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年一贯制大专《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16-11-27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与法律大专职业道德

杨 柳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五年一贯制大专《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杨 柳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永川 402160

五年一贯制大专以初中毕业生为起点,是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本文结合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的特点,分析《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并从建设教材、保障学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方面提出解决对策,以进一步提高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五年一贯制大专;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改革

一、问题提出

五年一贯制大专又称“初中起点大专教育”,招收参加中考的初中毕业生,是一种新型的高等职业教育,由于其在考学、时间、经济、就业等方面存在优势,受到社会的青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在教育实践中五年一贯制大专教育也面临一些尴尬处境,如,教育改革和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已有的学科教育模式和课程知识体系、课堂教学传授知识模式等不能适应当前学生的特点和发展,故教学效果欠佳。因此,五年一贯制大专要想赢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必须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突出五年一贯制大专的教育特色。

二、五年一贯制大专学生特点

总体上讲,大多数五年一贯制学生存在这样的现状:起点低,基础知识薄弱。

一是录取分数低,基础知识薄弱。从生源来看,五年一贯制学生主要是来自于地方各区乡初级中学毕业后未能直接考上普通中学的学生,录取分数低,其中约有一半以上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当薄弱。

二是学习兴趣低,未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经调查研究发现,五年一贯制学生报考志愿多不主动,且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多在中学时就厌恶学习,他们课堂自制力较弱,好动,对理论课的学习更是消极、负面、抵触的,甚至有的学生已经丧失了能学好的信心。

三是心理素质低,部分存在心理障碍。现阶段的五年一贯制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或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从小被娇宠,还有部分学生存在心理障碍,如:不能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恋爱关系、学业与事业的关系。

四是思想境界低,良好品德尚未形成。相对于其他高职学生,五年一贯制学生年龄较小,有的还处于叛逆期,不会做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做人。常存在对家长不够理解、对学校逆反、对室友不能平等相处等问题。

三、五年一贯制大专《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存在问题

(一)课程被轻视,地位难以扶正

这是该课程和其他基础课所共同存在的问题。由于高职院校普遍重专业轻基础,一方面,学校在教学上重视专业课和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基础课教育,压缩课时,甚至降低考核标准。另一方面,学生也认为自己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只要学好专业,熟练掌握相应技能,毕业就能找到工作,就能立足社会,因而对基础课不重视,不感兴趣,上课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及时消化教学内容的简直少之又少。

(二)教学阻碍大,顺利开展遇困难

一是教学内容较为简单。目前大多采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材。教材虽认可率高,但也有不足。如,对知识点的分析显简单,不透彻,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部分案例陈旧、缺乏时代感,缺少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知识,如保险、劳动法、劳动合同样式等。

二是教学学时较少。由于高职院校重专业轻基础,压缩基础课时,故课时难保障。这使得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无时间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难做到知行统一,这不利于课程教学效果的保障。

三是教学方法单一,考核方式粗放。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即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做到知行统一。《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因受教材、学时等因素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单一,重视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在考核过程中,考核方式粗放,重理论,轻实践;在教学效果方面,学生实践能力弱,教学实效性不强。

四、五年一贯制大专《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教学改革建议

(一)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材建设

就现有教材所存在的不足,教师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教材内容重组,转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另一方面,要结合学生实际,积极编写新教材。如:采用模块式革新课程内容,其模块主要有: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其中基础模块是课程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专业需要而选修的内容,主要促进职业道德与法律同各专业的结合,该模块是学生在学习基础模块的基础上,自觉根据专业学习和行业的需求,进一步有重点、有选择地学习职业道德与法律的相关知识,培养相应技能;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所选修的内容,它是前两者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二)多方共同努力,保障教学学时

充足的课时是教学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教务处、各二级学院应根据教职成[2008]7号文件精神保障《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程学时。

(三)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考核方式

活跃的课堂氛围,更容易使学生接受新知识。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如:案例式、讨论式、分组教学等。同时教师还应探索更加科学多元的考核方式。如:平时成绩将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情况、作品完成情况结合起来;期末考试成绩采用考教分离式的机考模式,通过灵活答题获得分数,再将两者按一定比例结合作为期末总成绩。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实效性,首先学校要明确本门课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和课程的性质,多从扎实专业功底,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完善考核方式等方面下功夫。

[1]熊世军.五年制大专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3:11-12.

[2]冯力.提高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实效性的探讨[J].广西教育(中教版),2015.(2):17-18.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与法律大专职业道德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人大专询民生事 审计问题改好没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Transwind Shipping Co.,Limited
案例教学法在中职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的运用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