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户收入的影响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16-11-28苟均林董止一

中国市场 2016年46期
关键词:普惠性中西部普惠

苟均林,董止一

(1.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农村普惠性金融发展对中国农户收入的影响
——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苟均林1,董止一2

(1.四川农业大学 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2.四川农业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成都 611130)

文章收集2010年到2015年中国1000个县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的影响,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农村普惠金融在地区的渗透性与金融产品的接触程度存在相关关系,提出促进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普惠性金融;收入;中西部

[DOI]10.13939/j.cnki.zgsc.2016.46.013

1 普惠金融对个人收入产生的影响

普惠性金融是指在某确定成本基础上能够广泛地提供金融服务,并且保障弱势群体能够及时获得所需信贷款项,主要通过三个维度的内容体现其包容性,分别是地理区域的渗透性、使用的有效性以及产品的基础性。

普惠金融最直接的影响首先就是降低享受金融服务的门槛;其次通过传统金融将低收入者排除在外的服务模式改变,拓宽金融服务覆盖面,帮助农户改善生活;最后金融机构为了控制风险,将农村地区贫困落后的分支机构撤出,造成很多农村地区没有金融服务和金融发展,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造成金融发展恶性循环,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加强金融机构基础设施建设来解决贫困地区的金融荒漠化问题。

2 模型设计

2.1 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数据来源于《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以及中国银监会官网公布的2010年到2015年全国各个县市的银行类和经济类统计数据。收集了2010年到2015年中国1000个县的农户收入数据和社会经济主要指标,其中东部地区396个县,中部地区387个县,西部地区217个县。

2.2 变量选择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总结,考虑到不同区县、不同时间节点上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收入的关系,以及不同横截面和时间序列与面板数据的匹配程度,确定了以下变量。

第一,普惠金融指数(IFI)。该指标的测算包含每万人金融机构网点数、每百平方公里金融网点数、每万人ATM、每百平方公里的ATM、人均储蓄、人均贷款与人均GDP的比重、每千人储蓄账户数、每千人贷款账户数等。从地理渗透性、产品基础性、使用有效性三个维度体现普惠金融发展信息,运用Chakravarty2010年提出的测算方法,该指数介于0~1之间,0表示完全的金融排除,1表示完全的金融包容。

第二,农户收入(Y)。用人均GDP代表农户的收入水平,用县的总GDP与总人数(RGDP)比值代表。

第三,控制变量包括:教育发展水平(EU),产业结构(IS),政府财政支出(GV),就业率(EP),投资水平(IV)。主要变量数据的统计学描述见表1。

表1 主要变量数据的统计学描述

2.3 模型建立

本文建立普惠金融相关指标控制变量与农户收入的相关关系模型如下所示:

Yt=α1+ε2IFIi,t+βtXi,t+υi,t

其中,Y表示人均GDP,IFI表示普惠金融指数,X表示其他控制变量,包括教育水平、产业结构、政府财政支出、就业率、固定资产投资。

3 实证分析

首先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各个维度农户收入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个维度与农户收入关系的面板数据分析结果

表2中的全国(1)确定了全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收入的关系,相关系数体现出两者之间是正相关关系,并且在1%水平上显著;全国(2)、全国(3)、全国(4)、全国(5)、全国(6)体现了各个维度控制变量与农户收入的相关关系,其中每百万人金融网点指数、每百平方公里网点指数与农户收入呈正相关,分别在5%和1%水平上显著;储蓄服务、贷款服务使用效用性与农户收入呈负相关,在1%水平上显著;农村金融产品接触性与农户收入呈正相关,在1%水平上显著。由上述分析,组成农村普惠金融的储蓄和贷款服务使用效用与农户收入呈负相关,说明当前中国县(市)农村金融发展的结构与世界发展需求不符合,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户收入增长实际情况相违背。

表3表示了东、中、西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的相关关系,东部地区的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呈正相关,在1%水平上显著;中西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呈负相关,分别在10%、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东部地区农村普惠金融与农户收入的相关关系符合常理,农村资金外流情况随着经济发展而变慢,而中西部地区资金外流程度随经济发展规模逐步增大。其他指标,包括网点机构数量、存款贷款资源呈现东、中、西依次减少的趋势,此外东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户收入增长,中西部地区反之。体现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地区之间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要想通过农村普惠金融提高农户收入需要发展农村企业,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表3 农村普惠金融对东、中、西不同地区农户收入的影响

续 表

4 政策建议

4.1 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体系建设

农村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收入的增长,因此有必要建设一套完善的普惠农村金融体系,让农户能够享有平等的金融服务机会,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县(市)的统筹建设。

4.2 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改革农村金融体制需要符合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落实完善贷款政策,提供贷款优惠,针对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提供定向费用补贴,加大奖励力度等。激励农村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加大对农村的资源人力等各方面投入。

4.3 加强对中西部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

完善对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的信贷考核机制,鼓励中西部地区中小企业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发展多层次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

[1]张峰.中国农业产业化融资体系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2]李志军,张名誉.普惠性金融发展与收入差距的非线性关系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22):158-161.

[3]黄震鳞.农村金融排斥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普惠性中西部普惠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让航天梦想在中西部地区扬帆启航
把普惠性学前教育纳入基本公共服务范畴
普惠性减税政策落实处 小微企业发展添活力
让科技成果更具普惠性
物流大通道中西部的崛起之路
中西部高校要打一场人才保卫战
河北平原中西部中更新世非海相沉积体系魏县组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