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青少年疯狂追星的心理探究及引导

2016-11-29龚冬阳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人间 2016年16期
关键词:青少年

龚冬阳(天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87)



对青少年疯狂追星的心理探究及引导

龚冬阳
(天津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387)

摘要:青少年疯狂追星现象在当今互联网和通讯设备普及的现代社会中有增无减,信息网络极大地提高了青少年追星的机会和途径,对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引起社会广泛关注。透过青少年疯狂追星的现象与特点,探究其原因以及提出合理引导对策,对青少年形成健康的追星心理与行为至关重要。

关键词:青少年;疯狂追星;心理原因

在娱乐市场繁荣的现代社会里,随着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视、电影等传媒手段迅速普及的情况下,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大量的娱乐信息,整个青少年群体中存在种种疯狂的追星现象,而且表现出多种特性。

一、青少年疯狂追星的现象与特点

(一)青少年疯狂追星的现象。

青少年疯狂追星主要表现为个体过度爱慕、追求和崇拜明星而产生的对明星的特殊嗜好,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并使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具体表现为痴迷者毫无节制地终日沉溺于对明星的关注和幻想之中,并由此而产生身心依赖现象。疯狂追星的青少年,把明星作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整天整夜上网时刻追踪明星的一切动态,随之而来的是狂热行动,他们花大量的金钱和时间追随明星的演唱会、买明星的专辑、代言的产品、以及明星穿的服饰,甚至整容变成和偶像一样的容貌。这些疯狂举止对青少年个人的发展和社会都造成不良的影响。

(二)青少年疯狂追星的特点。

痴迷的成瘾性。青少年在疯狂追星的过程中表现出持续性的非理智行为,不仅长期的追逐同一个明星,坚持每天随时随地、主动积极地关注明星的近况,利用互联网、智能手机,不厌其烦地观看追捧明星的作品。虚幻的情感性。在情感上,青少年对追捧的明星极为依赖,明星发生的点滴变化都会引起他们情绪的轩然大波。当对明星的极强占有欲得不到满足时,心理失去平衡,经常失眠、自烦。过度的反应性。疯狂追星的青少年当听到追捧的明星恋爱、结婚或者死亡的消息后,会产生失望、挫败的情绪体验,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心神不宁、焦躁不安以及颤抖、乏力等症状。

二、青少年疯狂追星的心理原因

(一)渴望成功的心理。

青少年在寻找自我、确认自我的过程中,对将来充满幻想与憧憬,特别向往一种个性张扬、与众不同的生活,同时渴望事业有成,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表扬,可以在众多人面前展现自己的卓越成就和非凡地位,赢得他人的尊重,满足虚荣的需要。但是现实与理想的差距太大,让青少年对成功渴望而不可及,于是看到那些外表光鲜靓丽的明星事业成功、生活富裕,整天被成千上万人如潮水般的掌声、鲜花包围着,使青少年羡慕不已,明星生活岂不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于是将他们对成功的渴望转移到对明星成功的追捧上,对成功明星的满腔热血的追逐似乎是对自己追求成功的努力。

(二)思维认知的片面性。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在12岁左右,开始进入认知发展的最高阶段,但由于青春期青少年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作用突出,往往过高估价自身能力,对事物形成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认知,是非常不完善的, 看待问题总是以偏概全,喜欢从事物的表面特征、个别特征来认识, 缺乏理智的科学的全面的看待问题的眼光。因为受到认知发展的限制,青少年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偶像认知,容易疯狂的追逐于偶像华丽的外表、潇洒的举止、优厚的待遇、富有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知名度等,形成对偶像一种近乎宗教般的狂热,而忽略了对明星成功背后的努力及人身价值方面的认同。

(三)自卑与炫耀的心理。

青少年关注自我的程度远远超过儿童期,表现欲望特别强烈,同时在乎成人、同伴对自己的关注。追星是他们寻得最快乐的方式,因为周围同学处在青春期,对明星都有着强烈的羡慕心理,但这种方式促使一些青少年持续疯狂的追星,只为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炫耀心理促使一些青少年刻意赶时髦、模仿明星们的穿着打扮,获取其信息,在交往中通过这些炫耀自己的本领、彰显自己不一样的追求。同时在一起交谈时侃侃而谈、洋洋得意地讲述自己知道的所有信息,体验一种自豪感、满足感甚至 “成功感”,以此提升自己在周围人中的地位。

三、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消极影响

(一)疯狂追星,偏离正确的价值观。

在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时,榜样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会寻找参照物并善于利用模仿榜样的行为形成自己行动的指南。但他们盲目追逐明星,认为风光无限的明星是最有价值的。青少年判断是非能力差,他们对明星的价值观采取全盘“打包”策略,一点不留。这中盲目行为必然造成青少年价值观扭曲,忽视建立正确、有意义的价值观。并且在这种偏离正确方向的价值观影响下,青少年看到一些文化水平低的明星在舞台上光彩夺目,他们也开始抵触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出现厌学、逃学、弃学的现象,引发其与家长和学校的矛盾,造成社会、家庭中的不和谐。

(二)疯狂追星,迷失自我。

青少年受到认知水平的限制,往往对明星偶像缺乏全面的认识。一些青少年绝对化地看待明星,认为其完美无缺,没有不足之处,在心理学上的“晕轮效应”作用下,更将明星“神”化。这种绝对化和神化的认知,产生肤浅、直观、非理性的崇拜,一方面导致青少年盲目追逐明星的外表形象而不重其内涵,一味地模仿其言行举止,结果把自己弄得面目全非,迷失了真实自我。另一方面,青少年对喜欢的明星产生浪漫幻想和迷恋,沉浸在关注和收集明星的情感绯闻信息中,整日变得极端情绪化,越来越脱离现实生活。

(三)疯狂追星,影响正常的学业和生活。

一些青少年将大量的精力用在追星上面,无暇顾及学习,学业中的各项任务都不能正常完成,厌学情绪浓厚,也失去对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热情,造成学校德育工作难以展开和推进,加之整日整夜的关注明星动态,失去了正常的作息时间,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对明星疯狂的追逐成了青少年学习和生活的中心,他们的一切生活都围绕追星展开,严重脱离了现实的生活方式和状态,流走在自己制造的虚幻中,失去了应有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四、对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正确引导

(一)结合明星成功经历,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

由于青少年对明星偶像有着极大兴趣,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青少年的这个特有兴趣,注重留心和挖掘明星成功背后的原因以及明星价值观当中的积极与消极的因素,将这些与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突出明星成功所发挥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价值内涵,帮助青少年分析明星价值观中值得学习以及抛弃的内容。通过以青少年崇拜的成功明星为教育范本,在结合他们兴趣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认清整个社会到底提倡什么,反对什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错误价值观的发展,也可以宣传我们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同时启发学生将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对成功的渴望融于主流价值中,以此培养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二)创建有利于青少年表现自我的环境。

青少年处于青春期,内心世界丰富而敏感,表现欲望强烈,学校教育在注重知识文化教育的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开展丰富多彩的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开展校园演唱会、舞蹈大赛等,提供给他们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让他们在展现自我的过程中增强自信、自尊,发展起自己的专长,而不盲目去追随明星。教育者还要注重建立学生周围的和谐的人际环境,首先是学生与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要形成相互关心,互帮互助的氛围,使学生能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作用,避免学生因人际关系产生孤单、自卑的心理,走向疯狂追星来寻求慰藉。

(三)利用认知输导, 培养理性思维。

我们应该通过认知疏导的方式,纠正青少年对明星的绝对化认识。在认知疏导的方法上宜采取对话交流或研究性学习方式。在老师启发下,通过学生主动、亲身参加的活动与思考,来实现自我选择与自我反思的结合,内心释放与理性增长的结合,从而改变学生对偶像的片面认知,科学地对待崇拜的偶像,进而推进学生的心理成熟与自我调节水平。我们在对疯狂追星的青少年进行认知教育时,采用“团结-批评-团结”的方式,教育者首先要肯定青少年追逐的明星的一些长处,然后启发学生思考他的偶像的一些行为对社会的影响,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自己追逐明星的误区,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改进。

(四)加强与青少年沟通,帮助树立自我意识。

家长和老师要特别注意观察青少年的心理变化,积极主动的与之进行交谈,深入其内心,倾听他们的困惑与压力,最终减轻其内心的痛苦挣扎,使他们感受到周围的人都在关心他们,而不是只有他们所崇拜的偶像是寻求心灵慰藉的唯一途径。在交流过程中,使他明白自己是社会集体的一员,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人与周围社会是紧密联系的。通过真诚的交流沟通,家长和老师应积极主动帮助青少年形成他们对其他人、自然以及整个社会都有价值、有意义的一种自我意识。

总之,青少年疯狂追星的消极影响在通过对其价值观教育、理性思维和自我意识培养、营造和谐环境的过程中极力避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兴利.对青少年病态追星的探讨[J].当代青年研究,2007(8)

[2]詹姆斯·卢格. 人生发展心理学 [M] . 学林出版社, 1996, 3

[3]岳晓东. 严 飞.青少年偶像崇拜之心理机制探究[J].中国德育,2006,12(12)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017-02

作者简介:龚冬阳(1990-),女,陕西汉中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青少年
关爱青少年的胡耀邦
青少年生活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青少年发明家
世界卫生组织:八成青少年缺乏锻炼
《青少年书法》征订
青少年走进人大来“尝鲜”
青少年合法权益 我们共维护
用关爱给予青少年正能量
心系青少年交通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