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惟以严实为宝

2016-11-28

支部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养德席子颜回

□ 常 强

惟以严实为宝

□ 常 强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曾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可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同理,在如何更好地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扎实有序做好各项工作方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也应当汲取古人经验,借鉴历史智慧,勤思考,常砥砺,使“三严三实”成为自己生活、学习、工作过程中的常修课。

《大学》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值得庆幸,在修身养德方面,普通老百姓终于能和天子一视同仁、使用同一个标准了。其实,在道德涵养上,从来都是人人平等、只有底线没有上线的。

以修身养德为贵的儒家代表人物,通常都会把“严”“实”自觉融化在血液中。翻读孔门弟子传记,会发现一个个高贵的榜样,他们以切身言行和高风亮节,践行着后来通行了两千多年的民族核心价值观。在孔子的“四配”中,有两位是孔子的弟子——“复圣”颜回和“宗圣”曾参;另外两位,一为孔子之孙“述圣”孔伋,一为孔伋再传弟子、“亚圣”孟子。在我看来,颜回和曾参,一个是“实”的代言,一个是“严”的化身。

颜回可谓“实”的代言

“实”就是真实、充实、殷实,尤其是在精神上,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很难得的。颜回是孔子最喜爱的一个弟子,孔子曾赞美他道:“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见,颜回把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当做自己人生的最高追求,全然不在意物质的好坏。后世所言的“孔颜乐处”,便是指孔子和颜回的这种“精神胜利法”。

颜回一生没有做官,但他的一生是幸福的、幸运的,因为能够一直陪伴在孔子这样杰出的老师身边,并且得到老师的好评。对于孔子,他是这样看的:“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孔夫子“至圣先师”的高大形象,颜回寥寥几笔便描绘出来,若是对老师领会不深,便难以作出如此凿凿之论。

同时,颜回也是最了解老师的人,其对孔子有着最高的忠诚度和认可度。当年孔子过匡地而在陈蔡之间遇险,子路等弟子都对孔子的学说产生怀疑,唯独颜回,最懂老师,并且辩解道:“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

在孔子晚年的时候,鲁哀公曾问他弟子中谁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无。”难怪在颜回早亡之后,孔子悲痛万分,哭道:“噫!天丧予,天丧予!”颜回这人的确够“实在”,遇到问题,能够做到反躬自省,反求诸己,其真诚与真实,实属难得!

曾参可谓“严”的化身

“严”就是严格、严厉、严谨,对自己有着高标准的要求。这一点,在孔门弟子中,突出的榜样是曾参。在《论语》中,曾参留下了那句流传甚广的话——“吾日三省吾身”。他竟然一天要做三次自我反省,甚至连孔子都嫌太多了。

孔子极为看好曾参,尽管师徒相差四十六岁,但孔子依旧把自己关于孝德的系统思考都传授给曾参,因此,曾参作《孝经》一书,实乃得师父真传。

有三件事情,可以看出曾参的“严以修身”。

一件事情是“杀猪教子”。他年轻时,一次,妻子曾哄骗哭闹的孩子,若听话,回家便杀猪给孩子吃。孩子照做了,回到家,曾参便要去杀猪。妻子上前阻拦,说哄骗孩子的话不该当真。曾参还是坚持把一头大猪杀了给孩子吃,并严肃地对妻子讲,讲究诚信才能教育好孩子,才能让孩子养成分辨是非的能力。

另一件事情是“启手启足”。曾参晚年卧病在床时,曾对侍奉在他身边的小辈们说:“启予足!启予手!《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小子!”就是说,曾参小心翼翼地检查了一遍自己的身体,当他发现所有零件都在时,便感到了欣慰,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他终于可以给自己的一生画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最后一件事情是“易席训子”。以前,季孙氏曾赏赐给曾参一领士大夫所用的华美席子。曾参奄奄一息时,他发现自己身子下面的席子,正是那一条,而他自己却不曾做过士大夫,于是就执意要求儿子撤换下来。尽管当时他的身体十分虚弱,却依然要严守等级规矩,不敢越礼僭制。普通的席子还没有铺好,曾参的人生就走到了终点。

曾参对自己的“严”,可以说贯穿了他的一生。

正如曾参所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今天的共产党人,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更可谓“任重道远”,在修炼“严”“实”上又有了新的内涵与标准,作为今人更应该超越古人,坚定信仰,从严要求,从实做起,如此方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责编:罗小丽)

猜你喜欢

养德席子颜回
《节俭养德》
“一席话”的来历
颜回偷食
凉席突然不凉了
席子好厉害的
——吃饭、当官都和席子有关
凉席突然不凉了
节俭养德进校园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
颜回之乐
三八二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