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6-11-27谭芙蓉

决策与信息 2016年33期
关键词:院校人才能力

谭芙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高校人才引进与管理工作的思考

谭芙蓉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4

人才引进工作是当前中国高校向上突破,向前发展,跻身为世界一流高校计划中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推出了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千人计划等一系列人才引进计划,招贤纳士的范围和维度不断拓展,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目前高端人才的引进和管理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持续深入探索和创新。

高校;人才引进;管理创新

高校是人才的摇篮,但要能够培养出高等人才,首先要拥有高等人才。在新世纪的人才引进争夺大战中,各个高校纷纷出台政策,提供各种优惠条件,大量引进人才。但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如何好把握好引进的标准降低风险与成本?如何保证引进人才的质量?如何对高等人才进行科学客观且全面的评价?如何处理好高等人才与常规教职员工的关系?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引进人才的真实价值?均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共同面临的问题。

引进方面的问题

1. 人才引进方面的信息不全面

引智信息单单依靠学校官网主页上的招募信息,且招聘会仅在国内举行,海外人士很难有机会了解国内大学的招聘需求以及具体情况。同时,院校也缺少一个寻找需求人才的平台,导致双边信息均缺乏。院校难以寻到所需求的人才,高等人才也难找到想效力的院校。

2. 高等人才倾向于留在沿海发达城市

高等人才所要求的条件一般是苛刻的。愿意留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对缺少开发的内陆高校缺乏了解与兴趣。实际上内陆也有大量顶尖高校拥有大量的发展机会,这些高校也迫切的需要高等人才来进一步开拓学校的前进发展空间。比起沿海城市的高校,内陆高校更加需要先进的高端人才来注入创新的理念,而对于人才个人来说,内陆高校提供的发展空间也因为高等人才数量少更广阔。此二者的供求关系实际上因为种种误解而没有对口。

3. 对高等人才的评价体系还不够成熟

当前高校人才引进考核侧重于单纯的学历文凭和发表论文的水平系数,面试时亦是以笼统的问题为主。这种考核方法十分单一空洞,不够科学全面。实际引进高等人才的教学、科研、沟通与合作能力往往被忽略。高校斥巨资引进高等人才的目的是希望通过引进人才来改善现有师资队伍的综合科研能力、教学能力与创新能力,优化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快速培养新兴的学科生长点。但仅仅通过文凭,文章就对一个人是否是所需要的高等人才盖棺论定实在太过草率。高校应该全面地对人才的实际科研水平、发展潜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个人基本能力进行考察。

评价体系不成熟的另外一点体现在过于数量化的评定标准。对于人才来说,综合能力是难以用数字评分的方式来衡量的。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此类人才应该具有高于常人的道德素质以及强的授课能力;不仅要治学严谨,也要为人师表;不仅要个人能力,也要团队合作。在人才的引进工作中,软指标也是重要的一环,对其科学客观的衡量方法也是现在人才引进工作中亟需解决的问题。

管理方面问题

1. 对于高等人才采用一般的管理模式

一味地要求高校高等人才采用与普通教职工相同的全日制工作模式;未能因才制式,因地制宜,极大局限了高等人才的能力。许多管理者误用甚至弃用高等人才,让高等人才无法成为主角。应该采取更为灵活的制度形式,充分发挥高等人才的作用,从而满足院校的需求。

2. 高校高等人才缺乏稳定性

由于引进的高等人才通常拥有优秀的背景以及强大的教学、科研能力,高校系统一直视高等人才为不可或缺的稀缺资。高校间对高等的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多边的人才竞争导致人才流动的加速,也极大减少的高等人才长久留于固定院校的可能。

3. 重引进,轻培训

高校不惜斥大量财力物力引进人才,却忽略后续的培训。片面地引进人才却不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导致引进人才的潜力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显得后劲尤为不足。

建议与措施

1. 明确目标人才。高校应从自己的发展目标,现有的师资及教研团队水平(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和学科建设情况来确定需要引进的高等人才的类型与数量。为掌握足够高等人才信息,高校需要对人才市场信息与高等人才的供给展开广泛且细致的调查;突出重点,避免盲目,有计划的对高等人才进行调查评估和引进工作。在对于人才的甄别上,一定要注重真才实学,强调好实际业绩,同时要与学科发展的前景、科研队伍的协调和学与学校综合发展的定位相联系。如若不能与学科发展的趋势、科研团队的需要和学校的综合定位统一的话,就盲目引进,只能增加表面的高等人才数量,空有其表,浪费大量财力物力,与引进人才的初衷背道而驰,绝不利于高校整体质量与综合实力的提高。

2. 为高等人才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灵活分配院校资源,最大限度地为引进人才提供便利。让高等人才没有后顾之忧,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研工作之中。

3. 以人为本,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将优质高效的服务提供给人才,通过改善待遇,改善生活条件,优化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氛围来留住人才。建立尊重人才的校园环境,鼓励创新的制度环境,使高等人才既能开拓创新,又可安居乐业,提高教研队伍凝聚力,促进人才广出教学与科研成果。

4. 打破将发表论文数量作为单一量化考核的方法,建议多元化的科学评估体系。充分考虑引进人才的各方面素质能力,从学术能力、教学能力、合作能力、沟通能力、道德素质等全方面因素作为参考来评定人才。并且要发展健全的高等人才培养机制。用人才和机会来孵化人才,让高校真正成为培育高等人才的温床。

[1]李卫星.“对高校人才引进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学术界》2008年11月刊-总第133期,140-143页.

[2]李燕萍,郭玮,夏义堃.“高校海外高层人才引进种亟待解决的问题及对策”.《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第9卷第5期.

谭芙蓉,女,汉族,1969年8月,湖南衡阳人,硕士学历,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研究员(高教)。

猜你喜欢

院校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