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的4个问题

2016-11-29

新闻前哨 2016年3期
关键词:重塑传统媒体话语



受众接受心理变化的4个问题

蔡惠福、周伟业在《新闻大学》撰文认为,对当下受众信息接受心理变化特别要关注四个问题:

1.要高度重视受众接受信息时对事物真相的需求。

真实对于新闻的生命性意义是尽人皆知的。弘扬认真、守真、较真的职业精神,诚实地面对社会、面对受众,决不做歪曲真理、掩饰真相、欺弄受众、忽悠社会的事情,让“真”字永驻媒体之中,以重拾受众对媒体的信任和信赖,并以此推动社会诚信道德的建构。

2.要高度重视受众对改进叙事方式的需求。

在革命建设的长期实践之中,我国媒体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固定的叙事模式:

在题材的选择上追求崇高宏大,结构上追求庄重严谨,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网络传播的风行,正在颠覆传统媒体的叙事方式,形成新的叙事风格,少一点沉重压抑,多一点亲切活泼,让我们传播的声音不再高高在上,能顺畅地、无障碍地走进受众之中。

3.要高度重视受众对重塑媒介话语的需求。

重塑媒介话语体系是大势所趋,受众之盼,必须适应这一需求,革故鼎新,力除陈言,让媒体语言充满光彩,充满魅力。讲媒体融合,也应该包括传统媒体、主流媒体在话语上、文风上积极主动地向新媒体学习、借鉴、接近、融合。这无疑也是“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的重要途径。

4.要高度重视受众参与互动的需求。

互联网开放、平等、共享的特征,使受众在信息传播中的地位作用实现了真正的解放,受众自我意识、公民意识、主体意识得到觉醒和提升,受众的传播权、话语权、创造权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任何传媒都必须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让受众进入传播过程,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信息的采集、制作和播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本传播”。

猜你喜欢

重塑传统媒体话语
重塑未来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传统媒体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