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6-11-29陈盼盼辽宁大学辽宁沈阳110036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陈盼盼(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及对策研究

陈盼盼
(辽宁大学,辽宁 沈阳110036)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巢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与城市相比,农村空巢老人属于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迫切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关爱和支持。如何改善其养老现状,提升养老的质量和水平,以满足农村空巢老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是当前中国必须直面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潍坊市为例,通过实地调查潍坊市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现状,分析空巢老人在经济条件、健康医疗、生活照顾、精神慰藉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政府、社会、家庭和自身方面提出农村空巢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需求分析

一、研究背景

按照国际惯例,当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10%以上,或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 7%以上,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按照这个标准,我国早在 1999 年就进入老龄社会。数据显示,到2007 年年底,我国 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数为 1.53 亿,占总人口的11.6%。到 2020 年,老年人将达到 2.48 亿。人口老龄化问题将贯穿整个 21 世纪,这一趋势带来的比较明显的变化之一就是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农村出现了许多空巢家庭。而且逐渐呈现空巢家庭的年轻化,空巢家庭的比例仍然在迅速增长,因此,本文选取空巢家庭作为研究对象,具有的很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二、潍坊市空巢家庭养老需求分析

(一)经济需求。在经济需求中,收入需求是反映空巢老人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指标之一,能够综合反映空巢老人吃、穿、住、行等各方面的所需费用总和,收入需求与实际收入的差距能够衡量老人对生活的满意度。本次调查对于收入需求的衡量指标是空巢老人对于家庭收入的感受,下表是空巢家庭的收入与其对收入状况的衡量的列表,能够综合反映空巢家庭的收入需求状况。

(二)日常照料需求。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别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五个层次。日常生活照顾类需求属于满足生理方面的需求,是老年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下降而产生的需求。

(三)医疗需求。空巢老人随着年龄增长,生理机能逐渐衰退,抵抗力下降,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些慢性疾病,而且空巢老人需要的社会正式支持比非空巢老人会更迫切。本次调查将医疗需求分为医疗费用需求和社区医疗服务需求,从上述两方面对淄博市空巢老人的医疗需求进行分析。

(四)精神慰藉需求。空巢老人除了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动之外,还需要社会人际关系的维持,人际关系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维持同龄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朋友关系,二是维持和谐的家庭成员关系,即享受天伦之乐,老人需要和子女、孙子女定期的团聚,需要享受儿孙绕膝,和孙子女一起玩耍的乐趣。

三、空巢家庭形成的原因分析

(一)空巢老人经济来源渠道较少。农村空巢老人大多是需要政府救济的贫困户,因此每月能领到固定的救济金,但这部分钱对于身体不好的空巢老人来说根本是杯水车薪。大多数老人表示,政府给的补贴并不够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花销,所以他们会以其他方式谋取收入,补贴家用。而农村老年人的经济活动较为单一,缺少经济机会和资源。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山东省潍坊市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年收入及消费水平相差很大,而农村空巢老人又是农村居民中的弱势群体,其收入情况和消费情况与城镇比相差更大,处于低水平状态。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给付水平低。在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现在山东省农村地区已经开始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由于给付水平低等原因,使得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仍未完全得到解决。虽然农村空巢老人(65 周岁以上)不用缴费就可以获得养老补贴,但是基础养老金(最低 55 元/月)与空巢老人的日常支出相差很大,并不能满足老人的基本生活。再加上各地村集体的经济实力相差很大,这就导致了单纯依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根本不可能确保农村空巢老人有足够的资金保障。

(三)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不健全。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照料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尽管如此但应当看到,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养老床位总数偏低,仅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 2%至 3%的水平;养老保障面较小,服务项目过少,区域间、城乡间发展极不平衡,布局不科学,有的机构“一床难求”,有的机构却“床位闲置”;缺少养老服务专业人员,资金投入不足,监管不到位。

(四)医疗保障不完善、疾病治理不及时,生活照料不到位。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机能都开始衰退,大部分的空巢老人身体大大小小都有些病痛,很多都是慢性病。多数空巢老人都会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看病致贫,二是无人看护。空巢老人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个人劳动所得,自然负担不起昂贵的医疗费用。另外,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离家子女也不能及时在老人身边照料。因此,无钱看病和看病无人陪已成为农村“空巢老人”生活中最困难的事情。另外,与城市相比,农村的医疗设施、医疗体系都极其不完备,老年人生病时的治疗设施异常缺乏,导致空巢老人的健康存在严重的威胁。

(五)娱乐设施不健全、生活方式单一,精神慰藉被忽视。由于子女在外成家立业,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造成农村空巢老人的心理失衡。同时由于文化程度较低,农村空巢老人难以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对于闲暇时间,老人们主要分配在睡眠、家务劳动、观看电视节目和其他一些琐碎的生活事务中,主要的社会交际就是邻里之间串门聊天。因此空巢老人更容易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严重的还可能产生抑郁、悲观等消极情绪。除此之外,政府在娱乐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也很不足,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往往被忽视。因此。情感空虚、孤寂、无助等问题也是农村“空巢老人”生活的一大困境。

四、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的具体措施

(一)发挥老人自身作用,满足农村空巢老人自身养老需求。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需求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还是发挥老人自身的作用。培养自我养老意识,提高自理能力。农村空巢老人可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从事土地劳动创造经济收入,提高自身养老保障能力。在日常生活方面,农村空巢老人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子女离家前要有思想准备,注意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在心理和精神方而,农村空巢老人要注意锻炼身体,要乐于学新东西,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心理上的自立度,注重心态的调整,保持愉悦的心情,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

(二)家庭方面,充分发挥子女养老作用。家庭仍然是农村空巢老人最重要的支持主体,“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农村尚未完全改变。农村空巢老人的子女要做到“身不在心在”,多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尽可能多为老人提供经济支持,确保老人有充足的经济收入来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为了能在父母需要时及时提供照料,外出子女应尽可能就近务工,同时必须重视关心父母的精神需求和代际间的情感交流,在外出期间,要经常和父母打电话,了解他们在家的情况,在他们生病或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及时回家提供帮助。

(三)社区方面,关心空巢老人的经济、生活、情感状况。完善社区的道路、饮水、农田灌溉等基础设施,减少空巢老人生活和劳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安全隐患。加强村组织建设,发挥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平台的作用。健全村庄的组织建设,把“想干事、会干事、肯干事”的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调动村干部干事的积极性。在经济条件相对好、人口多的行政村,逐步建设农村社区的家政服务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应急救援中心和集文体、社交、日常生活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完善“为老服务热线”、居家养老呼叫服务网络等信息沟通求助渠道,共同构成居家养老服务网络。通过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有偿上门服务等形式,使每个村庄成为没有院墙的敬老院。

(四)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加大各级政府支持社会养老服务力度。各级政府要明确职责,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逐步提供基本养老公共服务。省政府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建立人才引进长效机制,吸引老年学、护理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加入到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来,为空巢老人提供优质医疗资源。此外,还可以凭借地方政府财政支持,设立公益岗位,建立以农村女性劳动力群体为主体的兼职服务队伍,满足老年人需要的日常照料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服务工作。

(五)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社会养老,提供多层次的养老服务。积极引导培育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产业,培育和发展社会养老护理服务市场,推进分层次养老服务,形成公益性、盈利性相互促进、互为补充的格局。一是尝试建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家政服务站等经营性实体,在收取合理费用的基础上,由专门工作人员为农村中的“空巢老人”提供上门服务。二是建议政府政策加大扶持发展期的社会养老机构,在土地、水等多方面进行优惠,并加强监管。同时,加大舆论宣传,积极动员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力量和慈善组织对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实行经济帮扶。通过各种途径激励志愿者、社会工作者、年轻人给予“空巢老人”更多的关爱。

参考文献:

[1]韩文甫、贾婷婷.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山东农业大学报,2013.

[2]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M].北束:屮国统计出版社,2012年

[3]王晓欢:《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空巢家庭养老问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5月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8-02

作者简介:陈盼盼(1990—),女,汉,山东省潍坊市人,硕士研究生,辽宁大学,研究方向:社会工作实务。

猜你喜欢

人口老龄化
“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道路”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成因与应对
人口老龄化条件下的健康预期寿命——新冠肺炎疫情时代的全球趋势
老有所医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跻身国家战略,有何深意
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可视化分析
世界人口老龄化之住房问题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技术创新视角下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