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目的论视角下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

2016-11-28李瑾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16年7期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卡罗尔刘易斯

[摘要]目的论是德国功能派提出的观点,他们认为翻译者在翻译任何一个译本的时候通常都是有自己的翻译目的,翻译目的是由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采取的翻译策略决定的,而我们评价译本的翻译成功程度往往是看翻译者的翻译策略是否满足读者对译本的需求。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是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一部名代表作,也是一部在世界文学史上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之一。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去描述一个自己想象中的奇特环境,吸引了世界各地无数读者的关注,其中小说中的儿歌更是增加了这部作品的趣味性。本文试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下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本中使用到的翻译策略做出一定的剖析,从而提出有助于翻译者实现翻译目的而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合理性,旨在为翻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翻译目的论;《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刘易斯·卡罗尔;翻译策略

英国作家刘易斯·卡罗尔的儿童文学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大量描写了一些非常生动有趣的儿歌,这也为整篇小说的趣昧性增色不少。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主要讲述主人公爱丽丝在自己的一场梦境中,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误打误撞跌进到一个兔子的洞中,然后进入到一个非常神秘的环境中。在这里她遇见很多奇怪的生物,它们会说话、会玩一些正常人的娱乐活动。在这部童话小说中充满了很多稀奇古怪的天真想法,其中运用的儿歌更为整部作品添加了更多的欢乐,同时也带给读者不同于以往童话小说中的感觉,给读者带去快乐、回忆和满足。这部小说具有很大的文学价值,受到各国学者的研究和讨论,其中就我国文学者们来说,他们自20世纪以来就把《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成很多中文译本。随着中文翻译本的增加,翻译界对这些翻译本的研究越来越有兴趣,研究的也越来越多,但是,大部分翻译本都忽视了翻译的标准以及翻译的目的,只是很片面地对小说进行翻译。

一、目的论与儿童文学翻译

翻译者在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其他语言的时候应该尽可能把原著中的文本形式以及文化归于到本国语言和文化的体系中,但是外国文本和文化以原本的形式引进的时候,在不影响原有作者的思想和价值观点的情况下需要添加一些新的要素。

1.翻译目的论阐述

翻译目的论的提出是由德国的翻译家Han Vermeer首次提出的,并且将一些理论模式结合、发展在一起,相比以前,它是一种比较新的翻译模式。它完全摆脱了以往以语言翻译价值论为中心的束缚,他认为语言上的平等是不能够解决翻译的主要问题。他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观点: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采取的翻译策略和选取的翻译方法都必须依靠作者在翻译时提出的翻译目的或者想要达到的功能所决定的。因此我们可以说翻译就是在以翻译目的为基础的情况下满足读者的需求所产生的语篇。我们知道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文化习俗和自己独有的价值观,因此翻译并不是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的行为。我们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需要根据一些具体的要求,结合已经确定下来的翻译目的和一些读者的阅读习惯等特殊的要求进行一些翻译。

2.儿童文学翻译

儿童文学作品是专门为儿童的阅读所创作出来的文学作品,是具有特殊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语言习惯等的文学作品的总称。儿童文学作品主要是为了培养儿童在童年时期的语言发展和个人思维的形成和发展能力所创作出来的,具有提升儿童对艺术的审美和创作的能力。我国引进了很多外国优秀的儿童文学著作,旨为满足我国儿童对外国的好奇心和精神世界的填充的需求。同时,面对这样的需求,对外国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也成为翻译者们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由于读者的特殊,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不应该只按照字面的意思生硬地去进行翻译,这样读者很难理解作品的真正含义。而翻译目的论的提出正好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它为儿童文学的翻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翻译目的论对翻译目的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我们知道它本身就是为了儿童的阅读所创作出来的,因此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充分地考虑到自己面对的读者儿童的心理、思想和文字的认识程度,从而创作出儿童读者们可以阅读的翻译作品。

二、在目的论视角下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策略分析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现代的儿童对西方国家的文化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翻译外国文学著作的时候,翻译本不应该丢弃原著中的西方文化的独特性,而是应该尽一切可能去满足读者的求知欲。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含义,当一种语言被翻译成另外一种语言的时候,两种语言之间是很难达到语言意思上的对等。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就包含了很多这种意象的描写,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存在英语当中的不被中国读者所认识,这就增加了翻译者翻译的难度,因此翻译者在翻译时,必须考虑两者之间的差距。

1.原文介绍

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个叫做爱丽丝的小女孩和自己的姐姐在河边看书,但是却不小心睡着了。在她的睡梦中,她正在追逐一个很奇怪的兔子,这个兔子穿着背心衣服,拿着怀表而且还会说话,在追逐的过程中,爱丽丝不小心掉进了一个洞里面,这是一个神秘世界的入口。在这个神秘的世界里,爱丽丝好奇是什么原因,使他一会变大一会变小,甚至有一次她掉进了一个池塘里,但是这个池塘是她自己无助时流下的眼泪。在这个世界里,还有奇怪的东西,比如很多随便喝一口水就变得很小,随便吃一块蛋糕就变得很大,同时她还遇见了一群人和动物,这些人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而动物又是非常珍贵和稀少的品种。她还参加了一场茶花会,一场比赛和一场审判的活动,但是最后却因为和女王殿下发生冲突而醒,这时她发现自己是在池塘边,而自己的姐姐正在非常溫柔地拂去她脸上的树叶。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这本书中主要突出作者想象力丰富的特点,书中充满了各种稀奇古怪的情节,但是读者在阅读时却没有感觉到他的荒诞,相反会被书中的情节所吸引和关注,这也是他的作品可以一直被读者所接受和喜欢的主要原因。

2.译本分析

(1)原文中一处描写“It is a Cheshire cat,”said the Duchess,“and that is why,pig”,翻译成中文就是:这是个柴郡猫,公爵夫人说,这也是为什么他这个样子是非常可笑的,猪。在这里我们知道单词“Cheshire”是英国的一个郡的名称,但是翻译者在翻译“Cheshire cat”没有按照字面的意思翻译成柴郡猫,而是通过利用备注的方式将它进行解释,标注为:英国西部的一个专门生产干奶酪的地方,在很早的时候奶酪是被制作成一个微笑的猫的形象而被人们所认知的。同时词语“grin likea Cheshire cat”在英国也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谚语,表示一个露着牙齿微笑的就像只柴郡猫。这样的翻译虽然看似是按照字面的意思去翻译,但是却保留了西方文化的文化意象,为儿童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形象的动物描写,也增加了小说中描述故事的神秘性,使儿童在阅读的时候有兴趣继续阅读下去,同时成年人在阅读的时候也会觉得生动有了趣。

(2)在原文中还有一处描写“They very soon came upon“Gryphon,lying fast asleep in the sun”,翻译者将它翻译为‘他们很快就遇见了格里芬,这时它正在阳光下睡觉”。作者在小说中为了能够引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于是在文章中塑造了很多奇怪而且可爱的动物的形象,他们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很难看到的比如:大白兔、假海龟和蜥蜴壁儿等等。在这句话的翻译中,翻译者将单词“Gryphon”翻译为汉语“格里芬”仅仅是因为根据英语的发音而翻译为汉语,在读音上他们是相似的。为了帮助读者很好地理解翻译文,作者在备注中解释为是虚构的不真实的动物,但是却有着力量的美好的含义。在这里除非读者阅读了文章的脚注,否则他们将不知道这代表的真实含义,而这里脚注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译本,而且还可以增加读者的课外知识,使读者在开心的阅读完以后可以获得知识上的收获。

(3)原文中一处描写“There is a large mustard-mine nearhere.And the moral of that is the more there is of mine,lessthere is of yours.”有的翻译者将它翻译为:“这儿附近有一个很大的芥末矿。其中的教训是——我的东西越多,你的东西越少”,他在处理单词”mine”这个多种含义的词语的时候,作者是将它翻译为普通的词语“东西”,但是却没有完全明白原有作者在此处运用到的文字技巧,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没有感觉到作品的意思,我们也没能体会到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良苦用心。这样的翻译看似是按照原文进行直白的翻译,但是没有任何韵味可以体会,但是如果在备注中标注,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时候感受到小说语言的幽默和诙谐。

传统翻译观点认为,翻译本与把原本之间是对等的关系,这既完整描述出翻译人员在翻译时的基本途径又是人们衡量翻译本的最直接途径。翻译人员在翻译的时候大都希望可以保持翻译本与原本之间互相的平等,翻译本与原本的很大程度上的相似性就认为这个翻译本是“好”的。本文通过对小说《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翻译策略的分析和研究,笔者私自认为,在翻译的时候,翻译者需要将读者的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阅读习惯和审美标准等等都作为影响翻译的主要原因,这样才可以完成翻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的愿望。因此,我们在翻译活动的时候,翻译者首先应该站在读者的立场上,用普通人的观点和眼光去分析和翻译,并且要考虑到翻译者的意见。

[参考文献]

[1]封虹虹.目的论视角下的双关语翻译——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两个中译本[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0).

[2]赵晓萌.顺应论视角下的儿童文学翻译探析——以《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为个案[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2,4(3).

[3]代丽春.从目的论角度评析吴钧陶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译本[J].考试周刊,2012(30).

[4]闫敏敏,朱益慧,《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的儿歌翻译[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4(4).

[5]卡洛尔著,贾文浩,贾文渊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

[6]张美芳,王克非.译有所为——功能翻译理论阐释[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7]陈伯吹.儿童文学简论[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59.

(收稿日期:2015-12-29)

[基金項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英国文学在晚清中国的传播和影响》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3BZW106

[作者简介]李瑾(1979-)女,汉族,江苏东台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文化翻译。

猜你喜欢

翻译目的论卡罗尔刘易斯
猫咪卡罗尔
翻译目的论视角下字幕翻译策略研究
翻译目的论三原则下的文学翻译
遗失的美好
刘易斯:被自大击败的拳王
不要轻视任何对手
世界上最短的演讲
狮王卡罗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