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潮汕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2016-11-28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民俗体育

1.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



潮汕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Feasibility Study of Introducing Chaoshan Folk Sports into School P.E. Curriculum

1.广州大学体育学院,广东 广州510006

胡宏东1,杨泽雄2

前言

潮汕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内容广泛,具有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陶冶情操的独特功效。其传播过程中,不仅在于传统运动项目的推广,更在于民俗文化的交流、继承和弘扬。当前,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不断深入,根据笔者研究,若能把潮汕民俗体育引入潮汕学校体育课程不但能丰富体育课程,激发学生运动兴趣,而且有利于青少年了解和热爱民俗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同时也有利于潮汕民俗体育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因此,潮汕地区各市(指揭阳市、潮州市、汕头市)应根据实际情况,就地取材,有针对性的将潮汕民俗体育中具有教育性、趣味性、特色性的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努力改善体育教学工作,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体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1潮汕地区学校体育教学现状

1.1 体育课程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潮汕地区学校体育教学受到以教师主导为主传统教学的束缚,教师陶醉现有的简单教法之中,形成“开始—基本—结束”的简单模式,教材内容老化、教学内容选择面窄、有的学校片面追求教学过程“正规化”,并且长期以篮球、田径等运动项目为主。老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法较为普遍,很难激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反而降低学生们对体育课的激情,导致有些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厌恶心理。再而,大部分学校体育课以室外课为主,很少有室内理论课。

1.2 体育课程资源匮乏

根据研究,可以把学校体育课程资源大致分为: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体育课程人力资源、体育课程内容资源。体育课程场地器材资源方面:潮汕地区大多数学校体育设施、数量和质量明显低于国家制定的标准,由于经费投入较少,导致部分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体育场地缺乏且质量差,普遍为水泥地和沙石场地。体育器材匮乏、简陋,无法满足体育课和课外体育体育活动基本需求。[1]体育课程人力资源方面:潮汕地区学校体育师资队伍素质状况不尽人意,体育教师专业程度、职称结构、学历情况、年龄结构不合理,有的中小学只有一名体育教师,甚至出现在一些乡镇学校体育课是非体育专业教师在授课。体育课程内容资源方面:当前潮汕地区学校对体育课程教材的开发利用比较差,大部分学校没有配置体育方面教材,个别重点学校有利用和开发体育教材,在教材资源配置上相对缺乏。

1.3 体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动力不足

体育的专业程度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由于体育教师薪资待遇、晋升空间、进修机会和长期“重智轻体”惯性思维的影响,体育教师原本已有技能和体育学科专业知识被埋没,出现有些体育教师对专业发展动力不足,敷衍了之,继而出现“放羊式”体育课。长期如此,导致教学能力的退化,知识的老化,间接影响学生体质状况,对潮汕学校体育教育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2潮汕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

2.1 潮汕民俗体育文化内涵丰富,有利于增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

潮汕具有悠久历史且独特的民俗文化,其民俗体育文化亦然。潮汕民俗体育项目融文化、信仰、美学、教育等为一体,蕴含了丰富文化内涵,每一项民俗体育运动,皆不同程度体现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习惯、人文教育等情况。彰显潮汕人勤劳勇敢、自强不息、顽强拼搏的精神,正是当前潮汕地区中小学校园传统文化建设的必须,可以侧面培养学生热爱和了解民俗体育文化,有利于校园内涵建设,增强文化软式力。诸如:潮汕中小学校引进、踢毽子、拔河等,以及揭阳体校引进潮汕舞龙,这对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活跃第二课堂起到很大的作用。

2.2 潮汕民俗体育形式多样、项目众多,有利于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

潮汕民俗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项目众多,有集群性的游神赛会、英歌舞、舞龙、舞狮,也有个体性的南枝拳、潮汕太极、鲤鱼舞等。有表演类的也有健身娱乐类的,涵盖速度、力量、耐力、技巧等类型。大多数项目适用于体育课程教学,可以补充和丰富教学资源,而且因潮汕民俗体育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容易进入学生的选择视野。蕴藏着健身性和娱乐性的独特功能,既能使学生很好得到身体锻炼,也能使学校体育课程丰富多样,有利于快乐体育开展。民俗体育进入学校将对青少年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而且对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也起到了举足轻重是作用。[2]

2.3 潮汕民俗体育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得天独厚的优势,有利于促进中小学体育改革的发展

由于在潮汕学校中,大多数学生来自潮汕地区,他们对潮汕民俗体育耳闻目睹,对许多项目具有浓厚的兴趣,并且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具备优越的自然条件,是潮汕民俗体育进校园的最好优势。长期以来,潮汕地区中小学,无论是教学条件、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还是教学理论方面,都比珠三角地区落后,恰逢现在全省上下正在教育创强的契机并且国家对体育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前所未有,应发挥潮汕民俗体育的健身功能和教育价值,打造潮汕学校体育特色,更使得潮汕民俗体育引进校园有利于体育的改革的特点更为突出,能很好改变潮汕地区学校体育落后的状态和可以使学校体育多样化,也对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快乐的体育锻炼具有重要的影响。

3潮汕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对策

3.1 开设具有乡土特色的民俗体育课程

各学校应该广泛收集本地区的特色民俗体育资源,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发扬传统,勇于创新,借助地域优势开展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形成本学校独特的民俗体育文化特色。[3]同时,学校要对原来体育课程的计划与安排进行适当的调整,增加潮汕民俗体育的内容,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把潮汕民俗体育引进体育课堂里,并根据实况及学生吸收效果,制定课程建设方案,循序渐进地开设具有潮汕乡土特色的民俗体育课程。如今潮汕地区很多学校在体育课中已经穿插毽子、拔河、南枝拳等民俗体育项目,就是很好的开端。

3.2 加强民俗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真正实现潮汕民俗体育引进校园,民俗体育教师肩负重任,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师资建设,为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做法如下:1)、采取走出去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现有体育教师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民俗体育项目专项培训;或派体育教师到民俗体育项目发展比较好的典型地区进行观摩学习。[4]2)、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到高校招聘民俗体育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加快教师队伍建设,或邀请专家学者到潮汕学校教授。3)、聘请当地民间继承人、艺人到学校做兼职体育教师,既可以给本校体育教师传授经验,也可以指导学生参与民俗体育活动和竞赛。

3.3 对潮汕民俗体育进行教材化,使其获得再发展空间

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继承人对潮汕民俗体育进行梳理,对其进行优化加工,汇编成教材。编写成教材不仅要包括其技术方面、健身方面、还要包括潮汕民俗的文化精神,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可读性和创新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民俗体育经过“教材化”后不仅可以实现民俗体育新的生命,而且将会对学校体育的创新提供便利。[5]与此同时,使潮汕民俗体育编写进教材后,可以进一步做好科研和学术方面的工作,不断提高民俗体育的内涵建设和软实力,这样才能使潮汕民俗体育长盛不衰,与学校协调发展。

4结语

综上分析,潮汕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强,值得推荐。将潮汕民俗体育与学校的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潮汕民俗体育的传承与发展,还有利于当前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创新,更有利于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因此,要加快潮汕民俗体育引进校园的进程,政府、社会、学校要合力,形成长效机制,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使潮汕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有机结合起来,彰显具有潮汕特色的学校体育课程。

参考文献:

[1]李江霞.山西省农村小学体育课程资源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6).

[2]李红梅.福建省中学民俗体育课程资源现状与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

[3]王永强.民俗体育资源引进学校体育课堂的意义及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3,(24).

[4]赵妤,雷世平.民俗体育融入学校体育的理性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0).

[5]金黄斌.我国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融合发展的意义及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4,(10).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s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006, Guangdong, China.

2.揭阳榕城区体育局, 广东 揭阳522000

Hu Hongdong1, Yang Zexiong2

摘要:潮汕民俗体育是潮汕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出来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民俗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等科研方法,对潮汕地区民间民俗体育引进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旨在为潮汕民俗体育与潮汕学校体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科学化、可持续化的理论依据,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同时也促进潮汕民俗体育的传承和发展。研究表明:紧密结合潮汕学校实际,开发具有潮汕特色的、通俗易懂的、科学实用的学校体育课程,将能推动潮汕民俗体育与学校大融合,从而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让学生体验体育的乐趣。

关键词:潮汕地区;民俗体育;学校体育课程

Abstract:Chaoshan folk sports are the wisdom crystallization created by Chaoshan people in production and living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ese folk sports. Using methods of literature,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expert-interview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paper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introducing Chaoshan folk sports into school P.E. curriculum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scientific, sustainable a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and school sports in Chaoshan. It also enriches school P.E. teaching resources and at the same time promo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Study shows that: closely combining the actuality of Chaoshan schools and developing easy-to-understand, scientific and practical school P.E. curriculum of Chaoshan characteristics will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haoshan folk sports with school; expand students’ vision;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evel; let students experience the pleasure of sports.

Key words:Chaoshan area; folk sports; school P.E. curriculum

doi:10.3969/ j.issn.1005-0256.2016.02.043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256(2016)02-0097-2

作者简介:第一胡宏东(1990-),男,广东揭阳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民俗体育
实体生命哲学视域下台州民俗体育生存与发展研究
庐陵民俗体育传承人的现状发展
民俗体育视角下于都客家灯彩调查与研究
河南民俗体育“狮子爬天桥”的当代价值初探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的困境和出路
“意义结构”的重构是发展民俗体育的根本出路
开封体育旅游开发探析
初中体育引入民俗体育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