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能一味从网络的“众”

2016-11-29陈馨

新闻前哨 2016年3期
关键词:晨报屌丝用语

◎陈馨



不能一味从网络的“众”

◎陈馨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体现,也是社会心理的缩影。透过线上的网络语言,折射的是线下的现实社会。正因此,抵制网络低俗语言,不发布、不传播低级恶俗的语言,媒体人责无旁贷。

武汉晨报是一份都市类报纸,也是武汉惟一的地铁报,七成用户集中在30岁-40岁,创刊16年来在文风、语言上始终把握通俗而不媚俗、轻松而不轻佻的原则。

但在全球互联网大潮冲击下,汉语和汉字也遭遇了巨大挑战。当“屌丝”、“逼格”、“然并卵”、“蛋疼”等网络用词成了接地气,成了年轻人嘴里所谓的“潮”,作为以年轻人为主要受众的武汉晨报也在积极努力应对。

首先,思想上高度重视。无论是每天的采前会还是编前会,规范网络用语已成为工作日常,从上到下统一思想,开展自查活动,主动过滤粗俗、带有侮辱性的语言。

其次,制度上加强监管。推出记者、责任编辑、部门主任、总编室主任、值班老总的“五审制”,武汉晨报官方微信等同于纸媒实行“三审制”,不管传播介质如何变化,在语言传播中都坚持一个标准,一把尺子,严格把控手中的“黑按纽”。

再次,流程上严格把关。尤其是对文化、体育、社会新闻强化管理,选题不猎奇、标题不惊悚、不以吸引眼球为目的,不传播未经证实的八卦、绯闻。

最后,心理上杜绝“从众”,这里的从众指的是从网民的“众”,比如不能因为“屌丝”、“然并卵”、“逗比”等成为网络热词,就一时跟疯搬到报纸、公众号上去,以此表示自己顺应时代潮流,贴近年轻人的生活。

《礼记·少仪》对礼仪之邦应有风范的描述,第一条就是“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网络语言以其鲜活性、形象化的特点,在短时间内能迅速实现广泛传播。

对于网络语言媒体必须区别对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比如“蛮拼的”、“点赞”、“给力”等正能量的网络用语,就应该合理使用,营造健康清朗的网络空间,让汉语之美在网络时代传承下去。反之,以丑为美、以低俗为流行的价值取向,会降低我们的文化高度和文明品质,使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华文明变了味,应该坚决摒弃。

(武汉晨报)

猜你喜欢

晨报屌丝用语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未来的晨报
自我矮化症
5个人 50万粉丝 500万营收——都市晨报微信号是怎样炼成的
礼貌用语大家学!
黄瓜网 搞笑屌丝吐槽网站
官场“屌丝”的梦想与现实
八分饱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