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

2016-11-28

支部建设 2016年4期
关键词:打扫卫生院落扫帚

□ 梁 冬

“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

□ 梁 冬

日前,我来到我上班几十年的机关,一条隐约可见的标语浮现在眼前:“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尽管这条标语已暗淡失色,隐隐约约,但“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的事仍历历在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在县委、县政府机关上班,那时没有高楼,办公场地也不大,人员也不多,没有豪华奢侈的办公场所,但屋里、院落干净卫生,窗明几净,人们和谐相处的环境让人赏心悦目。大家骑着自行车或步行,从四面八方赶来,上班一见面,一声问好,给人心里带来一丝温暖,接着便不约而同拿起脸盆、扫帚、抹布,有的打水洒地,有的扫地,有的抹桌擦凳, “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的标语就像无声的命令,成为人们“各扫门前雪”的自觉行动。那时每个单位都有自己“门前三包”的院落地块,行政科定期组织人员对院落、办公房间里外进行检查评比。县委书记、常委,县长、副县长,除了出差、开会,只要在办公室办公,都会拿起扫帚打扫卫生,局长、主任当然更是官兵一致,不敢怠慢。那时人们很节俭,没人舍得乱扔白纸,看到纸张,都会“敬惜字纸”,妥善地收起来。在人们的观念里,有字的纸都和圣贤文化有关,应该敬爱有加,不应瞎抛乱弃,侮辱斯文。机关院落的柳树、杨树不时进行浇灌,枝壮叶茂,绿树成荫。春天、夏天、冬天打扫负担还算不大,到了秋天,秋风扫落叶,洋洋洒洒,满地都是,有时一天要扫两三次。

“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按说是一个自觉行动,但有时也会被忽略,有一年春节过后,上班的人参差不齐,那时有不过十五不算过完年的观念,打扫卫生就不是天天搞了。这时,有一个单位的干部,为了提醒大家把搞卫生由不自觉变为自觉,就在单位的门口,写了一张表扬信:某某春节后不忘打扫环境卫生,以示表扬。这张表扬信提醒了大家,表示向某某学习,坚持上班十分钟自觉搞卫生。过了几天,这封表扬信的谜底揭开了,原来是这位干部自导自演,自己表扬自己。当大家知道真相后,笑着追打这位干部,他说:我不表扬某某,你们能自觉搞卫生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哦!这算不算恶作剧?我看未必,用现在的话说是正能量的释放。

“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不仅仅是打扫卫生那么简单,它体现的是一种凝聚力,一种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精神,像一条联系群众的纽带,蕴含着深深的情感。

同那条“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暗淡失色的标语一样,在机关的大楼前,我问眼前的年轻人对“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的看法,仿佛是隔着一个遥远的年代,他们摇摇头,不能理解。说来也是,眼前的排房、小楼不见了,存放自行车的小棚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望着眼旋的高楼,摆的一排排一溜溜的小车,昔日员工活动的半个篮球场也塞满了车。一个机关大院真真就是停车场,黑、蓝、白就像飘落的树叶。上班十分钟,怎么搞卫生?有人这样抱怨。上班前的六七点钟,身穿黄马褂的妇女、老人拿着扫帚、簸箕,早早就在弯腰打扫卫生。在明媚的阳光下,上班族连自己“门前的雪”也懒得扫了。“上班十分钟人人搞卫生”成了过眼烟云,或者一个曾经的童话。

也许这是时代的变迁和进化,但我想一些老传统、老做法还要坚持。变化的是社会,不变的应该是精神。

(责编:张灵霞)

猜你喜欢

打扫卫生院落扫帚
八一作品
我和妈妈打扫卫生
打扫卫生
《女巫的扫帚》
一切交给扫帚
院落春秋
院落春秋
公平的游戏
不倒翁扫帚簸箕
院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