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初探

2016-11-29刘茜商丘师范学院河南商丘476000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套曲大调乐句

刘茜(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 476000)



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初探

刘茜
(商丘师范学院,河南 商丘476000)

摘要:《致远方的爱人》是贝多芬晚期创作的主要声乐体裁之一,是西方音乐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声乐套曲。它的出现不仅为后来的舒伯特、舒曼、马勒等伟大音乐家的音乐创作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它还为西方音乐史增添了一种新的创作体裁并被广泛采用,可以说,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键词:贝多芬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一、声乐套曲的旋律和诗词

《致远方的爱人》是贝多芬根据一位德国医生和业余诗人阿·耶特勒斯的组诗而作的著名声乐套曲,为男高音和钢琴而作。

这是历史上第一部声乐套曲,贝多芬创作的这部套曲实质与后来作曲家创作的每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独立存在的特点是有着不同的。他把《致远方的爱人》中的每首歌曲都用巧妙的过渡把他们连缀了在一起,使它们成为一个不可分解的整体。在歌曲中诗人耶泰勒用其发自肺腑的朴素诗句倾诉了他心中汹涌澎湃的爱情宣言,作曲家诚恳地借用了整套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情。整部诗歌一共有六首,它们分别是:

1.自坐在山坡上眺望。坐在山岗上,遥望蓝天下面的山庄,白云遮盖着的牧场,我俩相爱的地方。高山幽谷阻隔我俩,使我们俩无法共同来承担我们的安宁……

2.远方群山苍苍。那深绿的山峦隐现在朦胧的暮蔼之中,夕阳西下乌云合拢,那是我的归宿之处……

3.蓝天上飘着朵朵白云。那翱翔高空的飞鸟,潺潺流淌的溪流,倘若看见我的爱人,代我一千次问候。白云你若看见她在山谷里默想,请出现在她的眼前变幻成我的形象。

4.小鸟带我一起飞翔。这些高空漂浮的白云,这些飞翔的鸟群都会看见我亲爱的,请你们带我一起飞!习习西风在你的面额和胸膛上戏弄,它拨动你如丝的长发让我分享这快乐!

5.春回大地。五月又来临,遍地盛开鲜花,微风它是这样的温和宜人,小溪流水声潺潺动听。双燕又飞回到住过的房檐,他们勤劳的建造新巢为了安置它们爱情的新居,安置它们爱情的新居。

6.你和我虽然远隔重山。请你收下,我亲爱的,收下我的真情歌唱,愿你晚上伴着琴声把它们再次歌唱!当那红霞出现西边,返照蓝蓝湖面上,它的最后一线光芒,在那群山后消亡。

贝多芬用这六首诗谱成六首歌曲的同名声乐套曲,整个套曲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六首歌曲不间断地互相连接,音乐最后又回到第一首歌曲。非常注重整个套曲感情、性格、气氛的前后呼应。下面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细看套曲中的奥妙。

1.从歌词上看,这里笔者谨以钱仁康老师注释的歌词作参考来做简要的分析。

整首套曲的歌词给人一种浪漫而抒情的意境,但远方的爱人能否看到我的脉脉深情,能否体会到我对她的相思之苦?音乐形象生动而准确,情感色彩浓郁而鲜明。诗词既有古典主义诗词的优美、结构清晰、内涵深邃的气质,又蕴含了浪漫主义的诗情画意,是一首具有鲜明情感的诗词。

2.旋律和诗词,首先整首诗整体情绪以痛苦、忧虑、压抑、思考为主要色调,诗情画意中透露出对爱人心中的思念。诗词中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本曲为简单的多部曲式,可化分为六部分,第二部分和第六部分采用三部曲式,其余部分是用分节歌写成。六部分相互连接,音乐最后又回到第一部分作为尾声。在降E大调上进行呈示性陈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由衷赞美。

3.旋律性格,我们看到了深情地、抒情性强的旋律感。它们准确表达了作曲家丰富又细腻的内心情感。

第一部分,采用分节歌的形式,由五个部分组成,调式为降E大调,运用重复的写作手法,哀伤、忧郁的情绪贯穿始终,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

第二部分,采用单三部曲式,由三个平行乐句组成,第一乐句调式为G大调,第二乐句引用第一乐句的材料,调式由G大调转入C大调,音乐的力度变的更弱,使歌曲婉转悠扬。第三乐句采用新材料在G大调上进行陈述,由对景物的描写转为抒发感情,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苦楚与无奈。

第三部分,歌曲通过对动态景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殷切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思念之情传达给远方的爱人,音乐进入第三部分时,中间插入转调结构,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最后回到主调。

第四部分,降A大调,音乐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心爱的人共同分享美丽的风景,心中急切渴望的心情,音乐在属音的持续音上进入,由三部分组成,采用平行乐段,最后结束在主调的主和弦上。

第五部分,C大调,由两个平行复乐段组成,在新材料上进行呈示性陈述,是整个作品的高潮部分,情绪激昂,是诗人的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中间的C大调变为F大调,乐曲最后收拢于主调的主和弦。

第六部分,音乐的尾声部分,调式回到降A大调,与前面的音乐形式呼应,使音乐的速度变的急促不安。采用单三部曲式结构,由三个平行乐句组成。音乐最后结束在主调的主和弦,完满终止。

二、声乐套曲的风格分析

“古典”——“浪漫”

《致远方的爱人》的创作风格就突显出他创作风格的转变。由抒情性、内省性取代了以往的英雄性。贝多芬不仅成功地将具有代表性的“戏剧性”风格诠释丰满,成为古典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典型音乐风格而且更是预示了浪漫派的“抒情性”的典型音乐风格。所以我们说他既是古典音乐风格的集大成者,又是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开创者。所以说贝多芬是跨浪漫主义之先河的伟大音乐家。总的说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复杂性决定了错综复杂的文艺思想和音乐观。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个性、个人主义的观念。这是19世纪整个时代精神的精髓,它是西方人文主义传统的体现之一。即主张任何人都不应当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提倡评价个人自信、个人私生活和对他人的尊重。

2.人与自然的沟通的观念。通过描写自然的景色和抒发对自然的感受来表达感情。《致远方的爱人》这部作品中明显的体现了贝多芬的浪漫主义,贝多芬由以往的英雄性转到抒情性直接表现了他的浪漫主义。贝多芬以“自己”为中心题材,借用诗歌的内容深情地表达了对爱人的爱意。歌词 深刻地意味了他的极大痛苦经历和曾经对爱人的爱,他用最真挚的爱情表白语言和激情完成了这部抒情作品。作品中带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表现作曲家个人的体验和思想。

结语:从贝多芬首次创作声乐套曲《致远方的爱人》开始,就预示了浪漫主义艺术歌曲的兴起。舒伯特、舒曼、马勒等音乐大师都在不断地在贝多芬创作的基础之上进行创作和不断发展。使声乐套曲成为整个西方音乐史上较为重要的创作体材,并占有重要地位,影响了整个德奥艺术歌曲的繁荣和发展。它细腻深情的旋律中,散发着古典主义的优雅和浪漫主义的激情。可以说,它的诞生具有划时代历史性的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第一版[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2]钱仁康.《贝多芬艺术歌曲精选》第一版[M]. 上海: 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沈旋, 梁晴, 王丹丹.《西方音乐史导学》第一版[M]. 上海: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6.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14-01

猜你喜欢

套曲大调乐句
《舒伯特小提琴奏鸣曲D.574》钢琴伴奏演绎分析
北曲套曲体式研究述评
清宫庆典承应戏中的【醉花阴】套曲
G大调随想曲
该丘斯曲式学之乐句式研究
谈和声配置中大调Ⅱ7和弦的应用
板式变奏原型结构解析
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呈示部和声结构分析
浅析钢琴演奏中乐句划分与呼吸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