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校村合作模式研究
——以罗甸县委党校与八总村共建为例

蒙豪
(中共罗甸县委党校,贵州 黔南558000)

摘要:将党校自身优势与罗甸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相结合,以服务群众为主旨,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罗甸县委党校与八总村的共建案例作为校村合作的主要研究点,在新农村建设的视角下分析了罗甸县委党校与八总村合作的背景及内容,对于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值得重视、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党校;八总村;共建

一、概况

(一)八总村概况。龙坪镇八总社区八总村距罗甸县城22公里,从县城码头到八总简易码头水路全长11公里,交通便捷。八总村共有8个自然寨,辖3个组178户675人,至?2014年,该村人均纯收入约为6230元,属二类贫困村。

八总村土地资源丰富,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适宜种植火龙果、西瓜等喜温水果。仅2014年就助销火龙果19万斤,给该村农民带来185万元收入,发展潜力较大。但由于缺乏文化知识和技术指导,没有致富引领,且长期受小农意识的影响,导致八总村的整体发展至今仍比较落后,村容村貌较差,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

(二)县委党校概况。中共罗甸县委党校位于龙坪镇八总社区八总村,是党委直接领导下的重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自体制改革以来,党校硬件设施建设得以完善,教学培训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师资力量雄厚,能够为校村共建提供智力支持和资金帮扶。同时,党校因地制宜,及时为八总村村民及周边群众答疑解惑,现场指导,带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推动八总村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八总新农村建设。

二、背景

由于县委党校迁至八总村,校村互动局面已经形成。党校拥有较强的资源、人才优势,不仅能够丰富八总村娱乐文化生活,还能在技术、资金、文化知识上进行帮扶,从而带动本村经济社会发展。八总村依托地域、气候等资源优势,能够充分发挥农村的阵地力量,为党校教育培训提供实践场所,同时,还能为党校教学科研提供真实有价值的研究题材。

依托党校平台,整合八总村资源,充分发挥互补优势,将县委党校与八总村共建,搭建校村合作新模式,不仅能提高当地群众的发展意识,增加文化技能,改善八总村村民的文化生活水平和质量,还能使党校在共建过程中积累经验,不断创新校村合作模式,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

三、内容

(一) 加强机构建设,保障共建成效。加强机构建设是实施校村共建、共促发展的关键。党校带头,建立“党校--八总村校村共建协作小组”,由村主任(或支书)和学校分管校长担任组长[?侯祖钦:《浅谈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技术经济》,2014年第19期。],形成学校领导与村站领导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保证校村共建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

(二)加强组织协调,保证工作有序开展。

首先,县委党校应与八总村共同研究制定《校村共建实施方案》,在共建共享,互益双赢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各种规章制度,确保校村共建工作的有序开展。

其次,依托县委党校平台,搭建远程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库。党校应加强组织协调,明确职责,将下载的卫星网络信息资源刻录成光盘,分类归档,建立一个适合本地经济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信息资料库,科学统筹,实现规范化管理。

最后,县委党校教职工应与八总村村民建立结对帮扶,形成一帮一或一帮几的帮扶对子。制作填写结对卡,并定期召开校村共建结对帮扶联席会议,及时总结校村共建工作开展中所取得的经验及存在的不足,随时调整工作方法,切实解决校村共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三)加强宣传学习,弘扬优秀文化。目前,八总村村容村貌相对较差,与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差甚远。作为校村合作模式下的县委党校就有必要对八总村开展村容改造活动及对村民进行乡风文明宣传教育。同时,应大力挖掘和保护该村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后代留下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

(四)加强素质教育,提高文化修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在“十一五”期间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的标准,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田强?王庆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对策》,《当代经济》,2006年第3期。]

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其致富能力、创业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是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重任。[?互联网:《巢湖日报社多媒体报刊》,2009年3月12日。]

为使八总村适应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要求,县委党校应对村民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提高全村群众的道德文化修养。对于没有文化基础或文化基础较低的村民,党校可以通过开办“文化提高班”等形式的教育培训,来提高村民的文化知识;对于想发展却缺乏技术的村民,党校可以通过开办各类技能知识讲座,邀请专业人员,对村民进行技术指导并编写通俗易懂的科技知识读本供村民参考学习,以此提高村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掌握科学技能;对于八总村缺乏文化设施的现象,党校可以通过自身平台,为八总村搭建文化活动室,实施“农村书架”工程,丰富八总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文化修养。

(五)加强帮扶力度,促进经济发展。

按照校村合作模式下校村共建的总体思路,县委党校建设应与八总村改造相结合。根据县委关于“党校发展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的要求,为配合相关部门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的规划及其落实,党校对八总村加强帮扶力度,改善八总村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促进八总村经济发展。主要措施有:

1.为八总村一、二、三组联系项目资金,修建生产道路,降低了运输成本,方便了村民的生产,提高了村民的生产效率。

2.联系相关职能部门,通过现场办公的形式,为八总村解决了饮水困难的问题。

3.发展八总村特色产业,利用互联网资源优势,搭建电商平台,以电商销售模式,为八总村民助销农副产品,扩大村民的销售出路。

4.积极开展遍访活动,为有困难有需要的村民提供各类帮扶,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解决实际困难。

四、结语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的校村合作模式,是一种共促发展,互利双赢的全新发展模式,这种新发展模式也是一种新的扶贫方式,这种扶贫方式更全面、更具体,效果更直接、更明显。

通过校村共建能使当地村民在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知识技能的同时,增加道德文化修养,了解社会发展和县委政府的相关法规政策,感受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下新农村的气息,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改善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村域经济发展,切实有效的为我县扶贫帮扶工作提供了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胡锦涛.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2]郭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论[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3.

[3]田强,王庆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对策[J].当代经济.2006(3).

[4]侯祖钦.浅谈学校如何进行依法治校[J].技术经济,2014(19).

[5]罗甸县扶贫开发局.罗甸县扶贫开发志[M].未刊稿.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35-02

作者简介:蒙豪,男,布依族,中共罗甸县委党校教师,大学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共建新农村建设党校
晋源区委党校:历经四年寻访 赓续红色血脉
完善党校党建工作激励机制研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共党校建设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关于对徐州市实施大学生村官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基于汽车专业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践研究
企业文化与高职高专校园文化共建之探索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